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语”助力促消费,感谢您的“金点子”
听语:征集市民好建议
南京促消费及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金点子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聚集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由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的“听语:征集市民好建议——南京促消费及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金点子”活动,自6月6日启动以来,已收到各类建议千余条。广大市民网友积极出谋划策,多位专家学者也提供了不少专业见解,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城市商圈更新、促进商旅文体展资源融合发展、提升餐饮行业、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等热点话题,助力南京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针对“南京发展商圈或特色街区”的建议
企业人士/商协会代表张*: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多层级消费商圈。南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把新街口打造成标杆项目集聚的国际化商圈。有关部门在大力支持新开商业体的同时,应兼顾关注存量商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存量商业和增量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
针对“打造家门口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
热心市民贺**:建议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有重点地建设小型图书馆,或者增加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设备的投放,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建议每个重点片区建设体育场或长跑路径,引导全民健身。
热心网友“农民”:以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打造15分种便民服务圈,打破行政划分,真正做到以人口数量和距离半径设置服务点。服务半径不仅要考虑城市社区,还有农村社区。针对不同年龄段数字鸿沟等问题,服务点可以提供培训。大家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服务都能在此办理、解决,减少多跑路问题。各类商超、生鲜、维修店铺应有尽有,提高生活便利化,增强舒适度。开展减灾防灾、应急救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3
针对“餐饮消费提档升级、推陈出新”的建议
热心市民周**: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往往在于文化软实力,城市美食往往也是吸引年轻人到此落户扎根的因素。南京应该对全市网红美食、特色小吃做梳理,对做得好的各类网红美食给予政策扶持,譬如给予热门景点沿街商铺提供减免政策,组织网红美食博主进行新媒体宣传等。
专家学者沈**:美食文化是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失的重要文化,要打造南京味道,振兴传承南京菜,建设南京美食一条街,塑造名城美食符号,丰富百姓生活,提高市民幸福感自豪感。
企业人士/商协会代表张**:环境提档升级,比如继续推行明厨亮灶改造,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环保费用高,建议餐饮店的泔水能由政府制定统一回收办法,充分利用资源。
企业人士/商协会代表金*:推进老字号拆迁保护工作,制定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使百年老店焕发新春、健康发展。针对具有商业、文化底蕴的街道,经过多年来的整治建设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极大的商业潜能,应该全方位力求释放。建议考虑周末相应时段实行“步行街”的开放。
*4
针对“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的建议
热心市民胡**:南京禄口街道目前有较多新建小区,且存在较多空地,可以规划特色美食广场,拉动市民消费。后续可以规划成特色夜市,吸引其他地区的人过来消费,为市区分流。停车位要提前规划好,可以明显提升吸引力,增加人流量。
热心市民范**:可以在南京市中心地段选择适当的场地,统一规划和管理,恢复原来的夜市,让更多的人为南京恢复和发展经济出一份力量。
热心市民曹**:后备箱集市作为一种被年轻人认可的生活新模式正在悄然成型,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车辆停放的监督管理以及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同时为了促进年轻人消费,建议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
*5
针对“文商旅体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热心市民、网友郭*:南京是个旅游城市,应该在城市形象及细节上呈现更多亲游特色及游客体验,比如在长江路、鸡鸣寺路、颐和路等特色休闲文化街区及各景区提供长椅,有条件还可配套街头遮阳伞。甚至可在全城区配置,形成一个新的形象闪亮点。
热心市民林*:在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仙林湖等旅游景点,打造吃喝玩乐一条龙经济。
专家建议
苏瑞娜
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疫情以来,市民消费半径缩小,居家周边消费上升,刺激“宅经济”“团购经济”“社区经济”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宅经济”带动网上零售快速发展,线上购物更加活跃。1至4月份,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对买菜到家、跑腿闪送、半小时送必达需求增长。消费行为上,体验式消费模式崛起,消费者更偏好“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消费前决策更依赖社交媒体口碑评价,消费后点评参与度上升,社交媒体对消费的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品类上,看重质量、设计、科技含量,平价品、质优品更受青睐,品牌选择偏好“国产替代”,国潮品牌、地方特色品牌受追捧。
新消费趋向激活消费新业态,建议从政策环境上给予扶持,鼓励消费新业态的稳步发展。一是围绕线上零售做好门前消费生态构建。针对市民大幅收缩的消费半径,可打造“15分钟消费体验圈”,满足市民门前消费的服务新需求,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优化市民消费体验。二是打造体验式消费新空间。近年来,人对孤独、不安全等负面情绪感知度提升,对线下体验式消费需求更旺。可通过城市空间改造、再造,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空间,为城市空间增加消费“温度”,满足消费者对沉浸式消费体验新需求。可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基础上,打造街边零售、社区轻餐饮等外摆新空间,鼓励邻里商业、社区商业,激发街区、社区活力。三是引导企业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针对消费者更重视质量、口碑、国产品牌的消费新趋势,引导并鼓励企业发掘小批量定制、柔性生产、灵活生产的市场新型消费,提升本地特色品牌知名度,鼓励老字号品牌年轻化进程,挖掘扶持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特色企业。四是在引导方式上推陈出新,突破固有消费模式的概念限制。如,在打造夜间经济时,还可以挖掘早间时段、晚间时段,以多维度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带动市民健康生活。城市消费疲软的关键是消费信心不足,在提振消费时不能仅就消费论消费,还应重视生产、就业与消费之间的系统性关系。在不确定因素加剧的大环境下,就业不充分极大地制约了群众消费信心。在提振消费时,更要注重打造好稳定的“微气候”,以稳经济、稳就业带动消费自然回暖。
张淑萍
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新消费是主要由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消费关系所驱动的消费,更加强调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打造富含城市元素和文化气质的消费场景。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在各大商场、旅游景点、博物馆、展览馆等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包括夜间旅游景区、夜间视听剧苑、夜间亲子乐园、夜间购物潮地、夜间晚味去处、夜间风情街区等,打造夜间消费网红打卡地,邀请专业团队和相关专家为夜间场景设计光影效果。围绕大型商业区和居民区打造24小时的夜游场馆或廊道,鼓励文创企业参与夜间经济建设项目,形成以科技文化发展为引领的健康夜间生活模式。持续举办“秦淮夜肆”“遇见夜金陵”等主题活动等,打响“夜之金陵”品牌的全国知名度。
殷京生
南京社科联常委,南京大学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结合南京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体现南京城市温度,已成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开发制作《南京养老地图》。通过这一平台,让广大市民更精确地了解养老服务机构,更便捷地获取养老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信息化时代的便利,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周边养老服务设施的信息情况。二是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直观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相关区域先行试点,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三是多措并举开展老年人智慧知识技能培训场景。努力实现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服务做到“应培尽培”,促进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该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手段,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人性化的智能技术应用学习服务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四是大力发展社区医院中医康养产业。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132个社区的健康小屋推广如中医葫芦灸等服务项目,让老年居民体验到“健康就在身边”的温暖服务。条件成熟时,可组织发动市域内中医药专业的师生,全方位对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志愿服务。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 俞又丹 实习生 乔雅萱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程智昱
●市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
●铆足干劲抓项目 全力以赴稳增长!南京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