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独家 | 褚宏启:教育改革要用减法和除法,只有有所不为才能大有所为!
编者按
考高分有四个诀窍,一个是记得多,
第二个是记得准,
第三个考试的时候回忆得快,
第四个手写得快,
有了这四个诀窍就可以考高分。
但是扪心自问,拿高分的孩子一定有出息么?
拼命压榨孩子最终得到的只是应试能力,
而为此却让孩子失去了真正的竞争力
——核心素养。
我们对于核心素养有太多的误解和争议,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真正理解和培养好它。
在这场大讨论中,
褚宏启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
或许会给你带来启发。
讲者: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根据褚宏启在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2017中国教育论坛演讲整理
核心素养是不是过时了?
首先我想探讨一个问题,核心素养是不是过时了?
我们国家今年9月份颁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即《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整个文件当中,核心素养一个字都没提,提的是关键能力。所以有很多校长老师说核心素养过时了。
这个文件进一步指出,关键能力有四个: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关的,而和基础教育相关的是认知、合作、创新能力。
我想问各位,核心素养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其实,关键能力就是核心素养,只不过翻译的方法不一样,英文词完全是一个词,都是“key compentencies”,也可以翻译为“关键胜任力”。这些不同的叫法,实际都是一个意思。
核心素养并没有过时,但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是需要思考的。核心素养在数量上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当然是越少越好。
核心素养不是中国人先提出的,是外国人先提出的。为什么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呢?
因为他们敏锐地认识到21世纪到来了,世道变了,教育又和社会密切相关,所以教育必须发生变化。
21世纪有什么特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比如苹果公司靠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来赚钱,这就需要不断地研发,所以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
知识经济到来了,意味着整个社会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所以我想问大家,我们的教育能适应这种变革吗?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模式能适应吗?可能适应不了。
大家看一个数据,2015年全球各国创新能力排名,韩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排第22位。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排22位说不过去,起码要进前10。
大家再看一个案例,诺贝尔的自然科学奖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日本人到2016年10月,共有22个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
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日本获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是中国的20多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21世纪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是复杂、多变、不确定。应试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记忆能力,我问各位记忆能力有国际竞争力吗?我们与美国竞争凭的是记忆吗?记忆只能记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我们与美国拼的是没有的东西,比如说谁先把人送到火星上去,这种知识是没有的。
面对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我们的教育已经滞后了,我们不能再把孩子培养成知识的存储器。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记得再多,回忆得再快,他能比得过百度吗?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知识的梳理器,要重视解决复杂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研究到底哪些思维在21世纪最重要。
这就是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我们国家提出核心素养之后,有些校长是有看法的。有的校长说了,中国人就喜欢玩概念,洋人提出一个概念我们跟着提。
还有的校长说,既然有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综合素质,再提核心素养有必要吗?能超越这些东西吗?有的还说,素养这个新说法与素质这个老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叫素养还是叫素质,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21世纪到来了,世道变了,狼来了,我们中国孩子的看家本领到底应该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孩子们要会考试,除了这一条之外还有什么最重要,我们可能不是很清楚,我们要找到这个东西。
核心素养要解决的不是全面发展什么的问题,而是重点发展什么的问题。全面发展仍然正确,但我们要清楚全面发展的各个维度当中,哪个最重要,否则做工作没有重点。
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越改事越多,大家越忙越累。改革可不能这么搞,不能老是用加法和乘法,不能老是坐下来讨论,还要干什么,还要干什么事。我们可能要坐下来好好讨论讨论,哪些事可以不用做,哪些事可以少做。
教育改革一定要用减法和除法,只有有所不为才能大有所为,必须抓住重点。而现在除了考试作为重点以外,其他重点并不明确。
如何确定核心素养的框架?
如何确定核心素养的框架?
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叫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21世纪素养,是为了应对21世纪挑战的素养。核心素养并不只是针对小孩的,是针对全体国民的,被称为“国民核心素养”。
既然叫核心素养就不能是一大片,必须是关键少数素养,同时是高级素养不是基础素养。何为基础素养?基本的读写算,不随地吐痰,听报告的时候不大声喧哗,这些都是基础素养。身体素质也属于基础素养,不属于核心素养。
因为身体健康反映不出21世纪独特的挑战, 21世纪需要健康,但是19世纪、20世纪不需要健康吗?都需要。21世纪的挑战主要是对脑力的挑战,不是对体力的。
比如说全国13亿人各个都是李连杰,很能打,体力很棒,如果我们创新能力不行,打起仗来必然一败涂地。
所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应试教育培养应试技能,实际上属于低级素养,因应试技能的核心是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
那一个人活一辈子,到底该具备什么素养?首先,大家活着就要吃饭,要吃饭就要有饭,饭碗就是职业。
因为社会分工导致职业的差别,从而导致职业素养的差别。除此以外,不论从事什么行当,都必须具备共同素养,而共同素养是分层次的,首先是基础素养,21世纪只具备基础素养不够,必须具备高级素养,而这些高级素养就是核心素养。
到这里,就可以正式提及核心素养了。
我们综合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框架,也充分吸收了我们国家的框架。
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是这六条,分别为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
前两个是高级认知能力,第三个、第四个讲人和人怎么相处,第五个讲的是自我怎么相处,最后一个是信息素养。
大家可能平常有误解,认为只要是重要的就是核心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必须是重要的而且是高级的才是核心。
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知识记忆,是一种行为素养、行为能力。简单说核心素养指的是会做事。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很多时候只会做题,只会纸上谈兵。把孩子放在真实的情景中解决一件事,他会说我做不了。
中国教育要改革,就必须从会做题转向会做事。
核心素养到底 是什么?
