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招聘、专门培训、专项帮扶……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教育系统这样做 | 千方百计促就业
开展专场招聘、组织专门培训、实施专项帮扶……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教育系统全力以赴——
< 千方百计促就业(2022)
教育小微你好,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目前还在找工作,你能帮我推荐一些就业岗位吗?
为了帮助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今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各地、各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充足就业机会↓↓↓
专场招聘……
2022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共同举办“宏志助航”网上专场招聘活动,已累计提供岗位13.2万个。
详情→
https://24365.smartedu.cn/student/jobfair/fairdetails.html?fairId=Pmshp4ZpqpXjwdmJG93NGf
教育部联合中国残联推出“2022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预计提供岗位超2万个。
详情→
https://24365.smartedu.cn/student/jobfair/fairdetails.html?fairId=6RgisuqjNuYpynQMGM9AvD
吉林省教育厅面向申领助学贷款的学生群体组织开展了线上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工作,400余名贫困高校毕业生获得了适合的岗位。
河南省举办“2022年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截至目前已提供岗位12749个。
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参加2022届高校毕业生宏志助航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参会单位286家,提供岗位11494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联合易校招等平台先后举办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线上双选会4场,累计提供岗位1689个。
< 千方百计促就业(2022)
我之前找工作屡次碰壁,我该怎样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呢?
教育部、各地各高校精心准备,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专门培训……
教育部部署实施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线下培训毕业生7.6万人、线上培训67.5万人。
天津市开展市内“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专项工作研讨,结合本市学生情况,对2022年培训工作教学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分析,指导高校结合招聘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能力进行针对性技能专训。
江苏省依托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职业大学等省内四个“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面向36所高校培训2022届毕业生1338人。
重庆市教委与市人社部门紧密合作,将“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规模从3600人增加到7300人,确保全市每一所高校的家庭低收入毕业生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中南大学采取送教上门形式,为每位同学制定了个性化求职方案,覆盖从初次求职体验到系统理论学习、再到企业亲身实践的学习闭环,为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318名2022届毕业生进行系统化培训。
< 千方百计促就业(2022)
这些我都好好记下了,除此之外,我还能获得哪些帮助呢?
毕业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
专项帮扶……
广西省对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专人谈心谈话、岗位推荐等帮扶工作,确保其毕业离校前完成3次有效谈心谈话、3次有效岗位推荐。
福建省通过就业“红娘”结对,为困难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推荐等7方面帮扶,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
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校级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工作群,开展招聘信息发布、简历定向直推、动态跟踪指导等服务。
东北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分析原因,通过“简历一对一”“就业信息点对点”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
云南农业大学准确掌握18名2022届残疾毕业生基本情况、求职意向和面临的困难等信息,专门建立残疾毕业生就业求职信息通道,提供全时段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指派专人专车护送学生前往招聘会,为残疾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安排178名中层干部及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对接178名未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建立“一对一”台账。
千方百计促就业
教育部长怀进鹏:以“百日冲刺”状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7部门发文: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岗位信息、就业机会……这些就业帮助别错过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严格规范做好就业统计工作
人社部、教育部发文,要求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这样做
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教育部实施2022年“宏志助航计划”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