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教育

其他

感动无数网友,获百万点赞!她是“辛夷”

“愿你偶尔会回想一张张脸庞永远是你生活的希望……”最近《写给辛夷的歌》火了这首黑龙江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三学生为给班主任庆生专门创作的歌曲感动无数网友“辛夷”是谁?伴随着动听悠扬的旋律让我们一同寻找答案“辛夷”老师正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届国家公费师范毕业生赵新怡当年初入师大的新怡看到了满校园紫红色的辛夷花老师说春天来了,辛夷花开了于是新怡就称自己为“辛夷”“那我就是辛夷吧,为春天引路孩子们,我先开,你们跟上当你们盛放时我就变成一棵树为你们遮风”陕师大校园的辛夷花从师大毕业后,赵新怡回到家乡开启了她的教育生涯如今
4月2日 下午 4:03
其他

这5个地区专场招聘,等你来!

日前,为全力推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足长三角、河南、川渝、西藏、新疆等地区人才需求,促进地区发展,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服务推出上述地区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场,为毕业生提供岗位支持!更多信息,跟教育小微一起来了解——为全力推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足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促进地区发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开展长三角地区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活动时间2024年3月23日至4月30日参会二维码(扫码查看岗位信息)为精准助力河南地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和河南省教育厅决定共同举办面向2024届河南地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活动时间2024年3月18日至4月30日参会二维码(扫码查看岗位信息)为全力推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足川渝地区人才需求,促进地区发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开展川渝地区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时间2024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参会二维码(扫码查看岗位信息)为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西藏地区经济建设当中,进一步促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特举办面向西藏地区及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活动时间2024年3月25日至5月10日参会二维码(扫码查看岗位信息)为切实做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当中,进一步促进新疆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特举办面向新疆地区及新疆籍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活动时间2024年3月16日至4月30日参会二维码(扫码查看岗位信息)千方百计促就业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中!找工作,用好它这些高校招辅导员,等你来报名中!这几个省份招录公务员雄安,在招老师四省招录公务员,报名→报名中,四地正在招录公务员→6省招录公务员→四地招录公务员,报名进行中→多所高校,正在招聘!来看!这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正在招聘来看!这些地方在招老师抢抓就业关键期!教育部明确4个行动任务国聘行动,“职”等你来这些高校在招聘,看过来!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4月2日 下午 12:04
其他

教育时评:坚定走好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

坚定走好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钟曜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3月28日,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两周年之际,教育部在京举行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并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公共服务提质升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推动中国数字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的两年,也是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两年。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成为广大教育人的自觉行动。我们深感自豪,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泛汇聚海量资源,优质课程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持续推进大规模应用,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显著提升;不断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扩大合作交流,中国数字教育对世界的贡献力显著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过去3年间中国排名从第24位跃升到第9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这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数字教育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打出了自己的“金招牌”,中国数字教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两年很短,站在未来回看,我们所跨出的或是一小步,但又是指向未来的“关键一步”。它所安放的是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路标。当走在前沿的国家都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教育向何处去?”中国以先行者、探索者的姿态,主动谋划,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启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幕。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标志着教育数字化发展进入更有组织、更加主动、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回望奋斗征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坚持系统观念的发展道路。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推进教育数字化必须用系统观念审视统筹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深刻把握其内在规律。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作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前瞻性思考。谋划数字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着眼未来看现在,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发展、开新局,作出前瞻性预判。面对数字化潮流,也只有找准自身优势,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不仅是一种教育发展战术,更是重塑教育发展形态、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释放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坚持全局性谋划。我们以全局观建强平台架构,构建资源布局,迅速形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三横”资源,持续丰富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三纵”资源。横纵互相交织,汇聚海量教育资源,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更大规模开展应用示范,放大服务倍增效能。我们围绕平台工具、数据资源、环境设备、数字素养、网络安全等方面,研制出台10个管理规范和8项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有效引领了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坚持战略性布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意义,建强数字教育平台的“国家队”,在全面整合十年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短短两年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线上用户,汇聚世界最大规模数字资源,提供世界最大规模教育服务。坚持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是某些地区局部的数字化,而是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下,纵深推进、分批启动,从点到面,推动试点转示范,最终建立上下贯通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如何选点,如何扩面,如何强优势补弱势?每一步都建立在整体推进的大逻辑之下。正是以系统谋划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保驾护航,立足基本国情、提升战略认知、强化顶层设计,稳扎稳打、整体推进,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跑出了领先世界的“加速度”。——这是一条坚持汇聚集成的发展道路。各级各类教育体量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这是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优质教育资源宛若一颗颗光耀夺目的珍珠,散落在各处,打造出了一个个耀眼的教育高地。但与人民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期待、与教育助力每个人人生出彩的使命相比,珍珠散落各自闪亮的样态,终究不是理想的模样。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把优质教育资源汇聚集成、普惠共享作为基本路径,建成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引领世界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建设。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汇聚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汇聚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门……以国家力量统筹集纳,优质资源不断地流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这个大规模的“蓄水池”。一方面,聚焦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改革创新多重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推进资源增量提质。另一方面,坚持“联结为先”,推进应联尽联,横向上,接入“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等;纵向上,先后接入18个省级平台,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横”,涵盖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三纵”的资源服务格局。正是把集成化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着力点,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连缀成串,并通过一根根网线,让优质教育资源飞天越海、翻山越岭,直抵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让教育数字化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溢出效应持续释放。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为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条坚持应用为王的发展道路。应用是教育数字化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检验数字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只有坚持应用为王,不断满足用户诉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才能为更多师生共享。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把应用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强化典型引路,显著提升应用范围,实现了服务倍增效能持续放大。在使用人数上,截至2023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访客量达25亿人次,数字技术的叠加、倍增、溢出效应充分显现。在应用场景上,平台不仅推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而且在“双减”落地、校家社协同育人、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拓展创新新生注册、精准资助、智慧思政、校园安全等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在实现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动学生、教师、家长精准减负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上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在推动教育治理高效化、精准化方面释放了巨大潜能。正是因为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离不开是硬道理”,把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了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效益和效果,平台使用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这是一条坚持迭代升级的发展道路。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平台的迭代升级就没有止境。只有不断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潮流,持续完善平台运行机制、不断丰富平台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平台应用模式,转型升级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把师生和社会的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拓展功能、完善定位。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理念,到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理念,经过两年多实践,我们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理念更加明晰。上线统一搜索引擎,提供点赞、收藏、转发功能,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访问改造等,丰富各类平台专题板块,完善在线组卷、线下练习、直播教学等功能,平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好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学习型社会、智能教育和数字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行动支撑。平台越来越智能化,为推动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正是因为瞄准智能化发展方向,坚持迭代升级,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战略展现出更加强健的生机活力。——这是一条坚持合作开放的发展道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平台,与世界各国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让数字教育跨越国界、服务全球,让所有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道路才能获得世界认同,赢得长远发展动力。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拓宽视野,坚持合作与交流的原则,打开窗户看世界,与世界共享共建共赢。技术的发展导致不同国家、地区、群体之间的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差距有拉大趋势,这并非人类之福。以教育数字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是我们的重点所在,而如何确保数字化红利为人类所共享,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数字时代的快车、共享数字教育发展成果,让“世界范围内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教育”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这既是中国拓展教育数字化战略新空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为世界教育变革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的体现。从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上线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与世界各国共享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到积极扩大合作交流、推动沟通交流对话,发布一系列教育数字化的标准规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我们努力推动数字教育的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共识。作为有担当的教育大国,我们要始终坚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在加强政策对话沟通、推动基础设施联通、推进数字资源共享、加强融合应用交流、开展能力建设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携手打造全球数字教育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未来。今天,我们处在智能时代的黎明时刻,即将迎来人机协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拥抱未来、迈向未来、共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对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信念,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推动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和创新,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全局性、深层次变革,改变学生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改变学校治理、改变教育生态,铿锵有力地回答“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抓住要事,瞄准“扩优提质”,以数字化重塑教育生态为发展方向。我们要以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专项行动为依托,以集成化为关键着力点,以智能化为战略新引擎,以国际化为发展新空间,助力扩优提质。我们要以实施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为契机,把数字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数字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在资源供给、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应用示范上积极行动、大胆探索,让规模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让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惠及更广大师生。未来已来,未来我来。我们要争做时代发展的引领者、时代变革的先行者,把握数字革命历史机遇,坚定走好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大规模创新性应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教育新引擎,以教育数字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来源
3月29日 上午 9:56
其他

