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 | 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要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设计课程
课
改
我沉淀了他的苦,
只为你留下了香!
每一个致力于改变的教育人,
在课改的路上,或许都有过近似的体验。
她说,有孩子的地方,所有的元素都是课程。
她提出“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
从家长反对,转而成为课改的参与者,
到孩子们流露出的自信、从容,
谢家湾小学实现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孩子的立场,一生的坚守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听听她的教育哲学和课改路上的经验分享。
▼
刘希娅
全国人大代表、特级教师、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Q
中国网:您曾经说过,每一个区域的教育、每一个团队的教育或者每一位老师的教育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甚至是人生哲学。您能给大家分享一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教育哲学是什么吗?
刘希娅:教育首先是以人为核心的。谢家湾小学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哲学就是“教育即影响”。教育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们。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影响一生”,也是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期待每一位孩子,在每个环节中都能受到深刻的、持续的、积极的、终身的影响。
我们有句话是“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谢家湾小学想给予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平台、机会和机制。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做客《霞客》对话栏目
Q
中国网:您觉得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刘希娅:小学是一个人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进入正规化学习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我们所要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考虑到从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教务方法与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业压力和快乐成长是否相矛盾?
Q
中国网:您曾经提出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成长。现在中国的教育大背景下孩子们的压力都很大,中国的家长普遍存在集体焦虑,这样的压力和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是否相矛盾,这二者该如何平衡?
刘希娅:如果去谢家湾小学你会发现,孩子们特别从容自在,快乐自信。他们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综合素质非常好,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特别强。翻开近几年教育部和重庆市评估院的质量监测评价成果,你会看到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也特别好。
我们过去常常把学生的学习快乐和成绩对立起来,至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它们不是矛盾的。孩子们可以快乐,同时成绩也是好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情绪发展和考试成绩是正相关的。只是我们在这中间是否找到了一条科学的适合的路径。不能总是以高考或考试作为借口,成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障碍。
Q
中国网:您说重庆谢家湾小学找到了这样一条路径,这是什么样的路径呢?
刘希娅: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发现,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考量教育教学,包括管理工作和日常的校园生活状态,有很多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不应该站在方便成年人管理的角度去策划或者安排教学活动。当你改变的时候,很多奇迹就会发生。
谢家湾小学通过课程整合,让学生在学校的校园生活状态完全得以改良了。我们取消了太多的集中管控,包括一些说教,变为更多的自主、自在和老师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课程整合,让老师们孩子们用了60%的时间,就把原有的课程内容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完成了。同时留出了40%的时间,让老师们孩子们自主地去参加专题活动、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
我们把课程稍微做改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要素,随着课程的改变,自然改变了老师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样态,从而也优化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中国网《霞客》对话栏目主持人王晓霞
Q
中国网: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是由老师共同研发出来的吗?
刘希娅:我们的研发过程整合了社会各界的资源,包括许多专家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教研状态、生活状态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课程到结合区域特点结合孩子们的特点研发课程。在这中间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当老师们真正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去设计课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被动的实践者,还是设计者和研发者。这个对老师们的主动研究、常态研究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催化作用。
小梅花课程改革,经历了哪些艰难?
Q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孩子很自信从容,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这取决于课程的整合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梅花课程经历哪些艰难呢?
刘希娅:家长有些担忧,这个课改会给孩子们将来的中高考带来影响,也担心孩子们因此轻松了、快乐了,会影响考试科目的学业成绩。随着家长们慢慢了解,情况有了变化。我们让家长逐步地走进校园观察,他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现在都变得非常支持,家长也成为我们课程研发的一个生力军。
作为校长,我们要尊重家长,要尊重孩子,但是不能被他们牵着走,学校校长首先应该成为教育文化的引领者和开发者。只要认为自己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了孩子们好,在这个中间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坎坷,这个就需要我们用一些韧劲去等待,当然可能也需要我们用一些毅力去承受。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
Q
中国网:您曾经说过课程的整合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感觉,也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一种渗透,您觉得课程改革的基础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初心呢?
刘希娅:课程改革也没有一个猝然的变化,它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逐步优化完善的过程,所以不是说一个简单的加减或者拼凑,它是一个把国家课程结合地区实际,结合我们的学校实际,保障国家课程课标不降低的情况下,你能够去让孩子们以最适合的方式接纳,然后以孩子们最熟悉或者说是利于他们去接触的方式来呈现,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一直在路上。
Q
中国网: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是可以复制的吗?
刘希娅:我觉得任何教育都不应该复制,因为教育首先是人受影响的过程。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无论什么样都不应该复制,但是我们在这些探索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者是教训,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
职业规划设计是分享和陪伴
Q
中国网:听说谢家湾小学的孩子们每年都要和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填写职业规划,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呢?
刘希娅:这个我们已经坚持快十年了,很多人觉得职业规划对于低段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孩子来说意义太小。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的大环境逐步地建立联系,产生一些影响,同时能够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参与介入,到最后改良这个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整个社会行业职业的一种关注度。假如有的孩子填写了一个志愿,长大了要当老师,那么这一年档案里他填写的就都是老师的作息时间、着装,言行举止,甚至还有老师很细小的一些问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整个世界观也会改变,这个会让孩子由“我”到“社会”之间建立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
Q
中国网:关于什么时候引导孩子树立人生职业规划是颇受争议的,有教育人认为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树立这种人生的职业规划,会不会有一点狭隘,比如有一些功利因素的引导?
刘希娅:首先,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给他规划,是启发孩子,或者说让他自己去考虑他要做什么,这个规划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引导。孩子有可能三两天就变了,或者一两个月就变了,我觉得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孩子们去思考,他将来做什么和现在的关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孩子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到了高考的时候,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做什么,甚至有很多人工作了,都还没有想明白自己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当中比较缺失的一个方面。我们只要不是给孩子规划,就没有狭隘之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分享,分享孩子们想做什么,陪着他去思考、去观察、去记录,去改变,这是一个陪伴的过程。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
什么样的教师是“名师”?
Q
中国网:您一直坚持教育要摒弃功利,前不久储朝晖老师发表了一篇《追求成为名师是歧途》的文章,文中说那些有责任感的教师要摆脱对名师的盲目追求,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良师,对此您怎么看呢?
刘希娅:我觉得不用去追求吧,名师可能是你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些实践或者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大家去对你的一种认可、慕名或者说关注,而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如果我们人为地去追求它,可能就有一点本末倒置了。让孩子喜欢和接纳的老师是很重要的,离孩子最近的老师在我心目中就是名师,就是好老师。
Q
中国网:从事教育这么多年,肯定有特别多的感受。您想对全国的教育人说些什么呢?
刘希娅:我想对全国的教育人说,让我们一如既往地爱教育,不要对教育失去耐心,要对教育充满信心,让我们通过对教育的作用而实现自己对于中国、对于社会、对于人类的作用。
主持人 / 编辑:王晓霞
视频制作 / 摄影:刘昌
设计排版:祝颖丽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名人堂 | 对话著名演员田少军:用静听呼吸般的方式教授每个孩子
名人堂 | 王文湛:权威解读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的内涵
名人堂 | 王学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清华一直影响着我们
霞客 | 熊丙奇:没有任何人否认营利性的民办教育,退步从何而来?
关注 | 学生自杀名单越来越长, 生命该如何承受“教育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