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习得性无助”让我们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力

2017-08-16 中国网教育频道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本期朗读音频

文 / 毕淑敏


第三种幸福的类型:馊馅饼型。

  

馅饼馊了,从外面包裹的面皮,到里面填塞的肉馅,对不起,全部是坏的。吃起来没有好味道,也不健康。

  

这种幸福观,指的就是某些人固着于一种既对眼前不利,对长远也没有好处的生活态度。这种人很消极,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配享有幸福,总是对生命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没有希望感,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一事当前,他总是能找到消极逃避的理由。

  

讲个小故事。据说国外的一家马戏团正在演出,人们看到一头大象被细细地绳索拴在一棵小树上,正在乖乖地用大鼻子吃草,不远处就是大象梦寐以求的森林。

  

人们问马戏团的首领,大象愿意表演吗?首领答道,大象做梦都想回到丛林。那大象为什么不跑呢?它的力气那么大,它真要跑,谁也拦不住它。

  

首领说,没有人能拦住大象,只要它想跑,谁都没办法。首领一努嘴,你们没看到那条绳子吗?它拴着大象呢!人们就笑起来,这条小绳子怎能拴住大象呢? 


首领说,你们说的不错。但是,大象永远不会去挣脱那根细细的小绳子。就是这根普通的绳子,从它还是小象时候就绑住它了,它无数次地想挣脱绳子,都失败了。久而久之,小象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它就不再做这种无用的努力了。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长不大的小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来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一定程度的电击。让狗想逃避,可是它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好被动地忍受。


经过多次实验,蜂音器先响起来,实验人员就把笼门打开了,但是此时狗不等真正的电击出现,就自动地先躺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这个实验证明,在本来可以选择主动逃避的时刻,由于以往的痛苦经验所产生绝望的情绪,出现被动地等待痛苦来临的行为,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年,塞利格曼开始用人当受试者,继续验证他所发现的“习得性无助”。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塞利格曼把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再让他们接受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


而第一组,在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习得性无助”不但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同样会发生。最可怕的是,人在一个情境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还会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比如你读书成绩不好,下次让你去种树,你会觉得自己也做不好,树肯定会死的。


“习得性无助”有这样一个形成过程: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出现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我们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力。如果我说,有人会一再地拒绝幸福,一定会有很多人反驳我,幸福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怎么还会有人要拒绝呢?


可是,看了以上的例子,你是不是会赞同——当那只屡受电击的小狗,放弃了可以脱逃的机会,就是放弃了可以争取的幸福呢?那头大象,忘记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就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呢?

幸福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是奋斗来的。因为害怕失败,就拒绝了奋斗和挑战,那也就是从根本上拒绝了幸福。


简言之,馊馅饼就是当下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很多人就是如此委屈地活着:为了金钱,在一个很不喜欢的人手下苟延残喘;为了舆论,在一桩极不幸的婚姻中挣扎;为了提升,在一个很不惬意的单位佯作笑脸;为了讨好他人,用整整一生来揣摸他人的心思;为了一个户口,一个身份,反倒完全忘却了自己是谁……这就是馊馅饼的幸福观。


-作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主播-

王晓霞,中国网教育频道新媒体主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名人堂》访谈节目主持人。

小编推荐

号外|江湖告急,等你救场!寻找最美声音!(内附奖品)

伴读 | 留一点当下的幸福给自己

伴读 | 享受有节制的快乐,幸福面前不能“饮鸩止渴”

伴读|生活的意义,你必须要找到

伴读|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

伴读|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

编辑制作:乔敏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文选自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