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困局:我带父亲三换养老院

每日经济新闻 春树养老 2020-02-16



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万,他们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的家庭约1亿户,和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相比,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发展却相对迟缓。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玥明(化名)带着父亲换了三家养老院。


吴玥明的父亲,曾是国内著名的水利专家,十年前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症,逐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十年间,吴玥明与父亲几乎片刻不离,在她精力和体力几近耗尽转而向社会寻求养老支持的过程中,吴玥明和父亲一波三折,历尽坎坷。


我决定送父亲去养老院


2017年9月,吴玥明决定送父亲去养老院,因为“再这样干下去,自己的命可能都要搭进去了。


她的父亲今年已经88岁,十年前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患病之初,吴玥明曾带父亲远赴美国就医,希望相对更发达的医疗能让父亲的病症有所缓解。然而,阿尔茨海默症的无法治愈和不可逆转,世界无解。


退休前,她的父亲是国内著名水利专家,下工地、住帐篷、顶风霜,走南闯北。患病后,吴父开始变得寡言、健忘,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成了一名失能失智老人。


十年间,母亲病逝,远在美国的弟弟爱莫能助,吴玥明放弃退休返聘和自己常规的生活,全身心照顾父亲,几乎与他片刻不离,做饭、喂药、洗衣、清理秽物,繁琐细碎的日常照料让她白发丛生。“医生说如果精心照料,爸爸的病情进展就能缓慢些,我想尽可能让他少些痛苦。


这期间,吴玥明的儿子结婚生子,小两口在北京工作,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求助吴玥明夫妇帮忙分担育儿的重任。不得已,她带着父亲从老家长春来到北京,每天从早上六点睁眼就开始围着父亲、孙子转,一老一小生活起居样样都要亲力亲为。晚上十点把他们安排睡下后,吴玥明还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操心父亲每两小时一次的起夜。三四年下来,吴玥明觉得自己实在扛不住了


找保姆、请护工、去养老院,在这些常规方案中几经比较,送父亲去养老院成为吴玥明的最优选择,但做出这个决定对她来说,艰难又残忍。


在长达三个月的心理建设中,吴玥明一再犹豫。一方面,父女情深让她不舍也不放心将父亲交由别人照顾。另一方面,传统观念里将老人送去养老院是极大的不孝,她为此反复内疚自责。最终她努力说服自己,如果自己身体垮了,父亲日后就更无人可依


下定决心后,吴玥明开始从各方面搜集养老院信息,几经对比,她选中了北京一家高端养老机构。五星级宾馆的设施与餐标、附带可以散步休闲的大花园、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这些条件都让她非常满意。为了凑足押金、缴纳每月高达24000元的费用,她咬牙卖掉了长春的一套房子


吴玥明带着父亲去养老院体验参观,虽然知道只要自己提出要求父亲一定会答应,但她仍然小心翼翼地商量:“老爸,我要出去工作了,你一个人在家没人做饭,以后你就住在这里,有好吃的也有这么多朋友,可以吗?”吴父点了点头。


“五星级”养老院不防老


优越的生活条件,专业的看护人员,吴玥明觉得自己可以暂时喘口气了,不承想这竟是一段令她崩溃的经历。


办好手续后,吴玥明发现,这家养老院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与像父亲这样的失能失智老人分进不同区域,生活完全隔离,这在之前的参观体验中工作人员从未提及,她心里开始有点不舒服。


长年累月的照料和忙碌让吴玥明与父亲都需要适应短暂的分离,“吃饭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无论干什么都会想起父亲”。吴玥明说道,“我就是希望有专业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养老院能够帮忙分担一些。每天我还是会去养老院,陪爸爸说说话。”但也正是这每天一次的看望,让吴玥明很快发现了新问题。


她发现,在费用相同的情况下,两类老人的一日三餐也截然不同。父亲的饭菜质量远不如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这种区别对待让她很难过。不仅如此,父亲的活动也受到限制,经常被锁在卧室内。他变得愈加寡言,情况越来越糟,甚至在吴玥明每晚离开时会拽着不让她走。


2018年除夕夜,吴玥明来到养老院陪爸爸过年时,发现年夜饭竟然没有饺子,这让她异常心寒。第二天的大年初一是父亲生日,她曾提前几天跟养老院沟通,希望可以给父亲煮上一碗长寿面,这个要求最终也没有得到满足。“这么做太不尊重人了,即使爸爸现在感觉不到,我也不想让他受这样的委屈。”上述问题吴玥明曾反复和养老院沟通,但经过层层汇报也没有得到令人可以接受的回复。


大年初五,吴玥明决定带父亲离开。


后来经朋友介绍,她把父亲送入另一家养老机构,这次她特意问清楚是否会对失能失智老人有区别对待,得到否定答案后才放心。然而在这家养老院,父亲刚入住就发生的意外让吴玥明至今心有余悸。


由于失智,吴父每晚需要护理员叫醒上厕所。2018年3月7日凌晨,护理员在叫醒老人后并未等其如厕便离开,意外发生在吴父独自上厕所过程中,他不小心摔倒在地。在吴玥明接到电话赶到养老院时,护理员围了一圈,父亲仍单衣躺在地上。“他们说不敢扶,怕操作不当再骨折。