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知识记忆,而是一种行为能力。
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做成的时候,里面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态度,但同时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超越。三个要素当中,我们太重视知识了,对技能和态度严重不够。
但态度很重要,态度有时甚至决定一切。如果两个校长他们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特别想干事一个特别不想干事,结果差异很大,态度是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重点讲讲这六个方面。
首先,创新能力。
创新主要体现4个方面,提出新想法,交流新想法,完善新想法,并且还要实践,才能改进实践。创新能力要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来描述,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才能可教、可学、可评估。
”第二,批判性思维,
它是科学理性精神的体现。
1,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
2,找到帮助你解决问题的知识和信息。
3,得出结论做出决策,不能情绪化,不能随意性,不能有权就任性,而要基于证据和数据。
4,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系统思维。
5,要学会反思。反思我们的流程,校长做管理,老师教书都是流程,任何流程都是可以改进的,但是前提是要有批判性的反思。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是抓住要领,善于旨意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思维。
”第三,公民素养。
公民是有责任感的人,必要的时候站出来敢发言,敢说话,有公心。
中国上下历史五千年,其中有几千年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政治上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专治,一个是人治。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与封建残余做斗争,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民主精神与法制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合作与交流能力。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很难沟通、交流、合作的人,这类人往往缺乏换位思考。有了换位思考,没有处不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的校长能换位思考,可能会发现冤枉老师了;如果我们老师换位思考,可能会发现老师把孩子冤枉了。
尊重别人,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宽容别人,因为我们自身也有缺点,在底线和原则之上对别人不要过于苛刻。
”第五,自主发展素养。
即主体性的外在行为表现,自尊自信,相信天生有才必有用,我命由我不由天。
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不论多么卑微,都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为什么有人发展得快,靠什么?靠的就是自尊、自信、自强,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环境,靠适应性、灵活性、主动性,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知识和听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这些东西才是对孩子的发展更为重要。
”第六,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必须有信息素养。
人活着无非做事和做人,在21世纪做事必须有新意,否则你不会有出息。你给别人打工,要有新意必须进行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不论做人做事都不能单打独斗,要善于交流合作,更重要的自己要争气,要自足、自立自强,善用信息技术。
”
教育现代化本质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些精神,能做出这些行为的人。
如何处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六小条进一步聚焦,归结为两个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体现聪明的脑,合作能力体现温暖的心。再进一步聚焦合为创新能力。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很多次,大家意见不一致,我谈谈我的观点。
即使现在13亿中国人,非常和睦,但是如果创新不行,最终的结局是我们只能成为一只团结一致、任人宰割的羔羊。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不仅对国家重要,对个人也是如此。我们讲创新能力是高级认知能力,而记忆是低级认知能力。而现在太看重低级的能力,我们教育需要实现工作重心转移,需要转向创新为王。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课程要变,现在课程太多,很多课程和超级素养的培养没有直接联系。
”第二,教学要变,老师要变,评价要变。我们主张倡导、启发、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生和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要落地,怎么落?
很多人认为要落到知识点上,落到课程教材上,我认为是有偏差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话必须落到教法上,涉及到老师跟孩子的每次沟通和接触。
”第三,要改变管理和评价,指挥棒不变,老师是变不过来的。首先看看评价,我们评价孩子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
但成绩好、听话的孩子未必将来最有出息,除此之外要加上能创新,善合作,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迎接21世纪挑战。
”创新究竟从何而来?
我认为自由是创新的基础,教育中要有更多的自由。现在大家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我们需要给孩子学习自由,给老师教学的自由,给校长管理的自由。
自由来自何处,自由来自民主。这个民主并不只是管理的民主,也包括教研、教学、班级的民主,后两种可能比前两种更重要,后两种涉及到小孩在学校每时每刻的感受。
再问各位,为什么个别学校那么多老师对孩子不友好、不和谐、不民主,很可能和我们管理团队对老师不友好、不和谐、不民主有关系。
当一个老师从领导层,从管理层获得更多尊重的时候,他会更多尊重孩子,所以我们要在学校全面推进民主建设。
作者:褚宏启
文字整理:周继凤 江玉婷
排版编辑:吕梦桐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独家 | 教育的主题正发生变化,近千名教育人共话国际教育的中国品质
霞客 | 熊丙奇揭秘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全国高考改革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必看!(内附视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