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轮升级提档后的兴业太古汇可能迎来自身品牌建设的2.0时期

kaga 商业咔
2024-09-07

上一期关于兴业太古汇的调整报告,还要追溯到去年8月,相关阅读:《兴业太古汇调整探班报告(20210811)》,本文为大家来带来该项目近半年的主要动向,同时也展望新年。


时间跨度甚至可以拉开到近两年,该项目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调整方向即通过L1引入奢侈品品牌开启升级提档。


随着近半年IWC、ZEGNA、BREMONT、dunhill、Max Mara、SHANGHAI TANG等品牌的先后开业,撇开内场美妆品牌所在的最佳选址区域,该项目L1奢侈品品牌也逐步占据主要权重,对应的落位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片可放大

能看到目前多数奢侈品品牌选址集中在项目偏南侧区域,中部偏北侧位置依旧维持着开业初期的美妆氛围主导,但从长远来看,品类调整和定位提升应该也已进入到议事日程。

相对于新开业项目更有助于高端品牌扎堆入驻自成氛围,循序渐进逐步提档的已开业项目在奢侈品化进程上显然难度更高。在节奏上需要考虑到新老品牌的开店窗口以及合约期的衔接,在氛围方面需顾忌到不同定位、品类的交替……这一现象在兴业太古汇和万象城两个逐品牌升级调整的成熟项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相对而言类似港汇恒隆广场借助20年改造契机进行一轮全馆大改造在辗转腾挪方面束缚会相对更小。

如果说这两年间兴业太古汇完成的是奢侈品品牌从无到有的阶段,那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就很难仅仅以“又进了什么品牌”来简单判断该项目的调整进程,而是更多需要关注到商场在已经有了这些品牌之后一方面会有什么良性循环;同时相对于开业初期的定位,项目在整体自身品牌调性输出上会呈怎样的走向。

因为纵观上海市场众多拥有奢侈品的商场,恒隆广场、ifc、One ITC、iapm、港汇恒隆广场、尚嘉中心、芮欧百货、静安嘉里中心等,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也都体现出差异化(前滩太古里因为自身尚处于完善过程中),兴业太古汇在开业后的前四年时间,通过强大的branding建设在市场上树立了很强的品牌感——主要体现在市场活动层面的原创性以及品质感。

那么在品牌级次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大牌本身自带的风格和定位权重会对商业项目潜移默化中产生着影响,项目会如何结合自身特性以及目前的品牌资源打造出2.0版的兴业太古汇“场设”,是我个人今年会比较关注的看点。

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忽视该项目另一个比较显著的调整方向——活性的增加,这个活性体现在引入了更多餐饮类新消费品牌,以及类似SoloX等偏体验型品牌的开业。

前两年资本市场火爆的咖啡业态方面,自Peet's Coffee开业、MANNER在地铁廊开出二店后,项目又先后引入了位于L3的Seesaw Coffee以及位于LG2地铁廊的M Stand,近期SoloX又携手代数学家新出炉,外加生加一个位置的泽田本家以及正在围挡中的BLUEGLASS,整个项目中这类适合办公客群以饮品为主的品牌能触及到更多大众消费者并形成更多高频消费,是场内除了零售品牌之外的“新画面”。类似活化空间观感的品牌还包括有L3中部区域基本长期有客的The Cheesecake Factory,以及近期开业的SoloX x HH(HELLY HANSEN)。

点击图片可放大

这些看似非大品类的调整,构成了兴业太古汇在进驻奢侈品品牌之外的另一主旋律,那么上文提及的问题也似乎隐隐有了端倪——该项目至少从近年看并不会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纯重奢商场,但凭借前几年长期积累的话题和活力调性,外加活性商业内容的加持,即使引入重奢品牌,似乎年轻定位依旧会是项目主导的方向。而这点与现今对年轻一代消费者趋之如骛的奢侈品品牌并不背道而驰,那么商场是否能够因此吸引到更多具有共性的品牌,例如如今话题性较强的潮奢类大牌,并且在自身前期品牌建设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升级,应该会是之后两年左右时间的主要关注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业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