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没有书店,世界将会怎样?

广东学联 2022-05-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国家地理BOOK Author 西湖醋鱼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ID : cngbook360)


书店是城市的灵魂
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是时代精神无拘流泻的空间


走进书店,翻开一本书
就能在灵魂修行的旅途里
从书香中汲取精神与力量


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去,我们与书唯一的桥梁就是书店。如今,这窄窄的独木桥已经成为宽敞大道,但书店,依然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特殊的存在。走进这里,脚步都会放轻,不想惊动静谧的空气。

中国古代最早的书店,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秦朝焚书坑儒,市面上根本没有诸子百家的书流通,仅有一些农学等书籍允许家传。到了汉代,汉惠帝废除《挟书律》,图书流通得到了许可,最早的书店——书肆方才诞生。

除了书肆之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宋代以后,对书店比较通用的称呼是书坊。书店这个名字,直到清朝才出现。

▲ 北京前门商业街里的Pageone书店其独特的造型。图/视觉中国


书作为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产物都无法替代的。而在电子平台发展起来之前的几千年间,书籍主要依靠书店这条道路来流通和传递。

《论衡》的作者王充年轻时,就经常去书肆蹭书看,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百家之言。而《论衡》因为不为当时主流的儒学所接受,流传并不广。后来蔡邕对这本书有兴趣,在官方遍寻不着,也是到书肆上才找到。书肆给家贫的年轻人提供了精神食粮,思想的星火又在若干年后被书肆完好保存。

▲ 沈阳首家生态主题书店内景。图/视觉中国


不止中国,国外的书店也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与悲欢。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写过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它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拮据的作家不喜欢美国市场上充斥的流行书目,写信向英国一家位于查令街84号的旧书店买书。老板弗兰克认真对待了这封信,寄回了她梦寐以求的二手书籍。

于是,一种遥远而牢固的精神纽带建立了两人一直通信,作家为店主邮寄当时英国不容易取得的火腿等食物,老板尽心尽力地为她寻觅各种版本的旧书。最终这种牢固的关系,以弗兰克的去世而结束。当作家好不容易凑够钱去看她心中的圣地时,这里却因为经营不善而面临拍卖。

▲ 北京坊Pageone书店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图/视觉中国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为故事中书店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而感动着。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场所,也成为一个著名的打卡地标。

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伯特兰书店(Bertrand bookshop)成立于1732年,是世界上尚在运营的最古老书店,也承载了数代店员和读者之间的故事。

▲ 北京的钟书阁。图/视觉中国


《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说过:“我还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次我有机会走进实体书店,都会买至少一本书走,所谓‘书迷不走空’。如果我下次来这家书店还在,那么我会为它的存活做过一点贡献而高兴。如果书店不在了,那么我至少曾经买过它的书,也不会过于遗憾。”


既然书店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那现在它们的存活状况如何呢?

很遗憾,实体书店就像退潮时的海水,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急速退去。书店的倒闭潮在全球蔓延,美国连锁书店Borders曾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但它已经关闭了300多家店面。

▲ 日本书店内,顾客正认真阅读一本书。图/视觉中国


国内的实体书店也不容乐观。你也许听说过台湾的诚品书店它从1989年创办第一家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很多人去台湾,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在诚品书店打卡买书。

然而,就算是如此著名的书店,在去年11月17日也召开记者会,宣布诚品书店敦南店因租约到期,将于今年5月31日正式关闭。虽然诚品书店董事长表示“择日择地再开”,但不少忠实读者都对此持悲观态度。上海季风书店、厦门不在书店……一家家耳熟能详的书店,纷纷免不了陷入倒闭的恶潮。

▲ 江苏省南京市,先锋书店。图/视觉中国


电商的兴起对实体书店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有了电商,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到八、九折的实体书店买书,而是更倾向于电商平台4~5折的图书。这些平台往往还配合着满减活动等更大的优惠力度,实体书店由于房租和人力成本,必定在价格战上PK不过电商平台。

▲ 西西弗书店,店内经营各种文创产品。图/视觉中国


阅读方式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实体书店。过去,书籍只有纸质版,价格较贵,也不方便携带。而电子书的价格往往只有纸质书的三分之一,一方窄窄的阅读器就能装下几百本。“断舍离”的观念更是风靡,“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想法渐渐深入人心。

