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霞客 | 对话孙云晓:80后家长更尊重孩子,是中国一代父母的觉醒

2016-12-01 王晓霞 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03496at2r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做客中国网《霞客》对话节目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这是最好的教育。”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曾任《少年儿童研究》月刊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Q

中国网:教育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部分组成的。从您的角度来谈一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何将核心素养具体落地实践呢?

孙云晓

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为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标准,一个人才素质的结构。显然,这个任务光靠学校是完不成的,必须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比如,你刚才讲到的家庭和社会。孩子是不可能只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他必须有一个广阔的世界。他需要有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实践中,在探索中才能够真正地健康地成长起来。

孙云晓

我认为,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当中有两个特点是很显著的。第一,实践性。他一定是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成年人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以及他的体验。

第二,群体性。他不可能孤立地长大,一定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长大,这是群体性。

国家提倡研学旅行,包括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秋游,各种远足探险活动,最鲜明的具有这两个特点,它是实践的,它是体验的,它是群体的。这就是它的魅力。

孙云晓

迪士尼的总裁九个暑假都在一个夏令营度过,他认为他的人生智慧、勇气、能力都是在夏令营里体验得来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说明。社会教育还有包括社会的比如工厂、商店、博物馆、各个媒体,都要向青少年开放,给孩子一个实践的机会。

孙云晓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影响最长久、最深远、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本质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坚持培养核心素养。现在我们的家庭有一个误区,过于看重他的知识、成绩、技能,所以说就出现了一个偏差。这个偏差的孩子就很难具有核心素养,就很难适应未来,这是必须改变的。

孙云晓

怎么合作呢?学校是主导,学校倡导开展各种研学旅行活动,校外活动,家庭要支持,要理解。家庭自己本身也可以开展很多有助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活动,比如家庭的旅行,家庭的运动,或者家庭的对外交往,核心素养实际是给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方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Q

中国网:学校教育有知识传授的一面,也有社会实践的一面。核心素养其实就体现在学校和社会不断的融合,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除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中核心素养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落地吗?

孙云晓

夏令营不是一种常态的方式,作为家庭来说,培养孩子包括,怎么样能够有孝心,学会做家务,孝敬长辈,怎么样关心社区,做志愿者,怎么样养成阅读,养成写作,养成礼貌,养成运动,还有责任感等等的良好习惯。

这些都是一种家庭教育特别重要的内容。家庭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一个核心的位置,这对孩子是真正的一种爱,真正的负责任,目前家庭成为第二课堂,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教,这种很片面的教育模式,对孩子是不利的。

Q

中国网:现在80后、90后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可能渐渐成为这个时代主力的家长。您从事家庭教育多年,能够感受到这些家长和以前的家长有什么变化吗?

孙云晓

我们在研究发现:80后家长往往更有现代意识,比如对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注重他们的素质培养,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我觉得,这可以看出来中国一代父母的觉醒,在年轻父母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孙云晓

有些家长常年带着孩子出去,家庭式地研学旅行,走南闯北;有的坚持给孩子配合着运动,跑步、打球,健身等运动;有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亲子共读做得很好;还有的支持孩子的科技制作,各种探索。我认为这些都跟高考、中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很多家庭在做,我觉得从这儿看到了希望。


孙云晓接受中国网教育频道新媒体主编专访


Q

中国网:中国家长在不断觉醒,这也是一个非常利好的现象。其实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还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一个问题,包括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您觉得这部分家长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孙云晓

当我们的孩子们去研学旅行,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的时候,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最大的束缚就是安全问题,最困难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这个已经束缚了中国的教育界多年。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几个关键环节:

孙云晓

第一,国家得有法律的支持,对法律责任给予清晰的规定。我说的具体点,教育部曾经出台过《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我认为就应该把它上升为法律、立法,或者应该修订、完善立法,《关于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很需要这么一个法律的规定,而不是部门的规定,这是第一,法律规定。

 

第二,要建立保险制度。国家要为每一个未成年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家庭也要为孩子上保险,双保险。在国外,像日本,很多国家就是这么做的。赔偿的时候有充足的资金,有足够的准备。

 

第三,要进行安全的训练。为什么美国、日本、欧洲一到了寒暑假就有大量的夏令营、冬令营,他们也有安全问题,他们对安全高度重视,有很多周密的措施,可以把事故降到最低点。

 

第四,不管你怎么准备,危险总是有概率的,总会可能发生在某方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给予理解,给予配合。比如该赔偿赔偿,该查清责任查清责任,但是不要将它给过度的反映,过度的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从青少年长远的利益、整体的发展来考虑。


比如我去参加日本的夏令营,也跟日本的父母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就认为有的孩子在山上从参加夏令营,发洪水,有的孩子已经意外死亡了,日本的一个母亲说,这是意外伤害,不应该由哪个学校承担责任。我在中国和日本参加夏令营,我觉得中日夏令营

最大的差别在于国民共识和法律保障机制的不同。

Q

中国网:您说的这四点都非常重要,教育不仅是感性的,它要有理性的措施作为保障。您提到了要有一个适当的训练,比如孩子去登山出现问题了,可能大家很愕然,觉得我们不应该放孩子出去了。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多让孩子出去,他有这种安全常识了,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渐渐减少。

孙云晓

是这样的,越不活动,学生应对各种不测风云的能力越差,越容易受到伤害,学校也越没有经验。我觉得在这点上,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去参加过日本的夏令营,他们把安全工作做到惊人的细致,从头到脚所有准备都要进行确认,每个环节考虑得都很细。比如夏令营在这儿做,汽车一定是安全车辆,不能超载,必须得有执照,15公里之内要有医院、消防队,都能有联系,甚至饮食要进行化验,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

Q

中国网: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或者某一个部门的责任,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您刚才提到了核心素养的落地,比如我们做一些活动,传播孝道,或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的理念。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外显的形式,如果真的深入到内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孙云晓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这是最好的教育。不让孩子做的事情,我们大人不要做,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首先要做,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Q

中国网:您从学校之外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了深入思考,核心素养可能大多关注到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怎样做,校长、老师应该怎样做,其实我们应该呼吁广大的家长,家庭教育怎么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怎么配合学校教育,形成通力合作,这样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更加良性发展。

END

主持人:王晓霞

视频编辑:刘昌

排版设计:祝颖丽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独家 | 顾明远:我不反对考试,但不赞成应试教育

关注 | 网传三成北大新生厌恶学习、患“空心病”,这数据你信吗?

观点 | 特级教师访美归来: 我为什么说学校“教材”应该淘汰了

独家 | 肖远骑:拥有坚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深度 | 名校情结是一种游戏规则,而且美国人比中国人更严重

独家 | 芬兰是否将废除分科教学? 10万+误读背后的真相!

专题 | 朱永新:不管世界怎么变,教育就做这一件事!

大家 | 钱理群: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专题 | 柳斌:校长若培养世界公民,中国将自动消亡!

霞客 | 对话熊丙奇:没有任何人否认营利性的民办教育,退步从何而来?

专题 | 清华大学谢维和: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有关联性

独家 | 米卡·蒂若伦:芬兰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反馈,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给予

独家 | 朱永新:教育的最大失败,是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才能完成的任务

独家 | 卢勤: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受孩子欢迎?记住这十条就够了!

独家 | 国家督学张绪培:教育问题出在对两个词的“误读”

观点 |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生根的地方

独家 | 窦桂梅:向着朝阳那方,合力打造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

独家 | 罗崇敏:共生教育论

独家 | 陶西平: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大学教授一样受到社会尊重


微信:educenter

微博:侃教育    

传递中国教育最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