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访湖北:研究生教育这样支撑中部崛起 | 教育这十年“1+1”第四场 · 看地方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2022-09-22

/

访

/

/

教育部2022年“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持续进行中。第四场“云发布”带我们回顾了研究生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今天,继续我们的“云采访”,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发展中展现的使命担当——



先一起来看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大数据——


研究生教育规模突破性增长

招生数由3.81万人增长到6.93万人,增长82%;在学研究生由11.09万人增加到20.04万人,增长81%;毕业研究生由3.28万人增长到4.41万人,增长34%十年累计向社会输送研究生38万人。


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

全省高校有“两院”院士54人(全省8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7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人。2012年以来,省级人才项目支持高校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100多人。高校专任教师博士比由19%增加到32%,增长13个百分点。


科教产教融合持续推进

现有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85项,国家大学科技园5家,承接实施国家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5个。已建设各级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949个。襄阳市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湖北产业教授”制度,选聘产业教授240名。实施“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48个。2021年立项建设19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服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2021年全省高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5个。高校研发经费支出由37亿元增长到101亿元,增长了172%。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由1567项增加到2096项,增长了33.8%。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由23亿元增长到53亿元,增长了126%。开展“博士服务团”活动,10年来,引进人才智力支持2700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650场次,培训20多万人次。实施“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科技振兴行动计划”,确定1502个高校科技支持服务乡村振兴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

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华中科技大学“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突破了汽车制造中大型薄壁曲面、不等厚、非穿透等激光加工国际难题,实现了大功率激光焊接、切割高端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超越,推动了汽车工业制造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构筑高层次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建成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填补了国内超高磁场实验条件的空白,提升了我国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面对我国在芯片封装、电子制造等领域受制于他国的局面,“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团队致力于芯片封装与集成研究,实现了我国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由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的转变,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

探索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校与知名企业于2014年开展合作,于2021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探索全流程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评价等运行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全链条产教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武汉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2021年未来之星颁奖仪式↑↑↑


学校采取“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实际的产业研发项目为抓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实现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的接轨;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一体开放式培养评价平台,自动汇聚学生学习、科研、实践等行为大数据,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实行校企双评,制定校企研合作课程、校企研学位论文标准和全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形成“社会需求-校企双评-能力达成-社会反馈”的多维度、全过程闭环评价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2020年5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学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研究生思政”创新实践,着力构建一体化大思政新格局。

 

学部积极深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的推广应用,引导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融入思政元素。实施“人工智能+思政”行动计划,组建专门团队全面采集学生基础数据、生涯成长过程数据,探索引导学生思想观念进步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建设课程思政金课《智能教育与当代中国》,打造“AI•研途”研究生思政品牌,开展“人工智能进社区、下乡村”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举办“人工智能教育文化节”,讲好学部服务国家教育信息化、助力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实施的故事。


华中农业大学:

面向生物种业国家战略,创设人才培养特区

学校依托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2.0计划等,在基础研究领域推进跨学段、长学制本博贯通培养。构建过程培养全链条动态监测体系,实施培养环节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改革博士生资格考试方式,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加大分流力度。

傅廷栋、张启发、陈焕春、邓秀新院士指导研究生↑↑↑


学校坚持高标准、高定位组建“狮山生物科学英才班”。“英才班”实行“4+4”本博贯通,由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流师资组成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人生引导。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选修全校所有课程。为入选学生提供专项奖学金,并支持学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交流学习。实施博士生开题报告预审制度,转变传统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主要依托导师及课题组所承担的自主科研项目,通过在开题环节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升选题质量,推进组织化科研,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预审第一轮通过率仅有10%,通过三轮预审,促使导师与博士生重新审视、共同完善选题。



讲述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党委书记 黄晓玫


立足新时代,学校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坚持党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立德树人这条生命线,把研究生教育置于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去思考和谋划,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重点举措,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强化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内核,建设交叉融合学科群,以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牵引,加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构建研究生跨学科国际化培养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提供人才支持。


2022年,为加快跨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化建设,加快跨学科研究平台转化为研究生培养资源,学校相继组建了高等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和李四光学院等实体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支持广大研究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跨学科研究。


讲述人:武汉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亚伟


耐火材料作为高温工业热工装备的基础支撑材料,肩负着支撑国家重大装备与工程所需关键材料制造、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历史使命。


我们引入国际一流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并派遣优秀教师赴海外研修,2020年,武汉科技大学获批湖北省先进耐火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汇聚一批高水平且活跃的外籍专家学者到学校从事耐火材料领域科教工作。我带领的国际标准化团队创新性地提出“耐火材料高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不仅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而且获批国际标准。


讲述人:湖北大学研究生赴藏支教团成员 郑思凡


湖北大学研究生赴藏支教团于2021年3月成立,每学期派12名成员前往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支教。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进行延时辅导、送教上门;首创开展国旗班、科创社等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同时,我们在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开展了“织梦计划”活动,为东辉学子送上爱心礼物,帮助他们筹建爱心书屋,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的时间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院等地献上爱心,这让我们感受到汉藏人民的心是紧紧相连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向上滑动查看

2022年2月27日,在校生为主体研发的武汉大学“启明星”微纳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搭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图为武汉大学师生在“启明星”卫星测控第二现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师生在巴东综合试验场隧洞内现场监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历时8年所著《中国会计通史》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会计通史,图为媒体来校采访

武汉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王同生在生产现场检查第三代炭砖质量

武汉纺织大学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师生研究团队




“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

第一场:关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启动!首场发布会聚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江苏:让孩子们“有园上、就近上、入好园” 
· 数据说:“数”读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十年
· 专家谈:学前教育十年发展之路是怎样的?专家这样说


第二场: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云发布”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看地方:“云”访陕西:立足西部,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数据说:大数据带你看高等教育这十年


第三场: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 看地方:“云”访广东:推动“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 数据说:一图读懂!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之路
· 专家谈:现代职教体系成型、多样化模式形成……专家解读职教十年发展路

第四场:关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培养创新人才方阵!教育部发布会聚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