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这部燃片,每分钟有120击

2018-03-10 乔治大鲨鱼 万达电影生活




一个未被承认的事物要走多少弯路,受多少白眼,穿过多少自我批判才能被听见、被看见、被感知存在和需求?

 

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小万觉得,看过这部电影你可能会有一个答案。

 

来自法国的影片,《每分钟120击》

 


该如何定义它,小万只能说,这不是一部我们通常看到的讲述艾滋病人的电影

 

它远离了煽情,以及用生离死别扩大悲伤。


至于片名的来源,导演说,这是浩室舞曲的节拍,同时象征艾滋病人的心率


片中多次出现的夜店场景,穿插于游行活动间

 

去年的戛纳电影节,影片捧回评委会大奖;今年又拿下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电影桂冠。


更是今年奥斯卡最大的遗珠

 

影片的导演罗宾·坎皮略一度作为编剧活跃在法国的电影界。


他创作的《课室风云》夺得过金棕榈奖,也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课室风云》是一部直击移民学生的影片

 

当时评审们对其评价是:神奇的台词


这一点在本片里依然延续了下来,从第一分钟就能牢牢吸引人。

 

开场的一段会议长戏,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交代了前史,迅速进入叙述。


 

连珠炮般的台词,火力不停。



 

插播一条科普小知识,法语是世界上语速最快的语言,因此这一场戏,在听觉上就格外疾风骤雨。

 

这是名为ACT UP的民间组织的一次例行会议,成员都是艾滋病病人。


而90年代,世界各国都尚未正确看待这种病症。


他们团结在一起,为自己和身边的伙伴呐喊,争取一些社会关注

 

在国外放映时,许多观众也用打响指表示赞美

 

从中我们得知了他们上一次的“行为”:


大闹政府会议现场,喊口号、扔假血袋,把愣住的官员拷在柱子上,混乱又荒唐

 

在投影仪上按血手印

 

其中男主肖恩无疑是最激进的那个,冲在最前面。

 

 

男二内森则是新成员,初来乍到,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观察。


 

影片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自身生活,包括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关系,通通没有交代。


正如电影中索菲说的:“参与进来,就要做好被当成艾滋病感染者的准备。”

 

 

接下来的讨论中,他们计划前往医药公司,比起和政客无意义的角力,大家认为简单粗暴的抗议更加行之有效。

 

毕竟时间不等人,留给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多了。

 

我们通常在电影里只能看到患者求生的状态,对其背后的心态一无所知。


以为病人都伤春悲秋吗?错了,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受痛苦,他们甚至也无暇去顾及公众的目光。

 

这样引起公众注意,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巴黎ACT UP成员面临的困境在于:政府不作为,科研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进展,有针对性的药在境内不一定合法等等。


所以相比起来,一些施压和不友善对待真的算不了什么。

 

到了现在,大家有能力追求更多,例如越来越多国家给予同性婚姻以可能性,而在90年代,对他们来说活下去才是唯一诉求


 

他们在会议间隙,匆忙念下同伴去世的消息,告别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堪比战场上同壕的战友离去,根本无能为力。

 

都说久病成医,协会成员们严格观察着自身病情,阅读期刊,定期交流,时刻关注是否有新药问世。


影片中不乏专业术语和医疗词汇的运用

 

不了解真相的人,从报纸或新闻中了解这个组织的行为,毁坏公物,扰乱秩序,他们嘴上说着“非暴力”,最后却总是被警察带走。

 

 

而了解了前因后果,便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如果仅仅至此,描写一些令人激动的示威活动,它称不上是一部佳片。

 

《每分钟120击》的特点在于极度冷静,没有将这个组织塑造成“完全正确”、“完全理想”的化身。


虽然秉持着同一个理念,但如何行动,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以至于内部也无数次爆发争吵。


一场会议开下来,免不了五分钟一小吵,十分钟一大吵。

 

 

他们的议论如此真切,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原因在于导演本人就曾是巴黎ACT UP成员,因此才能给出一个极其逼真的镜视角



一个小小群体,不见得能靠一己之力推动社会变革,但他们如此无畏的一举一动,被镜头定格下来,才是影片的珍贵之处。


 

我们也许终其一生没有机会为某件事情如此斗争,但却通过光影见证了一群最勇敢的人。

 

今年颁奖季的另一部大热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讲述同性之爱。


很难让人不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对比。

 


那个发生在意大利夏日的故事,虽然甜腻过后也是苦涩,但却远不及《每分钟120击》底色浓烈,现实残酷

 

《每分钟120击》明确的分为两部分,如果说前半部分以协会运动的集体群像为主,偶有个人亮点闪现。


那么以一场激情戏为划分,后半程故事聚焦在因ACT UP而相恋的一对情侣身上,从生到死则是渐入佳境。

 

 

比起前半段的喧闹,回归到这对情人身上,故事变得缓慢。

 

内森并没有患病,因为前男友的遭遇选择加入ACT UP,他本来不需要承担这些冷眼的。

 

肖恩则不对自己的病情做任何隐瞒。



协会去学校分发预防艾滋病的资料,面对不友好的答案,两人用接吻来回答。

 

 

但肖恩一日一日地消瘦,病态越来越明显,内森在医院夜以继日地照顾他。

 

可即使有着爱人的悉心照顾也挡不住急促到来的死亡

 

 

从社会运动到个体情感,《每分钟120击》在争执慌乱后杀了个温柔的回马枪。

 

当然,本片独到之处不只有社会意义可以挖掘


在手法上,导演同样呈现了很多相当精妙的转场,展现了很多用意颇深的意象


例如尘埃在微弱光线中飞扬;


 

例如病毒对细胞的缓慢入侵;


 

例如假血倒满浴缸。


 

镜头语言和故事发展的匹配,也让整个观感有浸入式的舒适。

  

而在小万看来,技法从来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办法

 

在许多将病人作为主角,同时又兼顾正面导向的影视作品里,病人本身总是带着蓬勃的生命力,是和现在的“丧文化”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女主角:一个身患白血病的酷女孩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自己老了,把“佛系”挂在嘴边,甚至开始幻想退休生活。

 

但影片中的这群人,他们是如此渴望活着,并用力去爱


有愤怒就去表达,去争取,有一种飞蛾扑火、纵情燃烧的畅快。


大家在肖恩去世后为他写的讣告

 

结尾,成员们按遗愿将他的骨灰洒向保险公司的会场,堪称“至死的狂欢”。


生命本身的意义不就在这里吗?


它也许会被踩在脚下,也许将被风吹向不知何地,但管他呢。


肖恩的母亲和成员们协商如何分配他的骨灰

 

在列车上,肖恩曾看向窗外景色,对身边人说:


“看到窗外的景色多美了吗?有时候我意识到艾滋是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就像我过的更加激烈,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有了更多颜色,尤其是早晨。”



 

在对待LGBT人群这件事上,电影圈已经从各种正确角度给过切入点了,完成度较高的自然会被反复提及。

 

就艾滋病这一主题,前有1993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故事》,后有2012年马修·麦康纳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两者都在当年的奥斯卡及其他电影节颇为瞩目。


 

而现在这份名单上增加了《每分钟120击》。


作为一部“电影节式”的影片,它提供了另一个角度讲述这件事情。

 

虽然没有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那又怎么样,它本来也不属于众人的狂欢节,它属于每一个为争取权利而发出喊声的普通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

这是漫威10年来最黑的电影


终于轮到有颜值有演技的他们上热搜


凭什么新垣结衣能成为直男“云老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