杨宗凯: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 推动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28日,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历经两年的迭代升级,平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要坚持怎样的发展路径?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的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支撑,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历经五次迭代,通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汇聚优质资源,开展示范应用,为师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效显著: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近两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秉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基本原则,聚焦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获得广大师生、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成效。平台应用范围显著扩大。2023年新增接入广西、云南、甘肃等3个省级平台,累计在18个省份开展平台整省应用试点。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访客量达25亿人次。[1]
3月28日 下午 12:27
其他

开通两年,来听他们说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两年来,平台给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哪些帮助、发挥了什么作用?来看他们讲述的故事——学生说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
3月28日 上午 11:44
其他

写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两周年之际: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两年来,作为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标志性平台、标杆性平台,国家平台影响日益扩大,应用不断拓展,服务持续升级。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报道——开辟新赛道
3月28日 上午 10:46
其他

这些高校在招聘,看过来!

近日,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招聘信息,多种岗位等你来,找工作的同学们快来看看吧——浙江大学招聘岗位:公开招聘行政专员44名、技术专员9名报名时间:2024年3月23日9:00-3月28日16:00公告详情:山东大学招聘岗位:本批次招聘为2024年第二批教师外专业技术岗位,共23个岗位,招聘28人报名时间:2024年3月18日10∶00至2024年4月7日10∶00公告详情:武汉大学招聘岗位:计划招聘学生辅导员不超过26名报名时间:2024年4月8日之前公告详情:中国海洋大学招聘岗位:29名辅导员和专职党政管理干部报名时间:2024年3月21日—4月7日公告详情:郑州大学招聘岗位:财务管理类工作人员10人报名时间:2024年3月29日8时至2024年4月2日18时公告详情:宁夏大学招聘岗位:详见《宁夏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计划一览表》报名时间:全年均可报名公告详情:北京工商大学招聘岗位:计划公开招聘专任教师岗位34个、辅导员岗位6个,共40人报名时间:2024年4月19日17点截止公告详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聘岗位:党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12人,其中辅导员岗位6人报名时间:2024年4月10日截止公告详情:东北农业大学招聘岗位:辅导员29人报名时间:2024年3月20日-4月17日公告详情:江西财经大学招聘人数:23人报名时间:2024年4月3日17时截止公告详情:华南农业大学招聘岗位:公开招聘辅导员12名报名时间:2024年3月28日00:00至2024年4月3日17:00公告详情:广东医科大学招聘岗位: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46名报名时间:2024年3月25日至2024年3月29日止公告详情:来源
3月27日 下午 2:50
其他