又急又气的吴玥明检查完伤口赶忙将父亲扶上床,随后又带他去医院缝合、换药、养伤,即便在这段时间,养老院也抽不出人手给予她父亲更多的照顾与关心。经过了这次折腾,吴父不仅精神状态跌至谷底,也几乎丧失了运动能力,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不止是这次意外,这家养老院的护理确实跟不上,好几次我去看望爸爸,他身上、床上都是湿的。”无奈之下,吴玥明再次带父亲离开养老院。


我带父亲重回养老院


那时候我真的是既心疼又绝望,心疼于年迈的父亲这么被折腾、遭罪,绝望于像他这样失能失智的老人,想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帮助为何如此艰难。


走投无路的吴玥明决定最后一次换家养老院试试。前两次糟糕的经历让她回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亲对养老院的需求:对硬件条件不再做过高要求,但绝不能对失能失智老人有歧视,生活护理能够让自己放心,日常要有一定的兴趣活动可以参与。


调整好目标后,吴玥明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与考察,最终选中了一家位于北京西南六环的养老院。虽然硬件条件不如从前,但经过与负责人关于自己诉求的反复沟通,吴玥明决定把父亲送来。“他们对像我父亲这样的老人和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都一视同仁,而且安排他们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吃饭。北京养老院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这所养老院目前住着50余位老人,其中近九成左右都为失能或失智状态。其创始人刘先生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是他认为“每天让他们和生活能够自理老人们一起吃饭、交流、做活动,会有一个正向激励的作用。当他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正常人,甚至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老人的生命状态反而更容易被激发。


入住一个多月后,经过一定的营养补充和精心护理,她的父亲竟然从轮椅上重新站起来,甚至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样的进步大大出乎了吴玥明的意料。


受访者供图


看着父亲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吴玥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而另一半让她挂念不下的是父亲情感的变化。在她看来,父亲只是得了一种叫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就像我们会感冒发烧一样,他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一样有情感,有情绪。


父亲在养老院生活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吴玥明在一次次探望中庆幸地发现,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对于失智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陪伴等个性化诉求,护理员也都能及时察觉给予关照,努力营造一个友好化的氛围,这对于父亲病情的延缓非常受用。


吴玥明父亲吃饭时喜欢安静,很怕被打扰,为了适应他的习惯,每次就餐时护理员会把父亲安排在餐厅的角落里,尽可能避免其他干扰。因为失智,面对桌子上的三四个菜,吴父常常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吃哪个再吃哪个,护理员观察到这一情况后,也给予了他特殊的关照,总是等耐心等他吃完一盘后再放另一盘。


作为水利领域的专家,退休前吴父经常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分析论证会,开会在他的记忆里最为深刻,也最能唤起兴奋。护理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晨会时会让吴父旁听,老人状态好时还让他讲几句做个发言。在这样熟悉的场景中,吴父开始一点点找回自信和价值,状态越来越好,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


受访者供图


与吴玥明父亲同在这家养老院生活的李贵寅,今年已经95岁。78岁那年,她开始学习国画,此后还拿到了国家认证的国画五级证书,20年来的创作让她积累了大量的画作。李贵寅2017年生日的那天,养老院和她的家人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书香雅韵”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并请来她当年在老年大学时的领导前来开幕题字,李奶奶激动地表示:“我还要创作。


身体的衰老、疾病的恶化不可逆,但心态的积极调整则完全可行。”在刘先生看来,如何让长者从心理上焕发新的生机,恢复到一个与身体更合拍的心理状态上去,是他和老人们需要共同成长的方向。


根据养老院工作人员统计,目前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中,一半左右拥有大学学历,其中有航天三院的科学家、桃李满天下的大学老师,做了一辈子社区工作的居委会主任……刘先生计划着,未来养老院内部的各种岗位逐步对老人们开放,争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依然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


失智老人护理仍是难题


其实,与吴玥明一道面临这样困境的并非少数。2016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建立我国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提案》指出,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万,他们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的家庭约1亿户。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此外,失能失智老人的规模仍在增加。


和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相比,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发展则相对迟缓。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就曾明确指出我国“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从事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数量不足”这一事实。


目前按承办主体分,国内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公办、民营两种形式,公办养老机构多由政府投资,收费较低,但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床位非常有限。在经历户籍、年龄、病情等诸多条件筛选后,依然要经历漫长的排队等待,入住难度较大。


2013年左右起,大量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看到了国内老年护理尤其是失能失智护理存在的巨大市场缺口,开始纷纷进入一领域,但出于盈利考虑,这些民营养老机构大多定位于高端服务,大大超出了许多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此外,虽然众多创业者和资本积极涌入,但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尚属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发展中的养老机构还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诸多不足,即便像吴玥明这样不惜更高的经济成本,老人在其中的生活也不尽舒适和有尊严。


不过对于吴玥明来说,安顿好父亲之后,操劳了十余年的她终于有了片刻的喘息机会。孙子马上也要上小学了,接下来,吴玥明也想找一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谈及自己的养老规划,吴玥明说她盼望着等自己准备去住养老院时,像父亲现在这样入住的养老院能再多一些,价格再低一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春儿


-THE END-


延伸阅读


➤  北京养老护理一线工作人员,入职最高补6万

➤  我想,让父母有“尊严”地老去

➤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应该怎样正确照护认知症老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