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南京这些成就令人自豪!
南京这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和国内外文化、科技、创新等元素的填充,
正在飞速前进中,
发展的车轮轰隆隆前进,
推动南京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们为南京骄傲!
今天(9月1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创新促发展 奋斗新时代”的主题,进行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城市建设看南京。
本次发布会主要通报南京市城乡建设取得的成就、民生改善的获得感等相关情况;
通报“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
通报南京交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通报南京市城市照明的演变,城市光环境的快速提升等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建委副主任 陆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刘青昊
▲市交通运输局副巡视员 孙军
▲市城管局副局长 靳楠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现场提问
01
美丽古都换新颜
城建惠民谱新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快速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城市空间格局上
南京实现了大突破
作为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南京一直以城墙内约43平方公里老城建设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以1995年举办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和2001年举办世界华商大会为契机,南京城市建设揭开了大发展的序幕,逐步跨出城墙。
在新世纪初,南京更是以举办“十运会”为抓手,提出了“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河西新城,重点建设东山、仙林、江北新市区,以此引导人口向新城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加快构建起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城镇空间格局,河西、仙林、南部新城等板块加快崛起,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
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为契机,加快江南江北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积极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
截至2018年底,南京建成区面积已达8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843.6万,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均翻了7倍多。
在城市功能上
南京实现了大提升
在交通建设方面——
南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战略,以航空、铁路、港口建设为重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首位度。
禄口国际机场已达4F级,是华东地区除上海外唯一同时直航欧、美、澳三大洲的城市机场;
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顺利实施,南京中转枢纽港地位显著提升;
2018年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正式获批,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米”字型高铁网络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过江通道建成11条,在建6条,进一步增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
此外,加快推动城市路网建设,“井字加外环”的快速路网、“经六纬十”的主干路网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1万余公里,是1979年的7.4倍;
地铁已建成投运10条线路、378公里,位列全国第4;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由1978年851公里增加到2017年1.1万公里,增长12倍,实现公交线网城乡全覆盖。
通过一连串的“组合拳”,南京已构建出快速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实施高淳、溧水“引江供水”工程,现已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城市自来水的普及率2015年已达100%;
完成西气东输、川气东输两大燃气供给工程,城市供气体系向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城乡多气源结构方向快速推进,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9.45%。
加快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推进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全市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近20亿立方米,有力助推打赢碧水攻坚战。
同时,建成江南、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无害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改善,南京城市功能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在人居环境品质上
南京实现了大飞跃
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
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全国首创规划紫线标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也在文物古迹普查、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名城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工作;
同时积极塑造沿长江、沿明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特色人文空间。建成52公里滨江风光带,进一步彰显独具特色的大江风貌;
完成22公里城墙主体维修并对外开放,完成外秦淮河沿线环境整治提升;
加快推进颐和路、老门东、夫子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建成开放了南京博物院、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博场馆,进一步提升了南京文化归属感,擦亮世界级古都历史文化名片。
在住房条件改善方面——
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房、人才安居房、公租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整治,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提倡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自2002年至今,全市已建成保障房5000余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2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1平方米,翻了近10倍,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在环境品质提升方面——
