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 教育盘点2021
12月21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介绍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关情况:目前,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具体内容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全面系统抓、区分阶段抓、突出重点抓,坚决把党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一是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牵头建立由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实现上下同频,建立“双减”工作台账、信息日报和定期调度制度,健全学校直报平台和全国校外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督促各地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注重示范引领,召开全国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促进先行先试,探索深入治理。
二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单独或会同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快速密集出台20余个配套文件,及时提供政策供给和操作指导,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治理,基本建立起了“1+N”政策制度体系。在政策层面,对培训材料和人员管理、实行政府指导价、预收费监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加强体育培训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在操作层面,对学科类培训范围界定、“营转非”、“备改审”、查处隐形变异培训、广告管控、强化风险应急处置等方面作出了实操性指导。在解读方面,多次举办全国培训班,深入解读文件,加强针对性指导。
三是严肃查处违规培训。打击隐形变异,指导各地统筹运用好挂牌督学、社区网格员、网上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明确合规要求,把准变异形态,建立辨别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监管执法。指导抖音、微信、钉钉等平台企业主动开展清理工作,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开展暗访巡查,对全国31个省市及新疆兵团进行了调研指导,暗访学校89所、培训机构938家,访谈学生800余人、家长1600余人,对发现的485个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组织各地在周末、中秋、国庆期间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关停了199个培训系统。核查举报线索,对“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上收到的34447条有效线索及时转交相关省份予以核查处理,及时梳理普遍性、趋势性问题,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
四是严防侵害群众利益。加强资金监管,指导各地对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发出消费提醒,在暑期、国庆等重点时段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建共享校外培训市场良好消费环境。规范合同行为,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签约履约行为,避免“霸王条款”、欺诈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清理整治广告,清理存量、杜绝增量,营造街面清静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风险应对防范。及时监测预警,开展“爆雷”“冒烟”机构监测,研判风险、发出预警、通报信息、随时调度、推广经验,帮助指导相关省份积极稳妥做好维稳处置工作。化解从业人员风险,指导各地加大调解仲裁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开展转就业服务,维护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处置指导,印发风险防范清单和应急处置工作指南,提升各地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开展“五个一批”宣传工作,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持续做好宣传引导。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创新,勇于担当,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学科类机构压减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广东、青海、新疆、兵团等地大力推动机构压减,压减率都达到90%以上。在“营转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西藏、兵团等地积极优化流程,“营转非”完成率都达到95%以上。在加强执法查处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地迅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培训机构无证办学、夸大营销、虚假宣传、不公平格式合同、制造焦虑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加强经费监管方面,北京、吉林、上海、浙江、山东、湖南等地建立资金监管有效机制,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在非学科类培训管理方面,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福建、河南、广东等地加强学科类非学科类科学鉴别,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统筹管理。在清理整治广告方面,北京、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甘肃等地对教育培训类广告实施定向监测、重拳查处,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在严格防范风险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陕西、宁夏等地加强劳动用工风险监测管控,积极为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宣讲和心理疏导服务,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在加强督导检查方面,北京、浙江、河南、青海、新疆、兵团等地加强“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公布投诉举报热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宣传引导造氛围,持续深入推动校外培训治理落地见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推进校外培训治理落地见效?来看天津市、江苏省南通市的做法——
天津市
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双减”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开展“双减”工作。
一是勇于实践动作快。教育部成立监管司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全国率先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全市16个区教育局统筹近70个编制,均单独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随后立即组建市、区两级“双减”专班,全力开展工作。教育、金融等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组织20家银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资金托管服务,上线了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率先制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二是精准施策举措实。建立高危风险校外培训机构包保制度,由相关区和单位包保一个或几个高危风险校外培训机构,其他区落实属地责任。市“双减”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制定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召开区级专题工作会、中小学书记校长会、教师会和家长会,夯实基层责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学转非”等工作中,采取合并审批要件、精简审批环节、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持续推动力度大。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在坚持常态化巡查基础上,区级“双减”专班每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构建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召集周例会、专题会、调度会及时了解情况,研判风险,明确具体要求,压实各级责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蓝军”暗访、点调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明察暗访,通过印发督办函、提示函、督查整改清单等方式,全面压实整改责任。
四是狠抓落实效果佳。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制定30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江苏省南通市
自8月27日起,南通市全面启动“双减”工作,通过做实三个“强化”,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一是强化存量治理,落实“大大压减”。今年3月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之后,南通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暂停审批托管类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采用分片包干制,“一对一”进行政策宣讲,引导其注销或转型发展。出台《关于做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通知》,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营转非”工作。截至目前,南通市76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491家,转型271家,合计占比99.6%。
二是强化依法监管,推进联合治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建立并实施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市教育局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县(市、区)教育部门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为机构监管配齐配强力量。市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全覆盖开展全市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创作设计系列公益视频和公益海报,广泛宣传“双减”政策,传播科学教育理念。与地方金融、人民银行、银保监、税务等10部门联合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成立由教育、政法委、网信办、公安局、地方金融等11部门组成的南通市校外培训机构维稳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集中办公。利用县(市、区)、镇街、村(居)三级监管网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检查。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出台“双减”督导“一号工程”实施方案,组建8个督导组,赴各地开展专项督导,全覆盖督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
三是强化过程可控,加快平台建设。市教育、财政、大数据集团等部门联合开发建设南通市“双减”监管与服务平台,平台集机构资质管理、课程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培训材料审核等功能,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管理。平台集成校外培训机构监控视频,融入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运用AI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机构24小时全覆盖监管;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资金监管,由第三方建立支付系统、分账系统和消课系统,实现监管服务平台与多银行间的互通,实行“一课一消”等。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