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判断一个人快乐与否,财富比例只占1/10

2017-08-28 中国网教育频道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本期朗读音频

文 / 毕淑敏


第20条: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是低自我防卫的。反之,是高自我防卫的。


什么是自我防卫。人类的心理,有一个很巧妙的机制,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安恐惧的事情时,会自动地产生一个防卫机制,用来保护自我免受伤害。


打个比方,我们在进化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精神上的创伤。人们就给自己准备了一些宝贝,背在身上的万宝囊里。一旦感觉自己可能受伤害,就飞快地把万宝囊抖搂开,让里面的宝贝一件件飞出来,化成金钟罩,把自己保护起来。这些宝贝都是什么家什呢?


头一件是“压抑”——就是把恐惧,痛苦的想法和感觉,不自觉地从意识中排除掉。比如当年我们被一个同学欺负了,我们不喜欢他。多年后,聚会的时候,会忘记他的姓名。


第二件宝贝是“反向作用”——将内心的冲动,用一种看起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以掩饰内心的真实欲望。比如人在极端悲痛的时刻,反而会面无表情,一滴眼泪也不掉。


第三件宝贝是“投射”——把自己特别希望或是特别不希望的愿望,嫁接在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行事。


比如自己对一个人没有好感,却认为是那个人首先对自己产生了敌意。有的妈妈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强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还说是为了孩子好,这也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操控的“投射”。


第四件宝贝是“合理化”——干脆制造一个自己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让它看起来比较合乎逻辑,不显得唐突和异类。


比如失恋的人,作为被抛弃的一方,往往对自己说,我也早就不想要他或她了,现在这样,正是我所希望的。


第五件是“退化”——我是真不愿意把它称为宝贝了,当面临非常强大的压力时,有些人会出现同年龄不相符的幼年行为。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成年女子,刚走出银行,就发现有人把她刚刚取出的钱全都偷走了,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完全像一个学龄前小姑娘。


第六件是“替代”——自己真实的愿望无法满足,就找到另外一个代用品,转换自己的情绪。


比如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批评,回到家里,正好孩子考试不及格,那么就大训特训孩子,以转移自己的怒气。

第七件是“内化”——自己本来是受害者,但久而久之,反倒把他人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吸取过来,变成了自己的思维行动方式。这一条的力道很大,你开始实践你所不认同的规则了。比如你小时候被父母打骂,自己受尽了委屈。可等到你当了父母,你也开始打骂自己的儿女。


第八件是“认同”——对于成功和有价值的人和事,表示赞同,把他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比如崇拜某人,把某种行为当成偶像,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进入这种状态。


第九件是“补偿”——这一方面不行,就发展出另外一些方面,来弥补缺陷。比如个子矮小的人,就拼命读书,以学习的成就来补偿自己在身材方面的欠缺。


第十件是“升华”——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警察,他说他对血腥的场面有一种天然兴奋感。当然他不能去杀人。小时候他就爱看打打杀杀的电影,长大以后,就投考警官学校,成为一名优异的刑警。升华是很富有建设性的。


还有一些防卫机制的表现方式,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猜你看了以上的自我防卫机制类型,会不由自主地琢磨,自己常常采用怎样的防卫机制呢?是转移还是升华?是补偿还是退化?也许你会说,防卫机制并不是全都不好啊!


你这话说得很对,我们当然要有防卫机制了,如果你的长辈是个“不设防的城市”,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早就被淘汰了也不能保存下自己的基因。你能在此时此刻读这本书,也要拜托你的防卫机制,它保护了你,让你和你先辈们躲过劫难,安然成长。


一项对80个国家超过200万人的调查报告显示,人在41岁时,最容易感到郁闷。看来中年危机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几乎所有人的幸福感,都呈一种马蹄形的走向,童年和老年比较容易感到幸福。


另外一项针对同卵双胞胎的测试表明,一个人的快乐与否,基因所起的作用占到40%,另外的40%依赖我们情绪的掌控。还有10%,由国别种族收入水平等所决定。注意啊,只有10%不到的比例,决定于财富。把自己的防卫机制经营好,就是度过各种心理危机的坚固城堡。



-作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主播-

王晓霞,中国网教育频道新媒体主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名人堂》访谈节目主持人。

小编推荐

颁奖 | 致全国中小学生:表再打王者荣耀啦,在真实世界寻找存在感的机会来啦!

伴读 | 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

伴读 | “将心比心”是一种心理能量

伴读 | 完美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欲望

伴读 | 自我肯定,获得恰到好处的安全感


编辑制作:乔敏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文选自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