加强老城有机更新,着力改善城市主次干道通行条件和环境品质,塑造街巷特色环境,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绿色南京建设,积极推动游园绿地、城市公园建设等城市绿化彩化工程,扩大城市绿地总量。
目前南京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06%,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5.47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二。
通过各类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的开展,南京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在城市管理上
南京实现了大变革
制定并实施全国第一部城市治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推动政府主导的“城市管理”向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转型。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不断深化城市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市政养护专业化、综合化、机械化水平,城市管理质效得到提高。
以2016年起实施的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制定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标杆。
2018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办公室,全面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建立起了统筹调度、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02
“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
对城市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中最为公众感知的部分,是城市品质的体现,更是反映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窗口”。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秉承“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自2018年起组织开展“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
该项活动主要以打造南京市公共空间小品类精品设计为重点,以城市各类公共设施为对象,持续面向全市乃至全国开展方案设计征集工作。
开展的系列活动
2018年至今,该系列活动已开展了:
以“温暖‘宁’,让空间更有爱”为主题的重点地段献血设施方案设计征集竞赛活动;
以“最美地铁,为宁设计”为主题的地铁站点出入口方案设计征集竞赛活动;
以“园创·2021”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花园驿站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活动。
活动实施进展
目前,重点地段献血设施和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活动已圆满完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的推动献血设施方案和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的实施建设工作,不久这些方案将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南京市民服务。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花园驿站设计方案征集大赛也已完成评选工作,下一步将举行颁奖典礼与获奖作品的展览工作。
今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每年选择一到两个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主题,开展系列方案征集活动。
03
南京交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快速增长,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南京交通建设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
南京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是影响全市投资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尽快缓解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形成的“瓶颈”制约,国务院做出了加快交通发展的重大决策,建成以南京长江大桥为核心的事关全局的交通重点工程,疏通和接通了宁六公里等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卡脖子”路、“断头”路,掀起了江苏交通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1979年南京至六合公路竣工验收会议
90年代起
南京交通运输事业进入跨越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施了沪宁高速、南京禄口机场高速公路、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等重点工程。
▲20世纪90年代的南京长江大桥
▲1992年沪宁高速开工典礼
▲1997年南京禄口机场首航典礼
进入21世纪
南京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全省“两个率先”,积极探索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事业进入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成南京南站、南京港龙潭港区等重大交通枢纽,完成京沪高铁、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绕越高速、宁杭高速等重大项目。
南京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干线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宁杭高铁、宁安城际相继开通,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开工建设南沿江铁路,配合铁路总公司、省铁路办加快推进北沿江、宁淮、宁扬宁马、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由“十一五”末229公里增长至476公里。
“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不断完善,衔接6个方向,直通省内8个设区市、通达国内24个省会城市,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二是城市轨道跨越发展——
3号线、10号线实现过江连通,地铁4号线、机场线、宁天线、宁高二期、宁和线、宁溧线建成通车。
截止到2018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95公里(含有轨电车),位居全国轨道交通城市运营里程排名第4位。
三是过江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京轨道10号线过江通道、南京扬子江隧道、南京轨道3号线过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
目前,过江通道建成9处(共11条,包含长江大桥公铁两用、大胜关桥铁路轨道两用)、开工建设南京长江五桥以及和燕路、浦仪公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6处过江通道。
▲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情况
