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中国学生基础扎实、美国学生创造力强?这都是伪命题!

2017-04-21 中国网教育频道

编 者 按

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用功,到头来还是没有美国学生出色、有创造力?这或许是很多中国家长和老师在反思中国教育时会提出的一个问题。过去已经有太多教育学家给出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五花八门的答案,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吐槽和批判,然而我们或许都并没能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甚至忽略了这个命题本身的漏洞。


在下文中,林肯高中的方老师驳斥了人们惯常思路中对于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以及美国学生创造力强的固有印象,并指出二者其实密不可分,唯有非应试性质的精英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又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界都认为,“中国学生基础扎实”,“美国学生基础虽然不如中国学生,但是创造力更强”。其实,这个传说完全是错误的。


其实,常识早就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的学术基础不扎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脱离了学术基础的所谓“创造力”,根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教育界会有这个错误的传说呢?方老师在下面会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中国学生基础扎实”的错误观点来自几个地方:


一个是比较了中国的小学的数学跟美国小学的数学课程的内容,很多人发现美国小学五年级还在做中国小学二、三年级的东西,于是认为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要学得快。


第二,是比较了中美学生上学的时间,发现美国大部分公立学校学生一年只上180天课,一天只上五小时到六小时课,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上课时间长,于是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肯定比美国学生学得多。


这个看法,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的教育界都相信了,英国人甚至请中国老师去按照中国的上课时间和方式给英国学生上课,看看是否能改进英国教育。


第三是经历了中考和高考那样的复习和题海训练,任何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相信这样的应考训练同时也令基础知识非常坚实。


最后就是一些国际测试,比如最近几年的PISA测试,还有奥数之类的国际比赛,中国都比美国成绩好,更加让中国教育界相信中国学生基础是比美国学生扎实。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所谓“中国学生基础扎实”,真正的含义是“中国学生的应试训练和能力扎实”。


中国对一个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是根据考试成绩而定,不会存在像美国那样,课堂作业占多少,家庭作业占多少,项目占多少,测验占多少,笔记占多少,作业档案占多少,然后把所有的百分比加起来得出一个学期的综合评价那样的做法。


因此,中国学生上学时间长,并不等于比美国学生多学了多少知识,可能大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或者在进行应考的训练。


应考训练除了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解题能力,琢磨出题人心理的能力以外,对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无太大帮助。


很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题海战术”并不能让一个人掌握更多知识,充其量考试答题能力提高一点而已,所以才会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说法。


相对美国来看,美国公立学校绝大部分的初中和小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主要还是学习“如何学习”。但是,到了高中,知识的传授比中国更加系统化,更加高效,时间也用得更多。


中国的高中虽说是三年,可是第三年基本就是应付高考,没怎么传授知识了。可是美国高中四年,每一年都非常重要。


而因为美国的大学申请在高中第四年上学期就完成,下学期开学不久就发放录取通知书了,假如学生下学期的课没上好,录取通知书随时可能会被大学取消、作废,根本就不存在“高考复习影响上新课”这样的情形;更加不会出现中国的高中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就开始撕课本,烧课本的荒谬情形。


大部分美国的高中都开很多门大学先修课程(就是AP课),这些课程根本就是大学程度的课,中国的高中生,假如没有在读国际班,根本就不会有机会学到这些课程。


另外,即使不是大学先修课,美国高中开设的一些课,因为中国高考不考,基本也不会开的。比如海洋生物学;心理学;舞台技术;生理学;生物技术;摄影学;室内设计;建筑学;天文学;职业生涯;电脑艺术等。跟美国的高中生相比,中国学生很多课连上课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比美国学生基础扎实”一说?



此外,“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更是一个荒谬的传说。这个传说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是来自网上流传的一些父母为了显摆自己的孩子在美国读书,衬托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好而创作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是说美国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有创造力,然后显摆自己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如何在老师的鼓励下写诸如《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样吓死人的“论文”。也有一些是来自中国到美国参观了几天学校,看了几节课,就开始想象的中国教师或教育专家们。


第二是大家显然都看到每年的诺贝尔奖都有美国人,而中国人基本就没怎么出现过,能拿科技类奖的华人,还都是美籍的,加上钱学森再一“问”,于是大家都开始相信,肯定是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强,否则怎么会年年都拿诺贝尔奖呢?


