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教师节 | 新华社:这些数据,告诉你中国如何“尊师重教”
新时代十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去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左右,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尊师重教、教育强国的理念,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含金量”展现在世人面前。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新华社报道——
进入九月,有关教师节的话题热度一路飙升。
朋友圈里,老师们晒出一张张手绘贺卡,生动有爱,学生和家长接续点赞,把祝福不断延展。
网络平台上,“致敬师恩”的相关话题后面,一段段深情回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穿透岁月的真挚情谊。
爱心、鼓掌、点赞,一个个生动的表情包,一句句真诚的祝福语,让过节的氛围感拉满。
网络空间,已然足够温馨;现实中的一组组数据,更让人感到踏实:新时代十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去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左右,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今天,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基础较好,中西部地区的短板正在补齐;尊师重教、教育强国的理念,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含金量”展现在世人面前……
重不重视,看舍不舍得花钱
教育是“国之大者”,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这个重大论断,是否落到了实处,看看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就一目了然。
教育部官网今年6月30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6%。
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舍得拿出GDP的5%左右投入教育,是我国政府重视教育的最好说明。
事实上,新时代十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去年教育部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9月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霞云岭中心小学,老师和学生在修缮一新的操场上参加开学典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国家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放在第一位,就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最生动的诠释。
梳理资料发现,新时代十年,无论是总投入,还是财政性、一般公共预算、非财政等渠道,用于教育的钱,都翻了一番。
网友们说:这些数据,够硬核,有魄力!
网友们还说,很多时候,很多问题,重不重视,就看舍不舍得花钱投入,舍不舍得付出真金白银。
这些钱,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从数字上看,这样的教育投入,算得上大手笔。
面对这些巨额数字,也许会有人说没太多感觉。那么,今天就来梳理一下,看看这些钱花在哪儿了。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的同时,我国生均经费水平,同样也在大幅提高。
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幼儿园为9506元、普通小学为12381元、普通初中为17772元、普通高中为18809元、中职学校为17095元、普通高等学校为22586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
从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来看,总体上是三个“一半以上”: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各个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教师正在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8月27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幼儿园美术室,教师在制作教玩具。新华社发 秦廷富 摄
数据显示,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考人数,从2012年的17万多人次,飙升至2022年的1144万多人次,10年里翻了60多倍。
这一巨大增长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追求、以及对教育的更加重视,教师职业更有吸引力。
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超过1880万人,五年来增加253.5万人。
正是这支队伍,构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奠定了我国立德树人的厚实基础。
在大学生的择业选择中,老师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香饽饽”。
更多好政策,已经在路上
成绩巨大,但不能掩盖了短板。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校舍再好,没老师有啥用?”流传在老师中间的这句话,道出了边远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沉重现实。
这也是我国发展不均衡在教育行业的体现:城镇教师资源富集,优质教师资源更多;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长期不足,优质教师资源更为短缺。
可喜的是,情况正在起变化。
2021年起,国家实施“优师计划”,就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院校,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前不久,教育部还出台了“银龄讲学计划”,计划2023年招募6000名讲学教师,补充基层优秀教师的不足。
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出手,着眼于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缺口、增加优秀教师资源的举措。
而去年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聚焦基层教师的工资、住房、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都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不少地方也在积极试行面向乡村教师的职称改革,确保资深乡村教师享有“直接评聘为基层高级教师”的权利。
这些好政策,有的已经落地,有的正在路上。总之都是好戏连台,力度空前。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和重要遵循。
相信,我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大多数人期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等美好愿望,也会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文字 | 代星雅、郑天虹
来源 | 新华社“千笔楼”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