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灯塔巡展(二)丨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教育实践

广东学联 2022-05-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灯塔”。“灯塔工程”是广东共青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思政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今天起,我们陆续推出广东高校共青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项目,以“灯塔”之光照亮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学子脑海闪耀、心里扎根。




 // 项目类型 // 


思想引领类


 // 项目实施主体 // 


共青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委员会


 // 项目开展时间 // 


2014年6月起


// 项目简介 // 


(一)在延安、井冈山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开展以思想引领为主导的大型暑期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论述,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团委为了履行好为国家新闻事业培养专业宣传人才的重要使命,专门设立了“延安井冈山校外协作基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培养主题教育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已成为一项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注重思想引领的大型暑期实践项目。


2014年起,学院团委策划并组织该项目,每年暑期选拔优秀的内外招学生80人次前往延安、井冈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红色主题教育,包括情景教学和实践调研等。并于2014年7月与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分别签订协议,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起,项目拓展至沂蒙山、红旗渠、龙岩等地。从2014年至2019年,项目在延安、井冈山等地共开展13期,每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师生参与共计600余人次,实践项目就62个课题进行调研,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00万余字。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第五届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等。


(二)项目以加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统领,深化红色主题教育,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力求引领学生深入基层,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


项目围绕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专业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国情、民情和社情的理解,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将学生思想工作、教学创新及社会实践进行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成为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 作为传媒院系的团委品牌实践活动,项目以加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统领:根据传媒变革、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培养理念,拓宽培养平台,精心打造课程体系,制定体验式教学和调研方案,内拓外联强化培养效果。


项目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统领校内课程体系,以延安-井冈山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基地为核心统领校外暑期实践实习体系,其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理想信念培养、视野方法培养、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社会化能力培养等,紧密配合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中国发展现实,加大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力度,培养大批的能讲好中国故事的、能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层次人才。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各项保障措施到位:每年召开专项会议部署实践工作,提出“以育人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性,科学选题、择优组队;加强机制创新,注重将组织建设、社会实践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要求,每年划拨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开展。


3. 推行项目制操作,活动项目择优录取:由全院师生跨专业、跨学校自由组队,根据十九大等时政热点选题,提供完整可行的立项申报书,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团队,依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进行探讨、筛选与审核,择优立项。


4. 项目通过红色主题教育、基层调研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讨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通过实地的新闻采写、深度调查、摄影录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过程中既深化红色主题教育,也重视拔尖人才和积极分子的培养,既帮助港澳台侨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又开阔了境内生的国际视野,在交流和对比中接受熏陶,为学生搭建起红色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内外招学生交流的综合平台。并结合“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念在实践基地开展了深度采访与调研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5. 项目以理论教学为立足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融入到新闻传媒实践中:着重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培养”计划等实践平台引领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让学生深入调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察社情民情,反映社会变革,探寻“中国梦”,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


经过近6年的探索和实践,该项目已成为学院系统性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的重要依托,同时也在促进内外招生深度融合,培养港澳台侨学生深厚爱国情感、新闻价值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习不只在学习,更在学习之外,随着项目的不断完善,这一大型教育训练项目已成为学院优秀学生们的一门抢手的“必修课”。




// 项目成果描述 // 


1.调研成果:

自2014年来,学院调研团队在井冈山等地就62个课题进行调研,累计形成了62份调研报告,合计100万余字,形成微视频41部,获凤凰网、中青在线等各级媒体报道130余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各类奖励表彰20余次。


2015年,“暨情井冈”项目被广东省委宣传部作为部校共建的特色项目上报中宣部,并获团中央“中国梦井冈情”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课题奖”。2015 年8月,赴井冈山渥田村的调研小组受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2019年,调研作品《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宣传路径研究——基于沂蒙革命老区的考察》获评团中央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篇优秀调研报告”。


2.实践成果:

学院团委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活动,借助传媒实践提升红色教育事业传播影响力。在历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我的中国梦——立志·博学·修身·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项目均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奖32项,包括一等奖7项。另荣获“第三届强国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等奖1项;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队伍项,先进个人项,优秀指导老师两项。


3.教学成果:

学院团委通过对培训基地红色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育成果的观察和记录,对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代青少年中的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变化规律等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总结红色教育传播的路径和方法。以本项目为重要支撑的学院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编辑:郭林林、钟汝淇
责编:郭林林
初审:陈锋
复审:辛琦
终审:饶玲
来源:相关高校团委;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温暖世间的“小灯塔”
②|快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③|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加油!
④|丁真的家乡在哪里?
⑤|“送你最好的祝福,我们江湖再见”
⑥|10月 | 广东高校团学系统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