第三就是一些没有受过美国师范训练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孩子在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接触到美国重点精英学校的教学法之后,惊为天人,错误地认为全美国的学校都是这样教的,甚至创造出美国教育是“素质教育”这样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美国学生创造力更强。


于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素质教育”,便成了中国教育界“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是错误的?

首先,“创造力”是一个无法用量化标准来衡量的东西。假如你相信“考试”只能衡量“应试能力”,那么,“创造力”更加无法衡量。既然“创造力”无法衡量,根据什么说“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更强?”


其次,假如“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如中国学生扎实”这个论点是正确的话,“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强”就绝对不能成立。


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不懂物理的牛顿创造出“牛顿定律”的事情。“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创造力很强”根本就是一对矛盾,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才会有强的创造力产生出来。


然而,这种谬论,居然还严重影响的中国教育界,导致很多地方不少学校有段时间出现轻视知识学习,一起去搞“创造”、搞“素质”,学生去“发明创造”,“写论文”的怪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说美国学生的创造力不比中国学生强,那么你说说,每年美国的英特尔科学奖得主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研究发明是哪来的?中国的学生谁做到了?


还有,你方老师所在的林肯高中的iGem高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全世界只有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的“世界基因机器人大赛”,打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剑桥,斯坦福等全球名校,取得全球冠军,中国学生能做出来么?你这不是自打嘴巴么?


我的回答是:这些例子恰恰证明了美国使用“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方式进行精英教育的结果。


英特尔科学奖的得主,几乎全部来自精英学校的重点班,本身已经是天才学生,又得到极为严格的训练,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已经不是一般学生能与之相比了。


另外,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开放让高中学生进去参与研究和进修更高程度的课程的,这个制度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完全无法比拟的。


比如方老师所在的林肯高中参加世界基因机器人大赛的学生,不仅全是一直在上重点班的学习尖子,经过无数考试脱颖而出的,而且,还在课后和假期花大量的时间跟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和教授学习,一起做研究,他们的创造力,完全是来自对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


然而,林肯高中全校两千多学生,就只有几个这样的精英!怎么可以当做普遍现象向中国全国推广呢?林肯高中那些连十以内加减法都不会的学生,连二十六个字母都没掌握全的新移民学生,能有这些尖子那样的“创造力”吗?



综上所述,所谓“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其实只不过是“应试能力扎实”,在真正读书的美国学生前面,在美国的大部分私立学校学生和重点公立学校学生面前,很多美国学生有机会上的课,中国学生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连“基础”都没有机会得到,根本就无从比较谁的“基础扎实”了。


另外,所谓“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更强”,更应该说“美国的体制更给机会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大部分美国的公立学校的学生连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能力都不足,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


在很多国际发明比赛和表现“创造力”的竞赛中得奖的美国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受到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优良教育和培训,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一般学生望尘莫及的。


再加上“创造力”如何衡量,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根本无从比较中美哪国学生“创造力”更强。所以,所谓“美国学生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更应该是一个伪命题。



来源:外滩教育

编辑排版:实习生  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为何放弃离学生最近的班主任岗?

深度 什么最痛心?看到学生被中国教育“教愚”,却无能为力

深度 教育分层:中国的底层教育和精英教育,差距到底有多大

重磅 | 2017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正式出台!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特稿 | 翟小宁:关注心灵的成长,才是真教育

评论 |  衡水中学是被妖魔化还是被洗白,超级学校背后隐藏着生意经?

关注 | 学生自杀名单越来越长, 生命该如何承受“教育之轻”?

深度 | 王开东:一个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立的人

深度 | 高竞争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该如何避免?

深度 | 郭涵:一所学校若成了名利场,那是社会悲剧

深度 | 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步伐太快,灵魂却追不上了

深度 | 教育是大人享受竞争的快乐,而孩子变成了工具

深度 | 储朝晖:“名师”是歧路,“良师”才是正途!

深度 | 不要把孩子教得太现实了,有梦想他们才能进入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