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十年五改,重新采用全国卷,不再折腾的江苏高考未来如何“突围”?

王晓霞 张昀竹 中国网教育频道 2019-06-04

导    语

     

《重磅:江苏不再折腾新高考 改用全国卷 总分回到750!》刷爆朋友圈

     文章提到,

江苏省将不再折腾新高考

     增加总分值,

采用全国同一卷


此消息

一直没有得到江苏教育部的官方回应,

但是

针对江苏省高考制度改革的讨论

却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中国网教育频道系统地梳理了

江苏十年五改的新高考政策,

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亲历者,

希望与读者共同探讨

江苏乃至全国高考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调研显示:64%的老师、70%的家长认为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是瞎折腾。”

 

“总分值太低,拉不开层次,题目出得特别难、怪,各种补习、培训搞得负担特别重,甚至状元上不了名校,改革势在必行。”

 

……

 


据了解,这是关于2018年6月15日江苏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的会议纪要,专题研究江苏高中招生、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题等事项。

 

文章提到,江苏省将不再折腾新高考,“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总分值低,选科功利化,学生科学素养低等问题”,要“吸取浙江教训,取消小高考,增加总分值,采用全国同一卷,合理调整普职比,争取名校江苏录取比例”。

 

此消息一直没有得到江苏教育部的官方回应,但是针对江苏省高考制度改革的讨论却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文章一经发出,阅读量迅速达到100000+。网友们纷纷为其叫好,大多数人表示:“江苏的孩子终于可以抬头了。”如果消息属实,江苏重新使用全国卷是明智之举,还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江苏高考改革未来将何去何从?


1

3+2模式:

江苏成为高考最难省


从1999年到2008年,江苏一共经历了5次高考改革。短短十年时间,江苏高考频繁改革,然而收效甚微。

 

江苏的一位老师桃源说:


“我当高中教师近四十年了,几乎参加这么多年的历次教育教学改革,次次锣鼓震天响,次次无疾而终,几乎成了一线教师的催命索。希望以后最好不再出现,别让我的后来的同事再受折腾。”


五年十改,江苏的老师们到底经历了哪些“催命”的教育教学改革呢?


图片来源:凤凰网


如图所示,自2008年起,江苏省高考采取“3+2”模式,既“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

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在2008年时,高二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是不影响高考总分的,到了2009年以后,学业水平测试得到“A”则能为高考总分加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王雄说,3+1+1的高考模式出现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多样组合,与过去相比,江苏的这种模式有一定的进步性,为学生提供更过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其一,以物理为例。由于物理科目本省较难,导致选择物理的人数逐渐减少。而为了保证物理科目的选课人数,物理命题的难度开始不断下降。因此,物理在整个高中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小,加上物理不算分,只算等级,学校不重视,江苏学生的物理素养开始下降。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现象与大学,尤其是顶尖高校对理科人才的要求不匹配。因此,江苏考生顶尖高校的录取率低。


其二,高二的“小高考”为考生提供了高考加分的可能性,再加上只有语数外记入总分,为了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生们“分分计较”。最终导致考试区分度低。

 

网传的文章中提到:调研江苏2008高考方案,显示46%的老师、70%的家长认为是折腾,未能发挥预想的作用,物理化学成为高危选科组合,清华、北大反映江苏考生科学素质不行,竞争力下降,名校江苏招录计划不断降低,与教育大省地位不匹配......

 

当前3+2模式不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似乎在助推江苏省高考的改革。截至发稿前,官方并没有下达正式文件,网友们的呼声在持续发酵。在这喧闹的支持声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江苏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它将如何突围?



2

十年五改

没有认清考试的“东家是谁”


高考制度十年五改,是什么导致了江苏高考如此折腾?

 

分数面前的公平不是公平

 

网传的文章记录,江苏省书记在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2015-2018年各省普职比例与江苏相差不大,但是高考考生都比江苏多得多,全国都在执行‘大体相当’,为什么结果差异这么大?因为人家那里不是歧视职业教育,我们这里是歧视职业教育,人家是孩子家庭的主动选择,不存在低人一等的情况,我们是通过分数,把一批孩子硬切下来的。”



王雄指出,高考是大学招生,主体自然是大学,可是,我们的高考是政府所属机构,不是大学,这个扭曲的现象有其现实的原因,如果放权给大学自主招生,人们会担心大学能不能做到公正,也担心因为我国地域广大,学子难以去各个外地考点应考,所以这也许就是无奈之举。目前由政府主导的考试应该是学生参与最容易,也最低廉的。但同时,问题也不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脆弱的公平,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不止江苏,教育中的不公平在影响着整个高考大环境。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番话道出了起点教育的不公平。

 

他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家长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确实比他们多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高考缺乏专业化

 

以美国高考为例,美国现在有两大高考,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这两大高考全是由社会组织来管理。不仅有海量的题库,还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而中国高考专业性上仍然很缺乏。为什么呢?

