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九行公众号(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
今天的“云游南粤”之旅
学联君带你一同去领略
专属于肇庆的诗意
从小被山环水绕的肇庆确实天生丽质,一条西江穿山而过,轻而易举地勾兑了广东人引以为傲的鼎湖山和七星岩,肇庆这座城就在山水之间拔地而起,以羡煞旁人的面貌傲立在广东西部。
但世人对肇庆的印象也大都停留于此。在大湾区城市群里,肇庆绝对称得上是毫不起眼的那一个,它地处湾区边缘,将近1.5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面积又稍显突兀,没有亮眼的GDP,很容易令人与它擦身而过。但提起肇庆的另一个名字——端州,在过去几乎无人不识。扼两广咽喉、堪称“风水宝地”的它,走出了宋徽宗和宋高宗,先后5次成为岭南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就连广府文化和粤语都得喊一声“爸”。提起“中国砚都”,又谁人不识肇庆?
肇庆绝对值得一写。在外人看来,它显得沉静,但沉静底下,全是四平八稳的人文底气。就广东范围来说,少见一座城,地貌和人文镶嵌得刚刚好,你我成就,同样出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肇庆给人的第一眼感觉,那一定是“眉清目秀”。可不是么,与广西接壤的肇庆在山水方面毫不相让,亿万年前隆起的大稠顶、龟背山、北岭山、鼎湖山、羚羊山将肇庆团团围住,占全市面积80%的山地丘陵在西北方向打造一道自然的“山界屏障”。海拔1626米的大稠顶在北部傲视群雄,南部的北岭山又向北延伸出鼎湖山,数之不尽的山巅之上又锻造了70.5%的森林,在大湾区众城里堪称“无敌”。
在这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崇山峻岭中,偏偏一条勇敢的西江在东南部把群山劈开,沿江而下,自此便有了肇庆城。山地与水文的首次“交手”显得激荡无比,既然难分高下,便各让一步形成了“西江小三峡”。羚羊峡山最高水最深,每到夏季汛期,就会带着两位小弟“三榕峡”和“大鼎峡”齐声咆哮,颇有唬人之势。
三峡之间又默契地让出一块平原,逐渐孕育出拥有“前水后山”的肇庆市中心——端州区。肇庆的名片,比肇庆本庆还有名的“七星岩”,便静静躺在这里。
很难想象会有人不被七星岩迷倒:在流水日以继夜地切割下,喀斯特地貌罕见地穿城而过,七座岩峰直插入水,在群山搅荡之下又把湖面分成了五大湖,自此,这里的五湖、六岗、七岩、八洞,共同组合成了“岭南第一奇观”。
自唐代起,无数的文人侠客都拜倒在七星岩的山水之下,用大量的诗词歌赋在崖壁之上刻画下了自己的“到此一游”,造就了惊艳世人的“千年摩岩石刻”。据不完全统计,七星岩共有石刻531处,包拯、张显祖、俞大猷、屈大均、朱德、叶剑英等人都曾在这留下笔墨。“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叶剑英的七绝更是一语道出了七星岩的特点。
再往上走,鼎湖山的气势一来,便把人镇住了。广东人记住它,或许是因为那一句熟悉的广告词“广东人冲茶,鼎湖山泉水”,鼎湖山,确实很顶。它明明处于绝大部分是干旱地带的北回归线之上,却偏偏活成了“唯一的绿洲”,一千多公顷的森林、全省近1/3的植被,令它摇身一变成了“北回归线上璀璨的绿宝石”。鼎湖山动植物的丰富程度,竟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闻风而至,在此设立了“人与生物圈(MAB)定位研究站”。
再往北去,广宁竹海真不好惹。是的,你回到了竹子的“娘家”,占地104万亩的广宁竹海是“全中国最大的竹海”,没错,是中国之最。对植物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竹子的制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而104万亩竹子同时制氧是什么概念?就是直接把这里送上“南中国最大的氧吧之一”,还设立了“吸吮区”,绝不让你空肺而去。
在电视广告上卖得火热的“德庆盘龙峡”也在肇庆,但其实比漂流更该出名的是瀑布。大大小小100多个瀑布群飞驰在盘龙峡里,被称是“亚洲罕见、广东第一”的瀑布群,群山、森林、瀑布、漂流,这里又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广东最美丽”的地方。
但也由于肇庆外在太能打,很多人会率先被肇庆的“美貌”夺去注意力,直接错过了这座城市的内核。它真正迷人的地方,永远在于掩藏在山水之下的人文底气。虽然如今肇庆地处大湾区西部边缘,但在过去,肇庆绝对称得上是块“风水宝地”。
拥有“前水后山、藏风纳水”的地形,难怪早在14.8万年前,已有远古人类在肇庆一带活动,“垌中岩人”是岭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类,可谓是岭南人“祖先的祖先”。在后期的发育中,肇庆也不曾辜负这片好山水:处于西江中下游,东部与佛山、清远接壤,西北部与广西的梧州、贺州相邻。老艺术家曾经写过《梧州》,而肇庆的上游,正是梧州。这意味着什么?过去梧州的货物沿西江运抵广州,得必经肇庆。这正是“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
汉武帝刘彻早早看到了这片土地位置的重要性,以“居高扼要”之意在此地设置高要县,打算把它用作出兵岭南时的军事枢纽。彼时的肇庆,还称作“端州”,这个名字在后来响彻了史书。宋徽宗赵佶在登基前的封地,正是端州(今肇庆),他感念这片土地给他带来了“好兆头”,特意赐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作为皇帝的前封地,肇庆的日子自然不会过得太差。肇庆市区的古城墙,也是在宋朝修建起来的,宋徽宗把“土墙”拓为“砖城”,当地人便习惯把它称作“宋城墙”。除了军事防御,“宋城墙”更能防洪抗灾,被誉为“国内最早的防洪工程”。城墙外,抗击西江水患;城墙内,则安抚百姓民心。世人皆道“开封府尹包青天”,殊不知包拯在前往开封之前,在端州(今肇庆)已经当了3年知州。他在肇庆的任期比开封还长,而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形象,正是在端州百姓间流传开去的。