国聘行动,“职”等你来

近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联合开展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活动时间2024年3—8月活动主题强国有我·国聘行动对象范围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工作安排(一)大力挖掘就业岗位。各地各单位要加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就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聚焦重点产业和人才需求量大的领域,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要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积极搭建高校和用人单位互联互通、访企拓岗、洽谈对接的平台,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鼓励通过集中走访、跨区域交流等形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岗位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二)集中发布就业信息。各地各单位要鼓励、支持、引导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国聘行动”促就业活动。各用人单位要健全招聘制度,梳理用人需求,明确招聘条件和招聘人数,在国聘招聘平台、中智招聘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团团微就业、全联人才在线等线上平台,集中发布岗位信息,持续举办各类行业性、区域性专场招聘活动。有关招聘平台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就业信息互通、岗位资源共享、提供精准服务为目标,挖掘汇聚更多就业岗位信息。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国聘招聘平台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中智招聘平台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公共招聘网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点击上方二维码↑↑↑进入团团微就业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全联人才在线(三)开展融媒体招聘宣讲。具备条件的地方、高校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可通过中央广电总台央视频等融媒体宣传渠道,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宣讲活动,鼓励将线下活动通过联动直播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全面提升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组织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主题性的融媒体招聘宣讲活动,持续扩大“国聘行动”影响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和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带动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重点做好就业政策、行业前景、企业品牌、人才需求、岗位前景、用人标准、生产流程、工作生活场景等内容的宣传推广。(四)举办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国聘行动”联合发起方,要支持鼓励所在领域各类用人单位深入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联合举办“国聘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交流活动,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联合举办区域类、行业类、产业类等多种主题的校企供需对接交流活动,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和高校参加,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需求发布、供需对接项目宣讲平台,助力人才供需对接现场签约,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校企合作。各高校各用人单位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合作,以匹配社会需求为导向,合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探索定制化、精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五)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动员高校毕业生参与“国聘行动”推出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鼓励毕业生投身到艰苦地区、重点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抓手,将大赛与校园招聘和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深度融合,引入真实职场环境,结合企业招聘要求优化赛事安排,动员更多用人单位参与大赛,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参赛提升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千方百计促就业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中!找工作,用好它这些高校招辅导员,等你来报名中!这几个省份招录公务员雄安,在招老师四省招录公务员,报名→报名中,四地正在招录公务员→6省招录公务员→四地招录公务员,报名进行中→多所高校,正在招聘!来看!这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正在招聘来看!这些地方在招老师抢抓就业关键期!教育部明确4个行动任务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3月22日 下午 6:57
其他

抢抓就业关键期!教育部明确4个行动任务

为抢抓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关键期,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具体内容跟教育小微一起了解——行动主题供需适配强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行动时间2024年3—4月行动目标通过开展“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优化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集中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校企供需对接,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主动求职,为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行动任务1举办“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
3月21日 下午 3:41
其他

快讯!全国教育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3月21日,全国教育辟谣平台(http://jypy.jyb.cn)正式上线。平台是教育领域发现谣言、查证谣言、澄清谣言的权威渠道,将依托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区域性辟谣平台、门户网站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协同联动,构建对教育领域网络谣言“联动发现、联动查证、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积极助力营造教育领域清朗网络空间。全国教育辟谣平台设立“五台一榜”,包括曝光台、回应台、提醒台、学习台、查证台和辟谣榜,对各类教育谣言及时辟谣、实时曝光。曝光台及时发布教育领域各类辟谣信息;回应台聚焦教育权威部门热点舆情回应信息;提醒台集纳预警提示信息,帮助公众精准识谣;学习台收录有关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政策举措、新闻动态等;查证台以“校园安全”“校园管理”“教材课程”“考试招生”“学科专业”等关键词对谣言分类,方便公众查证;辟谣榜精选关注度高的教育辟谣信息,以图片或短视频形式进行月度、年度发布。全国教育辟谣平台由中国教育新闻网承办。除中国教育新闻网开设专区外,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及中国教育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也将同步开设专栏,重点推送各类辟谣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全国教育辟谣平台,或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在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选择“辟谣平台”,即可进入。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3月21日 上午 10:01
其他

张立群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日前,中央批准:张立群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王树国同志不再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3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同志,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永红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同志主持会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近年退出领导班子的老同志,教授代表,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同志,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张立群同志简历张立群,1969年2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3月19日 下午 3:56
其他

看名单!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包括16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7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教育部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此次增设24种新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深化“四新”建设,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教育部同步发布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据了解,此次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专业布局情况,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勘察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此次专业设置工作,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同时,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推动专业动态调整,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据了解,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方案实施一年来,教育部持续加大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力度,“一省一案”“一校一策”狠抓落实。目前已有23个省(区、市)、94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制定了实施方案。各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就业率相对较低专业223种,为属地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区域人才供需匹配。同时,教育部对高校停招5年及以上的专业进行撤销预警,试行专业预申报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精准性。一起来看通知全文——教育部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有关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并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现将备案和审批结果(附件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附件2)一并予以公布。请各地各高校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附件:1.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
3月19日 上午 10:17
其他

教育部公示遴选结果,这些高校、院系和支部入选

3月18日,教育部公示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遴选结果。经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教育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集中审议,遴选产生了10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公示期为2024年3月18日至24日。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名单——“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公示名单“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公示名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公示名单左滑,查看更多
3月18日 下午 3:04
其他

来看!这些地方在招老师

近日,江西、湖北发布教师招聘公告,广东多地发布教师招聘信息,共计1.4万余个名额。一起来了解——江西招聘信息:2024年江西省计划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957名。报名信息:时间:2024年3月17日9:00-3月21日17:00网址:江西人事考试网(www.jxpta.com)公告详情:湖北招聘信息:2024年湖北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9257名中小学教师。其中,幼儿园教师992名,新机制教师1029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873名,各地自主公开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363名。报名信息:时间:2024年3月15日9:00至3月21日17:00网址: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http://www.hbea.edu.cn/)公告详情:广东招聘信息:广州、深圳、佛山、江门、韶关、肇庆、揭阳、潮州、清远等地正在招聘教职员,提供近1600个岗位。岗位详情:来源
3月15日 下午 4:19
其他

收藏!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密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专题:《聚焦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3月12日 下午 6:00
其他

快讯!2024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上图可点击放大查看)教育部部署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近日,教育部部署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优化考生服务,确保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科学。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加强招生信息公开,提前在本单位招生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本单位复试、调剂、录取工作办法,及时、准确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咨询答复。考生提交调剂申请后,招生单位要尽可能缩短考生调剂等待时间,及时反馈是否接受其调剂复试申请。发布需考生确认的拟录取或复试通知时,需充分考虑考生学习、工作、休息时间等因素作出合理安排,给考生预留充裕的确认时间,对于没有按时确认的考生,应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逐一联系确认,不得简单以“逾期不接受视为自行放弃”对待。强化人性化安排和个性化关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贫困地区考生、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教育部同时发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根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报考本单位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将于3月28日开通,已完成一志愿录取的招生单位可发布调剂信息,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查询、填报意向信息。“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8日开通。请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微信公众号:chsiyz更多教育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3月12日 下午 4:23
其他