 

“江苏高考制度一改再改,是在走一条不科学但是尽可能科学的路。这与专业化程度有关。”


王雄认为,我们的高考是统一考试,就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一整套制度设计,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各省的考试院和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是政府下属的职能部门。

 

虽然恢复高考已经41年的时间,但是在1998年之前的高考是不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直到21世纪,高考开始寻求适应社会潮流的方式,江苏的一次次改革也是在谋求一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式。然而,中国高考在各个方面的积累过程都比较短,在专业的发展上虽然在进步,但是依然有很多欠缺之处。


比如,人们大多认可各学科原始分相加的总分比较制度,但是,原始分是不可以相加的,其性质不同,三颗大白菜+五根黄瓜能等于“八”吗?显然不可以。因此,广东省曾经用标准分来计算总分,再进行比较,但是,这又导致另一种不公平,因为,各学科考试人数不一样。


选择物理的人数是十万,选择生物的是一万,但是,十万中的第一名和一万中的第一名都是100分,因为标准分就是一种位置的排序分。所以,这个办法也废除了。



上海曾经用离合曲线来调整不同学科成绩的难易程度,并且做过大规模考试的量化研究。发展到现在,上海与浙江都采用等级分的方式,这样就科学多了。


可以说,我们的高考正在走一条不科学但尽量科学的道路上。


其次,是在专业人才的储备上。王雄曾在2009年对8个省级考试院进行调研,发现能够达到专业水平的考试院很少。在阅卷的专业性上,


王雄说:“我们当前的阅卷人员是研究生和高中老师。但是,科学地讲,阅卷人员应该是大学老师。但是我们的阅卷时间短、体量大、对阅卷人员的培训有限,这些都会降低阅卷的专业性。虽然现在计算机阅卷可以规避一些问题,但是我们高考的专业性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

 

北大教授、社会学家郑也夫说,在现在这种教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任何愿望良好的能力训练,到最后都变成了应试工具。

 

《人民日报》曾发文称,“注重素质考查,一直是江苏高考改革不变的主题。”


然而,文章中也指出,“08方案“对高中文理分科产生了负面影响。高中分科多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学校最关心上线率,而家长们普遍的心态则是“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行”。



由于2008年高考是按语、数、外三门总分划线,容易使人产生“考文科容易”的联想,而两门选测科目成绩以等级划分,不少理科考生因为选测科目没达到2B而失去上本科的机会,导致后面的高中分科“一窝蜂”地选择文科,部分理科基础不错的学生也在老师或家长的劝导下“弃理学文”。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素质教育都会变形的,你考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了身体健康?以后再说吧!这就是素质教育这个说法的荒诞。

 

十年五改,

是没有认清考试的“东家是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江苏改革的问题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过高估计了改革的设想,实际上真正的改革是多方面协调的结果。考试的东家是高校,要征求高校的意愿,长期不关注高校的意愿,就把改革的弱点放大了。对考生来说,很尴尬,很多考生拿不到A,就可能与某一个高校无缘。”

 

“另一方面,江苏改革的问题,也体现了政府对考试过度左右,频繁改变,导致改革出现问题。高考应该主要由高校来招生,政府不要过度参与。”储朝晖说。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原院长鞠勤表示,江苏“08方案”要求“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有高校自主确定,考生按统考征集和高校选测等级要求自主填报志愿。”

 

为了获得更大的招生空间,部分高校采用了放宽科目限制的办法。这是高校在生源和专业培养上努力寻找平衡,但是却不能向中学和学生释放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真实的信号。


3

假如江苏改为全国卷,

750分和480分有区别吗?

 

虽然官方还没有下达正式的文件,但是如果我们假设江苏高考真的改为全国卷,750分和480分有区别吗?

 

网友一:江苏是教育大省,另一个纬度是考生人数众多,虽然省内高校数量众多,但还是面临僧多粥少的境况。所以,当江苏高考变成全国卷,其高考竞争激烈、考取名校难的局面不会得到改变。

网友二:如果今年转为全国一卷,从学生整体成绩上想力压两湖、两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即使与今年回归的山东进行对比,都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网友三:全国卷放江苏考,就会出现均分高的现象,这样就会把江苏考生录取分数线设的比较高,同样专业录取各省份分数差100~200分,加大了各省份分数线悬殊。


王雄认为,改为全国卷让江苏有一定的横向可比性。优秀的学生之间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是比较接近的。因此,改为统一的试卷之后,尽管各省分开阅卷,各自设定分数线,但是,江苏可以通过一套相同的试卷与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更方便高校录取,也能对高中阶段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的考试院是比较专业的,这几年高考试卷比较平稳。


但是问题是,我们是全国性的考试。江苏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全国高校也面向江苏招生。可是,试卷不同。这是一个悖论。虽然是全国的考试,但江苏用江苏卷,其他地区有其他试卷。两张试卷两个标准,两种评价,很难进行比较。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比例如何把握。江苏给全国多少名额,全国给江苏多少名额。当两者之间不能比较的时候,就为人为设置标准提供了可能性。这涉及到区域之间的,分数之间的,试卷之间的公平问题。


