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龙巴卜
本文来自“娱乐八卦”版块
原标题: 说说那些一直被误导,真正去了解后才发现与传言大相径庭的历史
感谢作者为天涯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李治的名气远不如他老婆大,武则天的名号,就是很多岁数很大没怎么读书的老大爷老奶奶都知道,不过你要问唐高宗李治是谁,他们就不一定知道了。近年来托影视剧的福,李治总算涨了点名气,但影视剧中李治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为武则天服务的。还有些野史和民间传说甚至古人的评价,也多是说武则天如何凶狠残暴,李治如何懦弱无能,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象中的李治,就是一个在强势老婆面前瑟瑟发抖的小男人形象。唐朝很辉煌,但我并不喜欢李唐那一家子,皇权之争的残酷,老李那一家表现得太到位了,晚唐李家内部还稍微好点,初唐中唐时期杀得那叫个欢啊….扯回李治,李治的舅舅要杀他兄弟,他不忍,他后妻要杀他原配和曾经的宠妃,他不忍,所以史书上李治就是仁慈但软弱的帝王,后来因为武则天称帝,李治的评价就更低,基本上就属昏君了。其实稍微认真看看李治当政时期的事,就会发现李治根本不弱,武则天能做的,只是李治默认她可以做的,像流放长孙无忌等人,李治的收益才是最大的,既能稳固皇权,又不用背上残害舅舅及老爹留下的顾命大臣的坏名声。而李治不愿意武则天做的,武则天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王方翼是王皇后的族兄,武则天看他不顺眼,但他能打仗,李治要留着他,武则天只能看着,等到李治死了后才能收拾这个人;李治要将女儿嫁给薛绍,武则天不满意,不满意也没办法,同样只有李治死了才能杀这个不满意的女婿。李治其实是个有能力的君主,文治武功都说得过去,我印象中他当政三十几年都没拿公主去和亲,我还挺喜欢这点的。他扶植武则天也是身体不好没办法的事,但要说他被武则天架空就不对了。他倒霉就倒霉在后来武则天称帝了,所以他成了反面教材,这是他算漏的,他低估了阿武的权欲,也没料到一个六十几的老太太还那么能折腾的。记得当年天涯掐阴丽华郭圣通掐得老凶了,那时候楼主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所以也没凑热闹,只大致听闻刘秀为了阴丽华废后、刘秀为了事业逼不得已才娶郭圣通、刘秀把情书写在诏书里之类的事情,偶尔还感叹一下刘秀为爱也是够拼的,觉得郭圣通虽然苦逼但也是没办法,就算你是千金大小姐,人家不爱你就是不爱。但是近来楼主找史料翻到郭阴刘这仨的事,然后惊讶的发现这跟大众传闻的大不一样啊!现代人看古代皇帝后妃的故事,总爱纠结皇帝究竟爱谁,其实对大多数皇帝来讲,最爱的当然是权力了,有了权力,女人他想爱谁就爱谁,没了权力,不只自己日子难过,连女人他也保不住。像唐玄宗,手握大权的时候,儿媳妇变老婆也没人敢叨叨,一旦失权,女人被逼死,自己也晚景凄凉。虽然跟皇帝谈爱情不太现实,但皇帝权力所及,愿意对哪些女人好一点还是可以聊一聊的。先插一个关于金庸小说的,受金庸小说的影响,我一直以为丘处机和全真教是一群抗金抗蒙的道士,事实上丘祖虽然劝成吉思汗止杀,但他从来没反对过蒙古;《鹿鼎记》的吴六奇,真实是满清大将,书上的他却是反元义士;《天龙八部》里的大理段氏和高升泰,书上写高是段家忠臣,而事实上高升泰是大理权臣,他把段正明赶下台自己当皇帝,临死前又让儿子将皇位还给段家,然后才有段正淳即位当皇帝,段家继续当臣相把持大权。刘秀估计是史上唯一的把立后废后搞到一张诏书上的皇帝吧,有没有人给我科普一下?图省事用同一份诏书就算了,但是这份诏书对新皇后来说完完全全就是玻璃渣子拌白糖啊。 刘秀这份诏书废后的内容还是按标准走的,但立新后这个就奇怪了。我大概查了一下古代皇帝立后的诏书,一般来说不管皇后是原配还是继后,皇帝真心还是无奈,立后诏书上总是要顺带夸皇后几句的,但这秀这个诏书,立阴丽华的原因就是一句''乡里良家,归于微贱'',就点了一下阴丽华的家世和跟他的关系,至于德行什么的半句不提,最后还来一句''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大家都知道废后不是好事,但你不只废后,你还立新后了啊,居然不给新皇后庆祝。废皇后的事情你老刘家以前又不是没干过,有啥好异常的。