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严重影响长辈生活质量,或造成骨折等严重伤害,或迫使长辈心生畏惧,限制自我活动,逐渐丧失独立活动能力,身体机能快速下降。需要从生活环境及长辈自身两个方面着手,处理好所有细节,防患于未然。
有条件的长辈可请医护人员和专业社工家访,全面评估家居生活中的跌倒风险,找出危险药物、容易迷失方向感的迹象、家中的物理障碍等。
长辈夜间行动时,身体机能和神智都处于不佳状态,如光源太远,亮度不足,容易造成跌倒。检查自动感应灯的亮起时间,避免反应过慢;走廊、房间入口及房间内可安装夜灯或壁灯;客厅和浴室要加设灯具,提供更多的照明。各处灯具的开关都要易于触及,最好是联动的。
根据长辈的生活作息习惯,居家环境越简单越好,尽可能消除地面高差;清除危险障碍物,如过门石、门槛、突出的门框;移走长辈活动范围内的小件家具、儿童玩具、不常用的杂物等;谨慎使用地毯。
增强地板的防滑功能,如使用粗糙面的塑胶地砖,有液体要及时擦干净。热点位置如浴室、厨房、门口、拐角处等,可放置防滑垫或贴上防滑胶条;使用拼装防滑塑胶垫应铺满整个房室,散落不固定反而容易发生跌倒。
卫生间是长辈跌倒的高发地点。尤其在深夜,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恢复方向感时,很容易因摸索电灯开关而摔倒,而卫生间容易湿滑的地面和坚硬的浴缸表面会导致严重的外伤。坐便器周围要安装安全护栏,方便长辈安全坐下、站起。除了前述的地面防滑外,还应在墙上安装扶手。
楼梯、浴室、卧室等处安装扶手,确保稳固,松动的及时加固。
入户门口放置换鞋凳。长辈的床、椅最好也有扶手,且不能太低、太软,不利于长辈起立坐下。所有家具尽量避免有尖锐棱角或凸起,或加装防撞条、泡棉等。
衣物不能太长太宽,最好不带绳索,便于穿脱;鞋子要有防滑功能,最好没有鞋带,避免松脱后发生踩绊;定期检查鞋子的磨损状态。
某些药物服用后会迷失方向感或降低平衡性,如,外科或牙科手术后服用的阿片类止痛药、某些治疗血压的药物和镇静剂(如阿普唑仑和安定)和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可遵照医务人员的建议,使用替代药物,不可替代的,应在服用后休息,减少活动。
避免长辈出现身体不适后自行离开卧室、浴室求救,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呼救设备。而为避免长辈因跌倒等原因受伤过重,无法及时发出求救信号,须安装报警系统。
营养不良是长辈跌倒的隐性原因之一。均衡饮食会让长辈更健康,减少因力量虚弱而发生跌倒的风险。
以瑜伽为代表的轻度运动可以增强长辈的身体平衡性,从而起到预防跌倒的作用。而早在2008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普拉提能增强身体核心肌肉群的力量,也能减少长辈的跌倒风险。
强壮的骨骼和灵活的关节有助于预防跌倒和降低冲击力。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力量要比年轻女性弱18%-31%。长辈可进行适当适量的负重训练,有助于促进骨骼强壮。
骨质疏松症会显著增加长辈跌倒后骨折的风险。首先要确保通过饮食摄入足量的钙。每天晒15分钟的太阳是个好办法,如不能做到,可能就需要服用维生素D。要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时发现骨量减少问题。
每年都要做眼科检查,及时发现、治疗视力问题,佩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醒后人体机能需要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起床、站立、行走不可过急,每个动作间间隔30秒为宜。
移动身体尤其蹲下站起要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跌倒。
长辈身体机能在衰退,长时间站立洗澡会产生眩晕感,可采用浴椅,培养长辈坐下来洗澡的习惯。
行动不便的高龄长辈,夜间尽量不去卫生间,使用便盆或便壶,最好有专人看护。
教育儿童不在家里跑跳,避免与长辈相撞,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谨防户外伤害:结冰的路面、积雪的楼梯、光滑的马路牙子、坑洼不平布满杂物的路面……任何年龄的人都容易在这些地方跌倒,对长辈的伤害显然更甚。长辈在冰雪天尽量避免独自外出;必须外出,要穿防滑性能好的鞋。
癫痫,脑血管、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导致长辈出现头晕、步态不稳、虚弱、视觉或意识障碍。
照顾者对长辈病情了解不够,缺乏耐心热情,照顾方式不到位。
来源:综合中国骨科康复网、生命时报、易享生活健康馆等
编辑:春儿
-THE END-
延伸阅读
➤ 养生还是作死?中国式跟风害了无数人
➤ 与认知症长辈沟通的正确姿势
➤ 日本老人花40000日元租妻女:养育儿女、辛苦工作,为什么还是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