6项部署!教育部等4部门通知来了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4年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3月12日 下午 12:09
其他

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大学书记、校长这样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高校如何发挥支撑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代表委员,同时也是大学书记、校长,提出了建议,来听他们怎么说——来源
3月11日 下午 3:05
其他

3篇快评!说一说全力以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聚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③

做好大学生就业的“铺路搭桥人”——一论全力以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5次提及就业。而大学毕业生群体又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于国家而言,迫切需要把大学生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能。于个人而言,没有哪位大学生不渴望人生出彩,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当然,从校园的“小空间”走向社会的“大天地”,大学生需要一个校准自我、完成个人与岗位适配的过程。如果多一些路径、桥梁,也许试错的成本就会低一些,无谓的焦虑也能少一些。搭桥铺路,规划在前。各级政府首先要做好“规划师”,把好“方向盘”,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做好资源的总调度。就业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人才供给、权利保障等各方面,存在千丝万缕的内部关联。具体而言,可通过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做大新经济、新业态的“蓄水池”等手段,让就业岗位的数量多起来、质量高起来。有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就业才会更有奔头。作为人才的供给方,高校理当是铺路搭桥的积极行动者,既要跳出教育看就业,还要站在就业看教育。无论是积极走出去,还是把企业请进来,高校进行人才供需对接的同时,还要有更为长远的反思和考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这些改革举措背后的动力是,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帮他们把路走宽、走远。这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就会被看到和需要的时代。期待高校用过硬的办学质量,为大学生搭高就业的起点、打通未来的道路。打造大学生就业的“能量补给站”——二论全力以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鼓励高职院校开展直播带岗,促进大学生就业”“充分关注少数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支招。学生就业好不好,高校有责任。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需要在摸索中成长。简历制作没经验、面试答辩缺技巧、信息渠道不畅通……大学生遇到这些困难很正常,但关键是能不能在关键时刻被“给力”地推一把。及时把问题解决掉、情绪化解掉,积蓄重新出发的力量。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挥好“能量补给站”的重要作用。“能量补给”要看准需求、用对方法。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有媒体调查显示,53.1%的受访者期待完善在校实习实训,增强求职择业能力。可见,就业“实战”经验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具体到每所学校,侧重点可能又有所不同。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妨用好大数据,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摸底调查,然后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升级服务体系,避免一套方案用到底的惯性做法。例如,有的学校在招聘会现场增设职业测评、求职礼仪、面试模拟等服务,都是细心、暖心的举措。发挥好“能量补给站”的功能,就业指导还要重视大学生求职中的心理疏导和价值引领。针对网络上一时流行的“学历贬值”“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论调,要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其到基层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热情。多给大学生注入正能量,重视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建设,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审视求职路,大学生的无限潜力才能被更好地激发出来。携手打通大学生就业的堵点痛点——三论全力以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消除学生档案和求职简历中的“第一学历”概念,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把新职业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大学生就业提出的建议可谓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些之所以频频冲上热搜,是因为其准确戳中了大学就业的堵点痛点。就拿求职者遭遇的“第一学历”歧视来说,是“唯名校”“唯学历”的价值取向在作祟。而扭转这种群体性惯性思维,涉及复杂系统的重新构建,显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要不要去做呢?必须去做,否则只能人人苦其久矣。谁来做呢?每个人都是行动者。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中的导向作用极为关键。比如,摒弃把教育与学校等级化的教育发展思维,以减少等级观念在就业市场的二次传导;鼓励新业态新职业发展要少喊口号,把规矩立起来、配套搞起来,让年轻人干事创业少一些后顾之忧。高校与企业是人才供需的两端。双方多对话、多联系,一定要像朋友一样熟络起来。沟通交流不要支支吾吾,建议想法不要藏着掖着,一起想方设法把就业难与招人难共存的堵点疏通开。高校学生实践实习与基层岗位要进一步加强连接,探索深化定向、定岗、订单式培养,打通信息不畅的堵点和职业认同的痛点。而更为关键的是,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要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机会不是等来的,问题在任何阶段都会存在。即便一时求职不顺,也不要气馁,多去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沟通,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遇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就好,千万不能让情绪上有堵点。毕竟,“就业”的答卷人终究是自己,即使是再强大的外力也只是催化剂。作者
3月10日 下午 5:31
其他

2段视频!看两位代表的就业创业故事 | 聚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②

她师范生毕业后回乡任教,将孩子们的画作和心愿带上两会;她硕士毕业后返乡创业,深耕科技兴农一线,探寻现代生态农业“新路径”。一起来看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95后”教师
3月10日 下午 4:56
其他

4张大图!代表委员谈如何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 聚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①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4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观点
3月10日 下午 4:09
其他

委员通道 | “要赢得这一场事关国之大者的科技竞争,关键在人才”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接受采访。和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他的讲述——朱松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过去一年,通用人工智能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通用”在学术上有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在日常的物理和社会场景中,人工智能要满足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必须要能够完成无限的任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完成人定义的有限几个任务;第二,要在场景中主动的自主地发现任务,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做到眼里有活;第三,要有自主的价值来驱动,而不是被动地被数据所驱动。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叫通用的智能体,包括数字机器人和生物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典型的通用智能体,研究通用人工智能也开启了我们人类认识自我的新的视角。过去我们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苹果落在牛顿的头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我们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苹果落在我们身上,需要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我们的小孩为什么很快能够学会用筷子、搓汤圆,能够察言观色、主动帮助……这些日常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能力背后其实都是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研究的核心的技术问题。过去我们常常以为这些东西不是智能,因为人一看就会,觉得不费劲。我们觉得不费劲,并不等于这个问题很简单。恰恰是因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化出了强大的心智和价值体系,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俗称叫做“心”。为此我们提出来,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为机器“立心”。今年1月底在北京展出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雏形——小女孩“通通”。她具备了三四岁儿童的完备的心智和价值体系,还在快速迭代中。将来“通通”可以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这代人的养老问题,“通通”需要来给我们端茶倒水、收拾房间、能够提供有温度的陪伴,等等。因此,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下通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赢得这一场事关国之大者的科技竞争,关键还在人才。归国三年多来,我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设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简称“通班”,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去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又有8所大学加入了“通用人工智能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简称“通计划”,共同打造一支能够代表国家的战略力量。人类社会正在跨入智能的时代,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径,让通用人工智能安全发展、造福人类。文字
3月10日 下午 3:41
其他