四是高快一体化道路网不断完善——
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3公里,基本形成“两环两横八射”总体格局,总里程613.8公里,面积密度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建成宁高新通道、104国道江南段、127省道宁滁快速通道、353省道扬滁公路等干线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1088公里,实现“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面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井字型加外环”为主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不断优化。
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宁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浦口区、栖霞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四好农村路”实现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及美丽乡村全覆盖。
五是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推进——
2018年4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满载双向通航要求。
截至2017年底,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257公里,航标完好率达到99%以上,航道通航保证率达到90%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达到95%以上。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
六是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如期完成禄口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T1航站楼改扩建,2018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超过2858.1万人次,位列全国第11位;航空货邮吞吐量36.5万吨,位列全国第11位。
国际客运通达能力明显提升,新开通至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等9条洲际航线,截止到目前,禄口国际机场拥有通往74个国内主要城市、29个国际和5个地区城市的108余条航线。
04
南京城市照明演变
城市光环境快速提升
光耀七十载,南京城市照明发生着蒙太奇般的变化,特别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夜景犹如画卷般展现在市民面前。
回顾历程,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功能照明逐步发展
景观照明星星点点
(1980年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的主要干道基本设置了道路功能照明,光源是白炽灯。
60年代逐步更换成高压汞灯,线路基本与电力、电车线同杆架空架设,灯具也主要是一个灯泡加个搪瓷罩。
70年代,高压钠灯在主要干道上逐步替代高压汞灯。
景观照明仅在鼓楼、夫子庙等区域有少量的水泥杆加特制铁艺灯架及大华电影院等几栋建筑用白炽灯勾两条边,照明只是朦胧中给予回家的市民一点安全的守护。
▲1959年 鼓楼广场如意灯
▲1962 高压汞灯
▲1969年宝塔桥彩云托月灯
功能照明形成保障
景观照明起步
(1980-1999年)
80、90年代,功能照明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重视和保障,单独敷设线路及立杆照明逐步普及,功能照明标准开始建立,高杆照明在城市广场推广应用。
得益于建设与维护的专业运营,市区路灯亮灯率已保持在97%以上。
▲1980年中央门星球高杆灯
景观照明逐渐起步——
1989年,南京长江大桥与夫子庙夜景照明项目两个最具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在夜间换上了靓丽新装。
1991年,湖南路灯光夜市开业,央视《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
1995年,新街口、鼓楼、湖南路等处结合户外广告与店招实施了部分景观照明,新百、中兴银行、阅江楼等部分建筑及中山路、中山北路等路段的部分行道树进行了景观照明。
功能照明优化
景观照明普及
(2000-2010年)
时光荏苒,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照明进入了“有路必有灯和追求照明质量”的时期,功能照明快速优化发展,绿色照明提上日程。
景观照明上,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夜景灯光规划建设纲要(2002-2008)》。
2005年编制完成了《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到2007年,南京市共完成楼宇亮化1300多幢,公共亮化近70多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层楼宇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景形象。
功能照明实现绿色节能
景观照明蓬勃发展
(2010年至今)
从2010年开始——LED光源崭露头角,发光效率更高,配光类型更合理,灯具质量飞速发展,特别是灯具的多样性、多色彩性和可控性让我们的道路照度、均匀度更高,可视照明条件更优越,让我们的景观照明更加绚丽、艺术打造更有底蕴,细节展示更加精致,图像展示充分饱满。
2014年——我市围绕南京“山水城林”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打造了明城墙、科举博物馆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照明项目。
2016年——我市制定了《主城区夜景照明提升三年计划》,结合南京城市特质,围绕长江、秦淮河、玄武湖、明城墙、道路系统等,提出建立“一江一河一湖两环多节点”的城市夜景照明构想,实行景观照明“三步走”战略。
当年实施了赛虹桥立交、双桥门立交、纬七路高架沿线,南京南站、玄武湖、九华山、鼓楼广场、明城墙等南京代表性的特色风貌区域,通过夜景照明的实施,打造成了南京首批“夜景名片”,起到良好的城市形象展示作用。
2017年——对龙蟠路、虎踞路、江东路、秦淮河、河西滨江示范段、新庄立交、中央门立交通过系统的灯光布局设计,总体形成“三轴两带三节点”的夜景格局。
南京站、南京南站相继完成夜景照明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推广南京文化。
华东第二大机场、江苏和南京的第一大门户,禄口机场也因为亮化提升从而惊艳亮相。南京的三大门户窗口将成为“统一于温馨灵动、博爱迎宾寓意”的华彩“明珠”。
2018年——外秦淮河全线亮化提档升级,夜泊秦淮,水光潋滟仿佛置身于画中。
太平南路、中央路、长江路、中山东路等一批道路随着立面整治同步打造夜景照明,基本形成南京夜景整体网络,完成三年目标。
2019年——南京长江大桥全线亮灯,行走在大桥之上,阔别两年已久的玉兰灯再次点亮,桥头堡、工农兵雕像、工字堡和整座桥体熠熠生辉,点亮的不仅是过往的情怀,也是新梦想。
中华门光影秀打造一场全面展现城市文化的、光影交织的立体视觉盛宴,在城墙的平台上利用人造载体实施裸眼3D投影,重现毁于战火中的城楼形象,传承城市记忆。
下一步
城市智慧照明与城市光环境的整体打造
目前,新一轮《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与整体规划同步修编完成,按照高水平规划设计核心片区的夜景照明目标,将对鼓楼、新街口两大重要政治与商务核心区景观照明进行重点打造。
同时,控制可靠、数据准确、信息及时和系统安全的城市照明节能监管信息化平台及景观照明控制平台也在建设之中,将不断提高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水平和覆盖范围,将功能照明与建筑景观照明融为一体,实行整体设计、统筹建设、统一管理,城市整体光环境的打造将让南京的夜晚更加璀璨夺目。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现场直播
▼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官方供图
●今日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