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老师请注意!搞好家庭关系的秘密:不要取悦家长
对待家长,
有三种不恰当的态度特别容易出现:
蛮横、回避或取悦。
其中,取悦家长,
是新教师最容易采取的姿态。
作为老师,
我们为什么会取悦家长?
取悦家长源自安全感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十分复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引发家长的不满。
另外,教师本人也容易懈怠,或出现种种失误。
在这种情况下,取悦家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长的不满。
例如,经常跟家长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家长的一些诉求,甚至不惜丧失原则。
教师也容易通过关系寻求认可或认同
与家长互动得越频繁,越容易在家长那里获得认可。
这种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接纳,家长觉得这位老师容易接近,善于聆听,经常会自然而然地生出好感,并且作出正面回应。
久之,老师就可能将这些声音当成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当成自己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产生误判或自欺欺人。
尤其是很容易与少数刻意迎合老师的家长结成亲密关系,而忽略了大多数家长的声音,甚至将一些寒暄或阿谀当成自己的真实成就。在一些情况下,老师甚至可能依赖于这些评价。
有些时候,取悦家长甚至是有些老师潜意识里的交易手段。通过取悦家长,来减少家长对自己工作可能有的批评。
比如,展示自己的努力或态度而非实际取得的成果,企图以此获得家长的谅解“:老师已经很努力了,就不要求全责备了。”
然而,取悦家长,是职业生涯的歧路。
”要长久地获得作为职业人的自由与尊严,必须依赖于真实的成就,而非“做人”。
全身心地聚焦于教育教学,聚焦于学生成长,恰恰需要“忘我”。而这个过程,更能够赢得家长的尊重。
毕竟,最终家长在意的,乃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老师的态度。
这并不是说沟通不重要,恰恰相反,沟通很重要。但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教学具备更良好的环境基础,而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可。
沟通不是取悦,而是树立原则与边界,友好地将家长变成协助者、支持者。
原则如:确保一视同仁,善意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或家长的背景来看人下菜。
原则又如:不要收受家长礼物或接受家长的宴请,无论何时何地,保持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与人格尊严。
而所谓边界,
就是为自己与家长的交往
确立一个或明或暗的尺度。
边界的目的,
是既尊重家长,
又不妨碍公平或
确保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你可以让家长明白你的时间边界,哪些时间是你的私人时间,若非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能打扰。
再例如,你可以让家长明白他们在家长群或家长会上发言的边界,有哪些原则不能违反,等等。
这些边界有的是明确提出来的,例如群规则;有的是在不断互动中磨合产生的,有的在不断地反应和解释中,边界会逐渐清晰起来。
确立原则与边界的好处是,
向家长传递善意与责任,
也传递规范与期待。
”通常来讲,家长很容易“自我中心”,即眼里只有自己孩子的利益,这当然是正常的。
但老师则应该在规则框架内尽可能满足家长诉求的同时,将某个学生的利益与其他学生的利益协调起来,这就需要必要的公正。
如果没有原则与边界,就没有公正可言;如果取悦家长,公正就茫然无存。
在取悦模式下,会有太多的家长诉求,包括大量不合理的诉求涌向老师,带来持续的麻烦,成为老师的负担。
而且,一旦家长习惯了被取悦,稍有不满就可能生出怨言,影响家校关系。更有甚者,以相互取悦开始,以相互敌视结束。
通俗地说,
对老师而言,专业是核心,
也是尊严的源泉。
”不必取悦家长,也不要回避或蛮横以待,我做好我该做的,做不好我承担责任。
我尽可能多做以表达善意,但那不能成为你对我的要求。
我会耐心倾听并尊重你,但你的贪婪、自私和无礼不能超越界限。越过了,我会有坚定的反应。
来源 | 当代教育家
编辑 | 邓闽娇
责任编辑 | 刘昌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