委员通道 | “孩子把家里电器拆了,家长应该高兴才对”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走上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和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他的讲述——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寒假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特别火爆,很多家长也会问: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我想说,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都有三个共同的特质。第一很自主,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形成了超越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是能培养这三个素养的,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这些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公民拥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近12年里翻了三倍,大家都很努力,比如全国政协推出了委员科学讲堂,许多院士知名科学家带头做科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到中小学校兼职科技副校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项目化学习爱上了科学。全球的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创新来自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在为塑造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我想对科学老师们说,不要光做习题,在黑板上讲实验,实验探究才是科学科最应该的样子,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当我紧握双拳的时候,像不像人大脑的两个半球?我想对孩子们说少打游戏,多探究,自然世界远比虚拟世界要好玩。我们来做个实验,把中指和食指交叉来摸一下你的鼻子,你会觉得有两个鼻子,你肯定很好奇。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就是科学的开始,所以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我们科学探索的好机会。我想对家长们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光背唐诗,也要读读科普绘本,听听科学家故事,女孩不要只玩洋娃娃,小的时候给她一些科学玩具,将来她成为居里夫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您的孩子把家里的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因为这样的孩子现在太难得了,当然最好在家里做一个小小的科创角,让他尽情的拆玩,更希望大家都来科技馆,科技馆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金色摇篮。文字
3月10日 下午 3:19
其他

AI眼中的中国教育,这么美!

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擘画2024年教育蓝图!这个春天,让我们与AI共同畅想美好教育。监制:陈星策划:俞水
3月10日 下午 2:36
其他

热议!怎样用好数字教育“金钥匙”?代表委员这样说|聚焦教育数字化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作出了“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战略论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积极建言献策。一起来看——打通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堵点“今天,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薛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2023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正逐步从愿景变成现实。但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教育数字化应用与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一些难点堵点有待进一步解决。“不少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陷入了‘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需要在一线应用中进一步突出服务导向。”薛超建议,未来要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场景,培育跨班级、跨年级、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为师生开展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提供更多模式。2023年,天津大学正式启用全景教学空间,并成立天津大学数字化课程及资源研创中心,整合多形态教学资源。学校还牵头打造了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平台。
3月10日 上午 11:53
其他

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答问全记录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9日下午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怀进鹏部长回答了哪些问题?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3月9日 下午 7:03
其他

“委员通道”上,3位好老师被实名点赞!

学生喜欢好老师,家长期盼好老师,党和国家需要好老师。今年两会期间,3位好老师在“委员通道”上被全国政协委员实名点赞。跟教育小微一起看他们的故事——双目失明
3月9日 下午 12:56
其他

快评来了!数字化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聚焦教育数字化②

教育数字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一论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教育强国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科技快速发展、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而做好教育数字化,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城乡,都构建起开放、互联、智能的学习空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更全面的覆盖,又要升级教育理念,顺应数字潮流,以实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教育数字化的步履铿锵中,我们更快地向着教育强国目标靠近。以数字化做大优质教育资源——二论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数字技术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可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服务总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通过数字技术所特有的超越时空优势,能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农村偏远地区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群体,逐步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打造多样化智慧学习环境,教师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在实现课堂教学深层次变革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出彩人生。数字化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三论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数字教育”一时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就表示,发展数字教育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开放、互联、智能的学习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多模式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还要顺应数字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推动教育内容变革、评价变革。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道路。教育数字化实际上是向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过程,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赋能当前的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教育数字化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场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的覆盖,并可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学习方案,使得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展潜能,在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拥有学习自信,发现自身价值,找到一生志业。借助数字技术为学生成长赋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实现全面发展,未来更为可期。作者
3月9日 下午 12:27
其他

海报来了!关于教育数字化,代表委员这样说|聚焦教育数字化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如何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如何推进教育数字化?一起来看3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来源
3月9日 上午 11:57
其他

快评来了!​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先铸“魂”|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③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先铸“魂”——一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国两会期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问题备受关注。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需,也是摆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在铸魂。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魂”?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只有解决了这个方向性问题,才能让拔尖创新人才真正服务于国家所需。为此,学校要坚持“铸魂育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选拔和培养环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勇闯科研“无人区”的探索之路更是充满荆棘与挑战。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超越分数”,增强学生学术志趣引领,让学生心中有志向、有理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持之以恒地奋斗。要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的定力和毅力。把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拔尖创新人才破土而出的环境,方能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生长出来,更好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王家源)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自主”沃土——二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全国两会期间,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给予有条件的‘双一流’高校在选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时一定的自主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自主”成为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频词。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硬核”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如此,决不能“等、要、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自主能力建设,是检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近年来,高校在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注重科研育人和大师引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种培养模式。未来,还需要立足全球视野,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化改革,探索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总而言之,自主培养方能赢得主动权。厚植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沃土,才能让有潜质的“好苗子”尽快“冒”出来,让人才在科研天地间葳蕤蓬勃成长。(郑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抓“体系”建设——三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全国两会期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机制、保护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协同等建议引发热议。毫无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等到高等教育阶段才来开展,就太迟了。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其中有培养理念的短板,也有师资的短板,都亟待通过顶层设计来弥补和破解。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加强科学教育,力图在基础教育阶段,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探索欲。这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筑基之举。换言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形成大中小学贯通化衔接培养体系,更要实现校内外协同。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都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中的重要主体。不断汇聚丰富资源,建设政校企社协同共育的高水平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才能更牢固。(杨三喜)来源
3月8日 下午 10:58
其他

海报来了!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代表委员这样建议|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作出部署其中提到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起来看3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来源
3月8日 下午 8:51
其他

