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 教育强国大家谈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今天的“教育强国大家谈”栏目,一起来听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谈如何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高质量推进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纯华
西部地区面积67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0.6%,绝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虽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不低,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掌握的关键技术和高水平专利发明数量有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和远低于东部,产业驱动效应和竞争力远不如东部。西部地区在推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大数据、有色金属等产业行业方面有基础、有特色、有资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不可否认,西部高等教育作为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其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与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匹配度不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力不强;在办学目标、定位、模式等方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不足;协同集群式发展意识不强,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成果共享有待加强。这迫切需要我们增强系统观念,携手构筑区域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联合体”。
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应准确把握“基础研究”等国家战略,面向产业需求背后的原理以及新规律新知识,既培养基础理论研究人才,也面向产业培养解决重大工程中科学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产业行业类高校应切实增强与行业的共生关系,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着力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的技术型人才。职业类院校应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校企一体办学。总结来说,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要“面向”行业领域、行业类高校要“对接”行业产业、职业型院校要与产业“融合”,通过对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彼此互补”的教育体系。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向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西部高校,特别是像兰州大学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必须把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战略选择和生存之本。我们应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在教育教学上聚力发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既是我们的传统特长,也是我们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理念、生源、课程、师资、经费、治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必须不断夯实教育教学工作根基,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数字一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努力形成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沃土。应更加强化“研为教本、教为研袭”意识,在创新训练上着力用力。教学和科研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必须均衡发展。西部高校既要有组织地争取布局建设一批体现国家战略、彰显西部特色的大科学平台,持续加大对大科学装置、基础学科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也要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接触学术前沿,同时把学术道德的要求贯穿始终,持续性地培养和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面向”,面向学术前沿、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题以及背后蕴含的科学问题,开展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的学术研究,并将其及时体现到课堂和教材之中。应注重涵养情怀担当与价值追求,在理想信念上用心用情。扎根西部需要责任与担当,更彰显着情怀与追求。西部高校要以更深情怀、更多精力、更细举措,涵养和增强师生主动作为、主动进取的精气神和价值追求。我们不能被硬件上的短板“扼住咽喉”,而是要在不平衡不充分的供需矛盾中,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积极抢抓发展机会,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赢得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努力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强国建设伟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教育强国大家谈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