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霞客 | “中国好校长”于伟:教育意味着善,如果它使人向恶,就有问题了!

2017-12-10 中国网教育频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6ste1e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网教育频道《霞客》栏目走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精彩内容可点击视频观看哦~


霞客 · 进校园


中国网教育频道

带您走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于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被中国网评为“中国好校长”。


中国网

您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又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这在整个中国教育界比较少见,您从事理论研究到实践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会遇到一些困难?


于伟

对我来说,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一下子到小学来当校长,确实落差比较大。比如工作节奏不适应,小学的节奏比较快,中午休息时间比较短,在大学休息时间比较长。比如大学的走廊比较安静,小学就不一样,一到下课,走廊包括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喊闹的声音,所以真是有些不适应。

 

我觉得这都是表象,更大的不适应就是学校任命我当小学校长,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到小学能干啥,我能不能当了这个校长,能不能管了这个学校,尤其附小是一个有很好传统的学校。



中国网教育频道《霞客》栏目专访于伟校长

中国网

您刚到附小不久就提出来“率性教育”的理念,其实在您漫长的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十几年的积淀了。

于伟

我到附小大概三个月时间提出了“率性教育”,但实际我关注“率性”这两个字有十几年的时间。“率性”这两个字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首任系主任陈元辉先生的启发,他说中国有最早的教育哲学《中庸》。中庸开篇有三句话,表达了中国的教育哲学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当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知识来学习研究,因为我是搞教育哲学的,没有想到把它变成一种教育理念,也没有想到把它落地。现在看来,经过这三年多的实践,我觉得“率性教育”这四个字是很好的,也很有价值的。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于伟

“修道之谓教”就是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以促进一个人的发展,或者提升一个人的境界,这才是教育。修是体现了教育、道德、修养、修炼的意思。怎么做才是教育呢,我觉得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不能简单地从社会、从成人的要求出发,那样效果往往不好。


中国网

您的“率性教育”提到了,儿童是哲学家,是艺术家,是梦想家,“儿童是哲学家”怎么理解?

于伟

这个不仅你问,我自己也在问,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能不能立得住?凭什么说儿童是哲学家,他有什么资格当哲学家呢?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

 

首先,儿童对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就是从这一点,他和哲学家的品质是很接近的。

 

第二,孩子们不停地对现实发问,虽然不能说他提的问题都是哲学问题,但的确有的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比如说人死之后有没有灵魂,为什么有战争,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之分,为什么1+1=2……


中国网

这就是人最本源一直在追寻的一些思考。

于伟

儿童带有本真性的好奇心带来的发问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经常讲要搞创造教育,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才能让孩子保持创造的欲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孩子们


中国网

钱学森之问一直受到教育界关注。钱先生提出,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这说明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们基础教育都存在哪些问题?

于伟

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说到底学习来自于人的生存需要。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呢?就是我们的内容和方法可能有值得改进的方面。

 

小学的重要任务是让孩子愿意学习,其次是学会学习。如果一个孩子小学毕业了能做到喜欢学习,愿意上学,同时又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就相当好了。

 

我们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刀切、完美主义的倾向。喜欢用一个尺度要求所有的孩子,喜欢孩子们站得齐,坐得齐,答得齐,甚至要求老师教案都写得齐刷刷的。我认为这个做法要改变,要不然孩子个性的发展,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都会受到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接受中国网《霞客》专访

中国网

东师附小的课改是走在前面的,教学研究有东北师范大学团队的支撑。目前东师附小在教学上有什么样的突破呢?

于伟

附小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的附小,的确有优势。有人问我,东师附小有多少专家支撑?我说从理论上讲,东北师大所有的老师都是我们的专家,一千多位,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和智囊。

 

我们在研究率性教学的时候,团队提出这么三个词,就是有根源,有个性,有过程。

 

为什么要提“有根源”?有人说小学的教学有多难呢?小学的教学看似简单,实际不简单,那么我们要很好的研究学科的根源。比如说讲语文,讲数学,要刨根问底。

 

第二就是我们要搞清楚儿童的输出和学习。包括学的方法,教的方法,如何采用,为什么要用。

 

第三,我们特别倡导“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是倡导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教学为主,归纳的教学比较少,但是归纳教学更适合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有利于孩子们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中国网

您提到的归纳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于伟

有归纳的教学是倡导由个别到一般的教学,比如语文课一般是讲范文,孩子们按照范文写作文。我们倡导有归纳的教学,可以调过来,让孩子们先写。比如写南湖公园,这个班40个孩子有7种方法,经过讨论,最后归纳出和老师预先设想一样的方法。但是对孩子们来说,结论一样,经历的过程不一样。



《霞客》专访现场

中国网

在中国教师队伍中,有部分老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的状态,东师附小老师是如何保持这样一种工作激情的呢?

于伟

我在附小三年多,有个强烈的感受,就是附小的老师非常敬业,愿意研究,他们不满足于课本,也不满足于教材,在千方百计地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让孩子们学得更有效,更愉快。

 

其实附小的工资待遇也不高,为什么老师愿意做呢?就是他觉得这个氛围好,团队好,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改进教学,怎么促进孩子发展,这一点我特别感动。


中国网

您提到率性教育落地有一方面是环境,我们也看到了附小的整个空间是非常大的。也有老师告诉我,这不是一个活动空间,也是一个教学空间,这是基于什么理念?