教育时评:下足功夫做好“大思政课”建设 | 聚焦大思政课建设③

下足功夫做好“大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大思政课”建设,呼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的同时,在价值认识、内容构建和方法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建设好“大思政课”,加快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在“大”价值上下功夫。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关键要入脑入心。全社会各级组织要更深刻认识“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从当前形势来看,一些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认识高度和价值转化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价值认识高度上,还需在三方面继续下大功夫,一要深刻意识到“大思政课”的站位高,其不仅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二要更加明晰“大思政课”的立意远,其不仅是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才能发挥铸魂育人的主动自觉性,增强协同育人使命感。三要更加明确“大思政课”的影响深,其不仅要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更要变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灵归宿。在价值转化能力上,还需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要强化专业指导,明晰“大思政课”的价值方向、内容取向和方法路向;二要重视价值践行,夯实“大思政课”从理想课程变成体验课程的行动自觉;三要落实督促检查,以评促建化解“大思政课”建设主体多元所带来的盲区,强化协同发力、相向而行。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在“活”内容上下功夫。“大思政课”立足于民族复兴的长远大计和社会全域参与的时代格局,来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大思政课”不同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分的刚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基于大课堂、大资源、大平台和大师资的“活”教育和“活”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切身体验、更加重视灵魂碰撞。要做好“大思政课”内容的生活化。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我们要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山川,每一座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都发挥教育效力,教育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要做好“大思政课”内容的活动化。“大思政课”是行走的课程,既是实践活动课程,也是经验体验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重在体验、感悟。我们要强化课程设计,明晰课程价值目标,重视课程实施策略,强调课程评价,既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形式活动”,也要避免刻板授受式的“教条活动”,真正落实从活动到课程的育人实效。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在“用”方法上下功夫。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该工作方案强调在“用”上下功夫,突出“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借势而为的“真用”显得不够,顺势而为的“善用”尚有不足,因势而新的“用好”较为欠缺。为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首先要落实“真用”。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责任在大时代、大趋势、大格局下,参与到铸魂育人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学校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守初心、担使命,把名家大师请进来、让历史文化融进去、让遗迹场馆活起来,体现“真用”的行动自觉。其次要强调“善用”。“大思政课”是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基础课程。“善用”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目标的重要前提。大中小学要系统谋划用的方法、策略、路径,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用足社会大资源、用满社会大平台。最后要强调“用好”。“大思政课”是学校思政课的时空延伸、内涵延展、意蕴延长,衡量“大思政课”真用、善用的唯一标准是用好。而用好“大思政课”,主要体现在学生喜欢、学生受用、学生成长,让学生精神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更加坚定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者
3月8日 下午 6:53
其他

2段视频!看他们如何把爱国种子深植学生心田|聚焦大思政课建设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如何把爱国种子深植学生心田一起来看两位代表委员的教育故事——01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冬:坚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光荣使命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从教三十多年来,弘扬新旅光荣传统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在学校的日常育人工作中深度植入学校的光荣历史,在红色传承中铸魂育人,让每一位少先队员争当新时代的“小好汉”。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薪火相传,培育更多“四个自信”小好汉。02全国政协委员陈晓红:鼓励青年人深怀爱国情怀做真正的“顶天立地”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30余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如今她仍在瞄准国家需求的痛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斗不止。她建议青年人做真正的“顶天立地”研究,去解决真问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文字
3月8日 下午 6:43
其他

5张大图!代表委员谈如何培养时代新人 | 聚焦大思政课建设①

如何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5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观点
3月8日 下午 2:05
其他

代表通道 | 30多年,他和团队把冷板凳坐热、把冷门变成热门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接受采访。和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他的讲述——陈军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是天津团代表陈军,是来自南开大学的一名老师,在电池领域已经做了30多年的研究。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池,电池也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我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现在街道上绿牌子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而我研究的电池,就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我和我的团队持续耕耘,因为大家知道,目前电动汽车跑得不够快、充电也不够快,特别是在寒冷天气还容易趴窝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都跟电池有关,因此研究性能更好、更加安全的电池,无论是在电动汽车行业还是储能领域都是重大科技问题。我和我的团队,历时30多年持续在电池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攻关。大家都知道,电池的充电-放电是什么缘由,这里面是什么样的机制?能不能调制?如何来控制?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积累电池人生,特别是把那时的冷板凳坐热,把冷门变成了热门。我们团队开发了超越传统的电池新体系,提出了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了新的电池材料,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大大提升。同时,我们设计制备了可以全天候、宽温域工作的阻燃电解液,可以在零下70℃工作的大容量电池,还开发了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的低成本可充钠电池、锌电池,这为未来的大规模储能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固态电池是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一旦产业化,就会改变现有的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开辟电动航空等新兴市场,我们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联合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单位协同攻关,已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比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出30%。未来一到两年,我们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动汽车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时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要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技术变革,我们也积极去抢占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团队还在原始创新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方面进行努力,在学术和产业之间搭建桥梁,突破工程化瓶颈,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为此,南开大学牵头成立了天津新能源创新创业联盟、特种化学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在这里,我们进一步培养人才,将电池的成果孵化、转化,推向市场。我们深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点,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落点,两者互促互融,相得益彰,要一体推进,未来我们团队要更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特别是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要求,把电池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我们可持续推动更好性能、更高安全的电池,让我们的电动汽车跑得更远,行得更快,充电速度也更好,同时还有其他综合性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图片
3月8日 上午 11:46
其他

