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讼法》司法解释解读:微博、网上聊天记录等可作“呈堂证供”
来源:法务之家编辑部
2月4日,最高法正式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并于当日起正式施行。
这部司法解释共分23章,共552条。2015年2月4日,也就是今天开始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介绍,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是内容最为丰富、十分重要的司法解释,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参加起草部门最多、参加起草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最高法17个部门参加起草,历时两年,召开专题论证会、座谈会150多次,它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司法解释。杜万华认为,这部司法解释的出台也是最高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民诉法解释》从六个方面贯彻程序公正:比如到哪个法院起诉的问题,司法解释对专属管辖、地域管辖、管辖转移等作出细化规定,以减少管辖争议和异议。有好多都是新增加的内容,而这些与我们生活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说买卖合同产生的纠纷应该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但是网络购物产生的纠纷哪儿算合同履行地呢?《解释》规定“通过信息网络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以其他方式交付标的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解释》还规定,“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管辖协议,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主张管辖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释》第二章《回避》的七个条文都是新增加的,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适用情形及处理程序,以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另外,《解释》明确了“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判断标准——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都属于“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但是,法律条款中并未对上述证据类型给予具体界定。
这份司法解释明确,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此外,这则司法解释还称,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于电子数据的规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全文。(篇幅较长,最好电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