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域外 | 从磨难开始:德国教育是如何教孩子对抗挫折的?

2017-05-12 中国网教育频道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

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

在德国,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

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培养出了“被宠溺的一代人”,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致使他们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体验挫折


刚到德国时,我寄住在朋友约翰家里。他家在法兰克福“富人区”,家境很好。他有两个孩子:11岁的乔治和9岁的凯斯。在他家住了几天,我就发现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约翰夫妇,对孩子却十分“小气”。



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30欧元,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乔治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凯斯则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到了暑假,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送报,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我对约翰夫妇的“残忍”表示不解。他们却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后来,我发现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


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制造“吃苦”的机会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



看到孩子们进入角色后的痛苦表情,在现场旁听的我不觉一震。可老师却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要出差,最喜欢住青年旅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参加“磨难营”的孩子。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八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


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告诉我:“‘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



教育不回避现实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专注地聆听着……


10年前的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度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脱节。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


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否则,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我仔细翻看学校的教材,在《语文》、《数学》、《社会》等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涉及了社会的“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为把“阴暗面”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他们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首先,让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以此为参照来调整、充实自己。比如以“专题研究课”形式了解社会。学生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讨论出研究主题,然后到社会上去调查,最后写出研究报告。例行的“周三社会日”,学校老师会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


其次,让学生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课堂上,通过演讲、辩论、演反面人物等,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免疫”教育。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排版:祝颖丽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师说|千万记住,这7件事别为难老师,只能靠家长自己!

趣读 | 校长掉水里咋办?快看各科老师的神评论

悦读 | 这部几乎改变印度性别教育的电影,看哭无数观众……

干货 | 老师们请注意,别让这6大职业病毁掉你的健康!

悦读 | “中国式父母”与孩子的爱恨救赎全在这部片子里,家长必看!

域外 斯坦福大学:十八岁前具备这八种能力,孩子将受益终生

家教 | 《人民的名义》里那些伟光正的英雄,有多少是失败的家长?

悦读 | 莫言:对于年轻人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

域外| 犹太教育巨大成就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文明密码?

悦读 |《人民的名义》火了!“哭穷”教育让匮乏感伴随孩子一生

家教 | 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