代表通道 | 他说,让每一位追光少年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作为医生、老师的经历。和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他的讲述——范先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一名眼科医生。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90%通过眼睛来完成,眼科医生被称为“光明的使者”,主要职责是治疗眼病,恢复光明。但有一类复杂疑难眼病——眼肿瘤,它不但致盲、致残,而且危及生命。我和我的团队聚焦眼恶性肿瘤的研究,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5%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孩子小,肿瘤影响视力也不会说,当家长发现的时候,往往已是眼内晚期,需要摘除眼球。为此,我们建立了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技术,就是从股动脉插管,经过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到大脑颈内动脉,将微导管插入直径不到1毫米的眼动脉,经眼动脉将药物注入到肿瘤内,药物剂量不到全身化疗的1/10,但浓度提高14倍,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大,全身副作用小,极大提高了患儿的保眼率,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病人找医生看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人命关天,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我做手术时,总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操作,缝好每一针,手术不满意我不下手术台。如果一名医生对自己的手术结果都不满意,怎么能使病人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呢?记得一位20多岁遭遇车祸的小伙子,他的面部粉碎性骨折,眼球凹陷到颅内,病情重、治疗难,应用我们自主研发的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重建眼眶等面中部骨骼结构,复位眼球,使小伙子又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作为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特别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远超过我们当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个医生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是由你的团队所决定的,我特别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学生超过我是我的目标,这样就能培养出更多被人信任的医生。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团队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7位国家级人才,他们已经成长为被人信赖的好医生。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医学院的院长,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在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培养出两院院士和“国家杰青”在内的200位国家级人才,一大批名医、名家、名师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已任,持续关注青少年的眼健康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近视防控手段,提升近视防控效果,实现近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让每一位追光少年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图片
3月8日 上午 11:28
其他

“对话、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心理抚育”

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协商会议上,多位委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对话、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心理抚育”“建议在条件成熟时,由国家制定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法,提升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强制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让心理问题学生走出孤独、封闭的心理状态,对话、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心理抚育。”3月7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协商会议举行。围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主题,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儿童的身心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少心理问题源于身体问题。营养不良、运动不足、学习带来的过度能量消耗都会引发青春期问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建议,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主体价值,看见自己的主体人格。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注意到,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网络,健全了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但是青少年健康问题没有明显改观。倪闽景认为,应以通过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因机理综合研究为基础,以开展广泛的社会科普、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为先,以全社会积极预防为主、学校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为辅,并形成心理疾病监测网络与治疗应急机制,才是综合治理之道。“我认为,我们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正确看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共同应对、协同育人。家庭层面要放平心态,理性设置期望值。家长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学校层面要加强数智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数字生活习惯。社会层面要科学认知,营造关爱、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氛围。”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说。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提出,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因家庭不当教育造成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是家长的非理性家庭养育观念,家长不顾孩子发展特点,按自己意愿为孩子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只关注当下学业成绩,忽视孩子情绪体验、人格塑造、长远发展等。程建平建议,要提高家长学校的工作实效,加强家长培训资源建设,关注处境不利儿童家庭教育,减少“高期望、高控制”教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建议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院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学校的心理调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家长,家长掌握的学生心理上的反应和症状及时和学校交流,医院能向学校直接反馈相关情况。”“建议优化‘系统治理’链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监测、咨询、干预机制,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推动‘家校社政’特殊学生情况互明、机制互动、危机互帮,纠偏家长‘病耻’等意识。”“建议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将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尤其是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卫生知识和方法。”……委员们从自身调研和亲身经历出发,纷纷提出真知灼见。会场气氛热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并回应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部将认真吸纳委员智慧,秉持科学的态度抓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委员们共同破解重点难点,逐渐提高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本领。文字
3月8日 上午 10:10
其他

3篇快评!说一说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 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②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全社会一起努力,完善机制、加强干预,共同为学生成长护航。当前,心理健康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各国的“全球病”。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就要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急迫性。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部署……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性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就要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第一,要保持理性,不要把学生心理问题夸大化。年轻一代特别是在校学生普遍面临学业竞争、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困难和问题,可能产生情绪上的困扰。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并加以疏导。第二,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相信科学指导,尊重专业意见,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有序开展,不能只靠热情,一哄而上,没有章法,真正做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王瑶)寻找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中国解法”——二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建议,引起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多面,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也塑造了我们的心理特点、社会氛围等。因此,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立足实际,充分审视我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价值体系,形成一套有科学依据、民族特点、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在完善课程与教材方面,应编制符合我国社会形势、文化传统和中小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把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技巧、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帮助中小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在丰富教育形式方面,也应充分发挥“五育并举”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对症下药”,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温暖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进学生心中的“角落”。(郭馨泽)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三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也是当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课题。全国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从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来看,不管是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还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抑或全社会一起行动,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指向于系统施策、协同发力。学校层面当然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生态,但这不是学校或者教育系统能独自承担和解决的。对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待,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催生心理健康问题。升级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抱有合理期待,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成长路径,家长能置身事外吗?社会上弥漫的“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导致个人价值取向变得单一,让青少年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破除这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念,树立多元用人观念,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环境,其实也是给全社会松绑。营造阳光、积极、健康、多元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人成长选择更多元,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会降温。(杨三喜)来源
3月7日 下午 4:22
其他

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这样建议 | 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①

在今年的两会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起来看看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都有什么样的观点→01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3月7日 下午 3:56
其他

“委员通道”上,他这样谈“心中的好老师”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第一个走上“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和教育小微一起来听他的讲述——郑军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老师,也常常回忆起和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教师社会影响大,全国近50万所学校,有1890多万名教师,托起近3亿在校学生的教育,关联着学生家长群众近8亿人。教师受人尊敬,学生喜欢好老师,家长期盼好老师,党和国家需要好老师。其实,好老师就在我们身旁。2023年,我们湖北开展了“致敬平凡人心中的好老师”活动,收获了上百万个关于好老师的故事,感动了荆楚大地的千家万户。这些老师们默默无闻,心中装满着孩子,吃得了苦、耐得住烦、担得起责,他们是孩子们身边的“大先生”,诠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叫王值军。师范毕业后,扎根在湖北崇阳一个库区的“孤岛”教学点,以校为家,风雨无阻摇着小船,28年接送学生上学放学,那个只有800多村民的小山村,在他的培养下,走出了46名大学生。教学点调整后,他再次放弃进城的安排,申请到县里最边远的高枧乡任教,他用自己的肩膀托起了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无论是未来的医生、工程师、工匠,还是未来的航天员、科学家、轮机长,未来的家国栋梁,今天正端坐在我们明亮的课堂,都渴望得到好老师培养。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教育,要用好教育培养好老师。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一头挑着高等教育,一头挑着基础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我们把中小学老师请到大学讲堂,让大学生登上中小学课堂,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充分贯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基础教育师资。我校学生胡婷婷,毕业后毅然选择到乡村任教,成为保康县歇马镇小学一名英语老师。四年间在两个教学点之间“走教”,每次往返36公里。她说,自己今天的奔走,为的是孩子们明天的奔跑。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们更是尊重她。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在此,我想说,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尊师”成为风尚,让“重教”温暖每位老师,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中国强。图片
3月7日 下午 12:07
其他