即便是一张试卷,但是各省阅卷是分开的,各省分数线也是不同的。实际上,用一张卷来考,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可实际上,江苏高校给自己的考生多少名额,各省给江苏多少名额,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雄院长也提到,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集中在“变”上。江苏在2008年以前是改革的先锋,在此之后十年,并没有改革。目前,新高考改革把浙江和上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他认为,人们对改革试点地区要宽容一些,毕竟是在尝试。高考改革成功与否已经不仅仅是科目问题、选科问题、录取问题,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这就是:高考从内容到程序,能否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提供支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类科技成果的迅猛发展,以目前的高考来看,很难适应未来的挑战,因此,高考改革任重道远。


4

3+2还是3+3?

高考改革应该如何做?


网传文章中提到,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一是合理设置选考科目;二是改变成绩构成,总分值750分,其中语数外各150分;三是使用全国统一卷,2019年起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卷,2020年起语文数学使用全国统一卷。2019年江苏本一、本二合并为本一招录,2019年起取消见A加分。

 

从上述文章中分析,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将与全国高考改革保持一致,改为“3+3”模式。但是,不管是“3+2”还是“3+3”,我们应该思考根本问题是:高考应该如何改。


熊丙奇认为,合理设计选考科目十分重要,但要不折腾高考改革,不能只是在科目设计上“搭积木”,在推进科目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录取制度改革。

 

其一,高考改革需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能闭门决策。因为高考改革涉及万千考生的利益,且影响整体教育发展,不能随意而为,必须科学论证。推进高考改革,应该采取立法的方式

 

其二,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是录取制度改革。江苏2008年高考改革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高考改革,从科目设计上,都是有积极价值的,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但是,由于最终录取是按高考科目总分排序录取(3+2是按投档分+等级录取,3+3是按总分录取),因此,扩大选择权的价值大打折扣,并滋生新的问题。这没有撼动唯分数论,基本的格局还是教招考一体化,基础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王雄认为,高考应寻求与大学人才需求的平衡。由于大学体制不健全,中国的大学缺乏招生的自主权。当前的大学还不是一个非常学术化的,能够治理的非常透明的机构。因此,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大学的改革,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在招生方面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当然,这需要时间,可也得有路线图和时间表,不能让人们一直等下去。



而在此之前,有一个可以推动大学自主变革的方法,这就是:一位考生可以同时拿到三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考生也可以选大学,这样大学就要改变他们的态度,更好地为本科生提供服务,倒逼大学的改革。考生的这个权利在文革前就有,后来恢复高考时没来得及恢复,结果一直拖延了四十年。


这便成为了一个悖论——大学体制并不健全缺乏自主权,同时中国地域要求进行全国性考试。但是制度内部是有张力的,这个张力就在于我们如何平衡大学所需人才和全国统一考试之间的矛盾。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认为,要加大评价。只有恰当的评价,才能提高教育的水平,提高教育的质量。一个孩子从6岁开始上小学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生,这背后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背后的数据能反映出不同的形象、潜能、胜任力、思维模式,从而指导孩子成梦、行梦、圆梦,每个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才是好的考试,才能帮助孩子实现个人梦想。



纵观江苏高考制度改革历程,他们一方面力图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另一方面, 又不能回避江苏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江苏省高考将如何改革还需等待正式的文件,但通过相关文章的报道,江苏省直面问题,不再掩饰当前高考模式出现的问题,得到了广大江苏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赞同。

 

更加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追求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当前高考改革带给学生的利好。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考生,甚至决定着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命运。那么如何将这些美好的愿望真正的落地,不止江苏,或许这是全国都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正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师郑若玲所说:“高考作为一项社会影响巨大的教育制度,改革困境永远是它逃不过的‘宿命’,从困境中‘突围’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郑也夫. 《北大教授斗胆谈了天大问题:“素质教育”其实是个伪命题!》

中国网教育频道. 《熊丙奇揭秘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中国网教育频道.《戴家干:如何改变“80%的学生陪考20%的精英”的高考选拨制度?》

今日苏州 《重大改革!江苏高考将取消“3+2”模式!孩子们,你们摊上大事了!》

郑若玲.《高考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鞠勤,张斓. 《高考模式下科学素养培养的困境与思考——基于江苏高考改革实践的思考》

孟庆伟. 《江苏高考为何8年4改?》

蒋廷玉. 《高考改革,既要“向前走”也要“稳步走”》


实习编辑 | 张昀竹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关注 | 教师招考遇冷!被誉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为啥失去吸引力?

关注 | 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关注 | 考前后是学生自杀高峰?关于青少年自杀那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深度 | 赣州四中校长跳楼自杀,压倒校长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深度 | 崔永元: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在公民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