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也在改变:书籍不再是唯一的渠道,比起相对枯燥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画和更为吸睛的视频更能牵动注意力。比起儿时在新华书店一蹲一下午的毅力,现在的我们更容易选择更为轻松讨巧的娱乐方式。就算是墨水屏的电子阅读器,也难免因为提供不了光鲜刺激而闲置,有不少人调侃:“kindle最有用的地方就在于压泡面。”

▲ 青岛,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图/视觉中国


2019年11月4日,《读库》在微博上求助,北京顺义区库房面临搬迁,库存图书和即将上线的新书全部八折销售。这条微博得到了三万多条转发,也获得了出乎他们意料的销售效果这也许是爱书人长久以来惋惜情绪的触底反弹。


实体书店受电商冲击颇大,但他们能不能反过来,把这个“武器”化为己用呢?如今,很多书店便开始踏出舒适圈,做出新的尝试。

单向空间开始尝试直播。它是一个由书籍、谈话、影像和思想构建的公共空间,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消费。创始人许知远说:“单向空间不仅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个场域和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你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平庸、恶俗和逼仄,找到精神和审美的同道。”

▲ 呼和浩特市一家书店内,一面巨大的360度环形书墙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图/视觉中国


但疫情中,单向空间的客流量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一,卖出的书寥寥无几,其中一半还是同事们自掏腰包买的。许知远坐不住了,开始线上直播卖“盲盒”。他还连线了淘宝第一主播薇娅,开始了一场线上“保卫书店”的活动。

除了直播,很多书店也开始尝试综合经营,比如加入休息区和餐饮服务。从前,一些书店不欢迎读者在店里只看不买,在《哆啦A梦》的漫画中,可以看到主人公大雄缺少零花钱,屡次想在书店看完最新的漫画,却遭到店主驱赶。

▲ 台湾省花莲县的时光二手书店。图/视觉中国


但近年,越来越多书店在店内增设餐饮区,让读者在阅读之余可以要一杯咖啡,甚至吃个简餐。读者也会悠闲地在店内聊天,书店俨然成为社交场合之一。

书店也不止卖书这一单一产品,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被摆上台前。走进现在的独立书店,你会发现积木拼图、进口文具、各色明信片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展示台。这部分产品获利不菲,就拿先锋书店来说,他们研发了上千种文创产品,销售额占比已超过30%。

▲ 广州UN联合书店-高德置地店,文创产品摆满货架。图/视觉中国


但是看多了千篇一律的小玩意,难免让人提不起兴趣买单。也许,落实到每个城市、每个品类的差异化,才是书店兼文创产品将要走上的道路。

面对当下的浪潮,新华书店也做出了改变。上海虹桥的新华书店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他以用光而著称,这家“光的空间”一亮相,就受到了各方赞誉。

▲ 上海最美新华书店“光的空间”成读者阅读圣地。图/视觉中国


而在北京香山,新华书店的门店主题定为红叶,非常称香山景区的风景。这里还售卖蝴蝶标本等特色文化产物,尽显香山特色。

老建筑改造的书店往往更贴合城市的底蕴。厦门鼓浪屿的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完全是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拥有代表性的清水红砖墙及哥特式尖券拱窗。院门顶部和窗户大量采用了猫头鹰纹饰,故鼓浪屿人称其为“猫头鹰楼”。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家实体书店,是登岛后文艺青年的必去之地。

▲ 西班牙一家书店内,读者正踮着脚取高层书架上的书。图/视觉中国


“如果要了解一个城市,就该去它的菜市场和书店。”实体书店,可以成为每个城市的文化地标。除了城市的差异化,品类的差异化也尤为重要豆瓣书店、科普书店、美术类书店等店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才在大浪淘沙中顽强地扎下根来。



实体书店

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人类对知识的摄取

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一片文化小天地


在书店里

一个人、一本书、一个下午

沉浸在属于自己的阅读

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



每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争当时代弄潮儿
//每日一学习//
天天约定你

编辑:许志豪、邓玉苹、陈雯、彭燕瑜

初审:陈锋

复审:辛琦

终审:饶玲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BOOK(ID : cngbook360),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

① | 电影院!开门了!

② | 你pick的作品获奖了吗?丨“挑战杯”大赛成绩公布

③ | 挑战杯冲冲冲!这场直播燃爆朋友圈!

④ | 董明珠的直播邀请:还有1天,挑战吗?

⑤ |“男篮主帅”杜锋、“国乐大师”方锦龙…大咖“云”集挑战杯! 

⑥ | 重要!“时尚博主”黎贝卡助力挑战杯!决赛tips请查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