顺便找了几份立后诏书对比一下。同样是废后再立新后,李治可没觉得''异常之事,非国之福''。不过还是要感叹一下李治这个预言天才,阿武还真是''事同政君'',王政君信任外戚,结果王家把老刘家干下台了,武政君亲自带着一帮外戚把老李家干翻了,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都一样。这个才是顺治的,心不甘情不愿的皇帝立新皇后还是走标准程序: 不知道哪年起,网上就有一种说法,刘秀爱阴丽华,爱到把诏书当成写给阴的情书,其实拿阴丽华的立后诏书和别人的一对比,阴丽华那个明显寒碜得很,身为皇后的基本牌面都没有,又谈什么情啊爱的。当然,阴丽华本纪里有两封诏书,还有一份是追封阴丽华妈和弟弟的。这封诏书讲清楚了这些问题,比如阴丽华为什么没当皇后,为什么要追封她母亲和弟弟。我不知道刘秀当时有没有受到来自朝堂的压力,毕竟皇帝原配被贬为妾并不是很占理的事,而且皇帝丈母娘和小舅子被强盗劫杀说起来也不光彩。于是刘秀诏书一开头就表明,不是我不让原配当皇后,是她自己不当的,为了表扬她主动让位的行为,我还承诺给她几个弟弟爵位。又说可惜阴家弟弟还没等到封爵,就跟他妈一起遇害了,实在令人伤心。然后引用诗经的话,这话大意就是''以前恐惧的日子咱俩在一起,眼看日子好过了,你又舍我而去了'',这份追封诏书完全就是一份洗白诏书,扯成情书不是可笑么? 一直以来有种观点就是刘秀因为爱阴丽华,所以对阴的儿子也非常喜欢,所以刘秀处心积虑要废了刘强立刘庄当太马。但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真没看出刘秀非常喜欢阴丽华,也没看出他非常想立刘庄当太子,虽然史料缺失不确定郭圣通为什么被废,不过从之后的待遇来看,明显不是因为刘秀不喜欢她厌弃她了。倒是阴丽华刘庄母子,在刘秀当政期间的处境待遇是非常奇怪的。刘强被立为太子时最多两岁,如果真如有些人说的刘秀是迫于无奈才立郭圣通当皇后的,那他大可不必同时立太子,两岁的孩子完全能找借口不立。拖过几年,等他的皇位稳了,阴丽华也生了孩子,到时候废一个皇后不比废皇后太子容易?刘强立为太子,刘秀虽然忙着打仗,但对太子的教育是没放松的,刘强很小的时候刘秀就把太子的官属、老师找好了。直到建武十五年给皇子封爵,刘秀把郭圣通的二儿子和小儿子封为''右翊公左翊公'',''右翊左翊''重点不在封地,好像汉代没有这俩地方,这更像是传递的一种政治信号,刘强是太子,他的其他几个同母弟弟是左膀右臂,是辅佐他的。从郭圣通被废到刘庄成为太子,中间隔了一年半的时间,刘强也自觉表示要让出太子位,刘秀如果真想立刘庄,完全不必拖这么久,最多拖几个月给刘强面子就行,时间越久变故越多,他可以早点为刘庄定好名份,然后悉心栽培。但是刘秀不只废立太子拖了一年半,培养太子更是不尽心尽力。刘庄当了九年太子,直到他二十四岁那年,刘秀才想起正式任命太子太傅少傅辅佐太子,而之前的几年,刘庄靠的就是两个舅舅义务教育,还有个没正式名份的老师。刘强幼时,刘秀就悉心栽培,刘强从太子变为诸侯王,刘秀又马上选好辅助他的人,给他最大的封地,给他天子仪仗,一而再的公开赞扬刘强的品德。建武二十八年八月刘强就国,三十年刘秀年头年尾两次跑去看他,隔了一年刘秀带着儿子们去泰山封禅,然后刘强就一直留在刘秀身边直到刘秀去逝。刘秀到底为什么要废掉郭圣通和刘强原因不明,但刘秀对刘强的好是实实在在的,是真真正正的父子之情。虽然历史上确实有宋江柴进这些人,但水浒传实实在在就是文学创作,不过那些影响力大的文学作品很容易让人跟真正的历史搞混,而且有的三观实在让人不敢苟同。水浒传的主旨一直是许多正义之士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其实书上真正被贪官逼上梁山的就林冲柴进等人,要论好汉的话,也只有鲁智深和前期的武松等寥寥几个。其他的要嘛是山贼,要嘛是卖人肉包子的,要嘛是有能力被宋江等人看中,千方百计诱拐上山的,还有些是跟梁山打仗战败了无奈投靠的。梁山上这帮人聚在一起都干了啥事?为了抢粮食打家劫舍,为了拉人入伙把几岁的小孩子砍死,这样的人凌迟八十次都不为过。作者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天涯社区,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哪一刻开始,你觉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