教育时评: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切关注教育民生,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建言献策。立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如何写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篇大文章?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此题——
3月7日 上午 10:30
其他

教育时评:聚焦战略支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切关注教育民生,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建言献策。立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如何写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篇大文章?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此题——
3月7日 上午 10:30
其他

教育时评: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切关注教育民生,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建言献策。立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如何写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篇大文章?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此题——
3月7日 上午 10:30
其他

快评来了!人民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③

人民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一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代表委员也热切关注教育民生相关话题,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建言献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这一成就,让每一位教育人都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对于这一成就,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从一项项政策、一帧帧画面、一个个细节当中,他们欣喜地感受到教育的变化。面对这些可喜的成绩,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心态谋划:下一步要干什么?以人民为中心,直面他们的急难愁盼,应是教育人行动的路标。我们要时刻思量,还有哪些短板要补上,还有哪些群体的诉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我们要时刻思量,我们教育的品质够不够高,够不够均衡;我们要时刻思量,教育有没有特色,能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要时刻思量,人民群众在担心什么、焦虑什么、期盼什么……这就是教育行动的方向。直面问题、困难,锚定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目标,积极行动起来,勇做行胜于言的行动派、实干家。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一一展开。这是教育人奋斗的新天地,是波澜壮阔的征途。锚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永远是我们高扬的行动旗帜。(张树伟)优质教育“大蛋糕”人人有份——二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就是在打牢教育强国的根基。作为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高期待之间的矛盾。而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从制度设计、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数字化赋能等多方面发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践行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原则,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县域内优质学校培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阳光雨露,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变成可见可感的美丽现实。(张贵勇)以高质量的行动回应人民期盼——三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言献策。今天,民众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有新期待,期待更高品质、更具特色、更富多样性的基础教育。如何以高质量的行动回应人民的高质量期盼?一要保障高水平、高效率的教育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待遇、支撑学校内涵建设,充分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二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教师成长为有深厚教育情怀、扎实教学能力、高超育人水平的“大先生”。要做好“尊师”“惠师”“强师”“严师”系统工作,以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三要积极顺应教育变革趋势。人工智能时代,一味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照本宣科,机械化地进行作业强化训练的做法,已经落伍了。只有积极顺应数字化变革趋势,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赶上时代变革的脚步,把握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杨三喜)来源
3月6日 下午 8:12
其他

3个故事,3次感动!他们是学生心中的那束光|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其中提到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有3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扎根山区学校、特教讲台、祖国边疆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起来看3位代表的教育故事——01全国人大代表祝响响:乡村教师要成为一束光照亮身边的孩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十年前主动申请从城区最优质的公办小学调任偏远山区学校,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山区孩子的身上。她说,一定要把乡村教师建设这件事做好,才能真真切切做到优质均衡。02全国人大代表刘玲琍: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放飞梦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三十余年扎根特教讲台,倾心浇灌迟开的花朵。她说,我的梦想就是用爱和真诚为特殊孩子点亮希望,帮助他们一步步实现梦想。03全国人大代表马建国:在祖国最北端做学生心中的“北极星”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校长马建国,大学毕业后留在祖国北疆,成为漠河北极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工作25年后,2022年9月,马建国被调到漠河市立人学校担任校长,继续坚守边疆。他说,希望更多人投身到边疆教育事业中,为孩子们撑起更好的未来。视频
3月6日 下午 6:15
其他

海报来了!事关孩子“上好学”,代表委员这样建议|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其中提到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事关孩子们“上好学”一起来看5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点击图片看详情↑制图
3月6日 下午 4:47
其他

教育时评: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当争先 | 聚焦高校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②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当争先钟曜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转化、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任务、关键环节、根本支撑。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民智之本和创造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一体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使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展现使命担当,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性思维。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是系统性思维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如今科技变革、产业更新,每个链条上都需要不同层次类型的专业人才支撑。这也意味着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绝不只是几所“龙头”大学的事情,而要激发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活力与动力。不同类型高校都应当自觉勇担使命,明晰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型大学应更加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需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而研究型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尤其需要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原始创新和探索。要进一步破除“五唯”对科研人员的制度掣肘,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更多师生能够获得更加足够的创新动力和时间,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乃至实现颠覆性创新。而要实现颠覆性创新,尤其需要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研究型大学迫切需要打破原有的单一学科发展思维,建立更多更高水平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吸引不同学科的优秀学者和团队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共同推动颠覆性创新成果的产生。行业性高校应强化行业特色,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我国有大量行业性高校,这些高校往往与所属主体行业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和很强的资源黏性,也历经了多次转制改革,如何更好地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是这类高校长期探索的关键课题。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思维下,尤其要重视这类行业性高校的升级发展以及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如何充分发挥其自身在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特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乃是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定位。这类高校要通过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挖掘创新潜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且,针对不同行业性高校,评价体系应突出其行业特色和贡献,通过设立与行业相关的评价指标,鼓励这类高校结合行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实现差异性发展,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应用型高校应深化科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很多这类高校也已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这类高校往往在基础研究上难以匹敌研究型大学,在行业资源上也不是单一依赖某一行业,但其在扎根区域、下沉市场、对接需求、服务大众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应用型高校要更加积极加强与区域主要产业界合作,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同时也获得产业界的支持和资源,共同推动应用型创新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引进企业技术和人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急企业所需,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总体而言,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都应该勇担使命、各显神通。都需要注重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强与产业和社会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引擎,也有利于高校分类发展目标更加清晰,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更能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来源
3月6日 下午 3:07
其他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高校如何做?| 聚焦高校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①

在今年的两会上“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起来看看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都有什么样的观点吧01全国人大代表黄代放:多关注“产教融合”横向课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董事长
3月6日 下午 2:40
其他

教育时评:汇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3月5日 下午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