扼两广咽喉的肇庆,在过去很少有坐“冷板凳”的时候。在历史上,它也先后5次作为岭南地区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清两广总督府驻肇庆共182年,广府文化、粤语就顺着这波西江水,一路漂至粤东南。
西江水带来的,还有人员、商贸的交流。从梧州运往广州的货物,不得不到肇庆集散,《高要县志》记载:“那时商业之交通,亲朋之酬酢,莫不以肇庆为中心,彼此往来,全持帆船,以故夹岸下碇,帆樯如织……”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顺着西江水一路从澳门到肇庆,开启了他中国游的第一站。在肇庆的6年里,他修建了天主教堂“仙花寺”,完成了《山海舆地全图》和《葡汉辞典》。
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在肇庆这里打了一个结,这个结在后来又留给了肇庆人无比丰富的物产。举世闻名的端砚,又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端砚制作于唐初,原料来自北岭山一带,因“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在肇庆,至今超过1万人从事端砚相关工作,国家级非遗大师有24人。
地处西江,肇庆的龙母文化又异常兴盛,肇庆的悦城龙母祖庙从秦汉便开始修建,历经两千年风雨,堪称“中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如今,龙母诞、龙舟赛依旧是肇庆地区的文化习俗。
而肇庆的裹蒸粽、文庆鲤和麦溪鲤又被肇庆人吃成“地理标志产品”,裹蒸粽软糯香甜,鱼肉质滑骨软,在唇舌之间缱绻流连。
在沉寂百年后,肇庆的命运再次拐了个弯——被列入中国大湾区11座城市之一。虽然对比其他湾区城市,巨大的肇庆稍显笨拙,但也自有它的骄傲:
作为唯一与广西接壤的湾区城市,肇庆毫无悬念地成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肇庆的面积以一己之力占了大湾区的27%,但横亘其中的连绵大山又阻挡了肇庆的脚步,土地开发率仅为6.5%。要走出大山,必须以“路”相连,打通肇庆的大动脉。这条“路”,肇庆早从水路、公路、铁路三方面着手。作为西江沿岸城市,连通广佛的“黄金水道”自然被肇庆收归囊中;国道321、324,广佛肇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在肇庆停留,广佛肇城轨直达“湾区心脏”,肇庆被纳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
至此,肇庆已布下“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黄金水道”的交通网络。
清灵的肇庆人不愧做过水道生意,结合起自身优势,选择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你坐的新能源汽车,有可能是肇庆造。光2021年第一季度,肇庆全市就生产了9800辆新能源汽车,实现工业产值78.89亿元,同比增长106%。预计年产10万辆的小鹏汽车工厂也在肇庆落了户。
没想到,金属加工也应了肇庆的强项。肇庆素有“广东黄金之乡”的美誉,高要区的黄金储备量高居华南之首,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了全省的80%,真的深藏不露是肇庆。
从秦汉开始,在这数千年里,肇庆人已见惯了起起落落。在外人还在感叹肇庆的“不红”时,他们早已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肇庆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达150个之多,滨江绿道成了钓客们的天堂,在肇庆,你走出家门的15分钟内,身与心便可能徜徉在青山绿水里。
但在人们一边在张望自然的同时,一边也感到城市的快速扩张。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在东城区拔地而起,当地人感叹“楼房比草长得还快”,体育馆、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在深圳的肇庆人Ewbar在她文章里写道:“从深圳罗湖出发,2小时便能回家喝早茶。”但幸好,肇庆人的记忆被保留在西城区。那里充斥着八十年代的楼房、废弃的船厂和有待更新的街道。逛逛龙母庙,走走宋城墙,依旧能触摸到肇庆过去的面貌。
距离“肇庆”改名已经有903年,宋徽宗当初想到的“开始吉庆”之意,在将近一千年后,或许再次被应验。
3.肇庆市地方文化资源复兴与旅游活化利用 罗丹,段明明4.肇庆宋城墙:历史上防水患多于御敌 《文化·城志》5.广东肇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澎湃新闻来源:本文经“九行”(ID:jiuxing_neweekly)授权发布。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专注于研究一切不正经的旅行艺术。你的城市有什么值得观察?不如来看看诊疗单:奇遇记、旅行观、格调局、觅食计、城会玩……分分钟十万灵感。广东学联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