于伟

成本是比较高的,比如附小的走廊比其他学校的走廊要宽多了。其他学校用于做教室的空间附小变成了走廊,八米宽左右。这个开放有什么好处呢?比如墙壁带轱辘,这样有利于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交流。走廊里边十几个展板,孩子们的作业贴上就可以充分地交流,充分地观察,这是空间的优势。东北的冬天冷,出去不方便,孩子们就可以在八米宽的走廊里逛。


中国网

课间学生非常活跃,有转呼拉圈的,有跑步的,有各种玩耍的,还有打扑克牌的,我很惊讶。老师说,我们不在于让他们玩什么,而是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这种开放的思想,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

于伟

这已经形成传统了。我们的地面都是硬塑的,冬天下面有地热,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孩子们可以放松地趴在地上,任意玩耍。我觉得孩子和大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他不会坐得那么直,他是能跑不走,能爬不跑,甚至还有打滚的。这就是孩子的特点。


中国网教育频道主持人与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的孩子们

中国网

您经常提到的一个字是“玩”,对学生来说是玩,在老师的教学研究中,您也说,玩呗。表现得好像很随性,其实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您觉得“玩”意味着什么呢?

于伟

对于学生来说玩就意味着保护天性,让孩子尽情地玩才能积极学习。而玩也是孩子们智慧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过去有句话叫:淘小子出英豪。能玩出花来说明他智商多,智慧多。所以好的智慧才华都是玩出来的。

 

教师也是这样,其实教师压力很大,特别附小的老师,他要看那么多材料,研究那么多问题。我说的玩就是要产生兴趣,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在研究中获得乐趣,这样能够持久下去,就会减少职业倦怠。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堂日常

中国网

率性教育提出了三句话: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这三句话怎么理解?

于伟

保护天性是起点,尊重个性是重要环节,率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性,为孩子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中国网

“天性”这个词怎么理解?

于伟

天性很多方面是自然性,遗传性的,比如说孩子们生来个性就有差别,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容易控制住自己,有的控制自己比较困难。孩子们的天性带来的个性差异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话叫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我们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不同的情况,这样的教育才能更有效。

 

社会性包括培养未来公民。我们侧重谈几个方面的观念,比如规则、合作、责任等。


中国网

附小给了孩子们特别多的自由,他们在校园中自由奔跑,自由玩耍,自由学习。那么在自由和规则之间,附小是怎么平衡的呢?

于伟

其实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有边界的。一年级的孩子也是这样,都是在一定规则下的自由。那么规则怎么形成,需要遵守什么规则?附小很重视让孩子们参与。率性教育有一条叫“有道理”,就是老师这么要求孩子要讲出道理来,让更多的孩子认同,他才能够更自觉地去做。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在为博士生授课


中国网

东师附小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一定有着厚重的积淀,附小一直传承和不变的是什么呢?

于伟

我觉得就是大学给附小的定位。一个就是,这七十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实验,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不断地研究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特点。

 

还有一个就是时时处处不要忘了附小的示范引领作用,附小在省内外都有很好的影响。大学在选校长时就很重视这一点,我是第十三任校长。我算了一下,大概八位校长都是来自大学的教育系,或者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学过教育学的人可能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更好一些,更尊重教育规律。


中国网

您在著作《教育哲学》中提到了教育有三个意味,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于伟

首先,我觉得教育意味着善,它是使人向善的。如果通过教育使人向恶了,大概我们的教育就有问题了。

 

第二,教育是使人学会“在”的一个过程。人不是物,人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有创造性,有活力,我们确实需要培养人。



中国网教育频道主持人与于伟交流教育心得

中国网

2016年,您被中国网评为“中国好校长”,这也是对您这么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肯定。2017年,中国好校长评选马上就要到了,您想对“中国好校长”说些什么?

于伟

说到2016年评中国好校长,应该说我受之有愧,也特别感谢中国网,感谢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一定把这个荣誉作为动力,把附小的率性教育搞好。我也祝福今年当选的,包括参与的校长能在自己的办学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合乎规律,更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中国网

您提出了“我们一直在林中路上”,这个“林中路”引自海德格尔的作品,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于伟

我觉得海德格尔的“林中路”有这样一个意义,林中路就意味着真理的发现过程,真理是若隐若现的,甚至是寻常看不见的,那就看你如何寻找。所以我用这样的一个词,就寓意着我们探索教育的规律,探索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我愿意在这个路上吃苦,愿意在这个路上去体验,去跋涉。所以我在附小就倡导,课堂就是研究室,我们倡导原生态生活是人类学的研究,而且我也认为我们中国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科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临床研究。


end

中国网

林中有歧途,殊途而同归。我们期望广大教育人能够像于伟校长这样,保护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社会性,也期望我们的孩子在优秀教育人的培养下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主持人/文字编辑 | 王晓霞

视频制作 | 王谦 刘昌

排版编辑 | 吕梦桐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原创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霞客 | 校长沈茂德自比“农夫”,揭秘优秀学生的共同特点(附精彩视频)

霞客 | 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要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设计课程

霞客 | 对话孙云晓:80后家长更尊重孩子,是中国一代父母的觉醒

霞客 |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要让孩子理解学科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