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2分46亿,它们才是爆款来源

阿呆 万达电影生活 2022-09-24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阿呆
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小万借着东风推荐一波书单。


当然,小万的推荐,自然与电影分不开——


文学名著常常为影视作品提供灵感,好的电影中更是有不少直接改编自优秀的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列举近5年来的爆款文学改编电影,解构其蹿红现象的本质,分享其经久不衰的看点。


准备好,将好书和好片一网打尽吧!



第一部,先聊新作:第92届最佳服装设计大奖获得者《小妇人》

原著《小妇人》首次出版于1868年,马奇家四姐妹正直善良的传奇故事经久不衰;
 
百余年间,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剧也是数不胜数,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改编版本,也每每会有新的内容诞生其中。
 

无数经典之上再度翻拍,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很敢。
 
首先,豪华班底集结已经为这部新作吸引了足够的关注度:
 
西尔莎·罗南、艾玛·沃森、佛罗伦斯·珀和伊莱扎·斯坎伦出演马奇家四姐妹;

“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出演男主角劳里,再度合作“银幕CP”罗南;
 

马奇姑妈和妈妈的角色,则有奥斯卡影后“梅姨”奥斯卡最佳女配劳拉·邓恩出演。
 
更重要的是,这一版本的《小妇人》区别于原著和以往的翻拍版本,首次摒弃了原著线性叙事的方式

通过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方式展开的四姐妹的故事,也让她们的人生走向更加波澜起伏,戏剧性大大增强。
 

不仅如此,熟知《小妇人》故事的观众也会通过预告片发现,四姐妹们的性格和人设也更加深化了。
 
虽然原著在19世纪美国的背景下,已经是一部难得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性意识的先锋作品
 
但在更加现代的语境之下,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显然还想做更多。
 

而那些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一再翻拍,意义就在于此。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这一类型,近些年依然势头强劲,更有不少影片口碑和话题爆棚。

而通过真人化的演绎,将文字重新焕发生机,使作品有了双重维度的特色。
 
半年前登陆内地银幕的高分作品《海蒂和爷爷》,其原著儿童文学作品《海蒂》,1881年首次出版后也有过多个版本的翻拍作品。
 
豆瓣9.2分,位列TOP78

其中尤以1937年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同名电影,和1974年高畑勋拍摄的日本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出众。
 
在这些作品中,海蒂纯良乐观的天性始终闪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很动人。
 

而随着电影视听技术的发展,最新版《海蒂和爷爷》把宛如天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原著中那些文字特殊的生命力
 
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海蒂璞玉一般的性格魅力,也似乎更有说服力了。
 

其实电影诞生百余年,文学作品改编的热潮从未退却,单看莎士比亚文学和诸多经典名著的数不尽的改编版本就也能窥探一二。
 
哪怕就近几年的国内外银幕来看,文学改编电影也有不少值得一看。
 
去年的年度票房亚军《流浪地球》(内地票房46亿+),就改编自刘慈欣早期同名短篇小说。
 

说起来,科幻作品一直是最适合改编成影视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种以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无穷的想象力为基底的文学作品,文字形态时阅读门槛相对较高。
 
而高质量的科幻文学作品,往往有超出普通观众想象能力的专业描述。
 

影视化则可以将这种描述予以更直观而真实的呈现,所以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震撼程度往往胜于文学作品。
 
五年前的高分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就通过马特·达蒙的角色,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且震撼的火星基地。
 

但《流浪地球》与《火星救援》在改编方式上,又有着本质不同。
 
两者虽然都选择与原著同名,但《流浪地球》只借助了大刘原著作品的基本设定:人类建造转向发动机,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在这个基础上,电影《流浪地球》截取了地球途径木星时遭遇危机这一片段,着重刻画了面对全人类在面对这一危机时展开的营救计划。
 

大刘的原著除了对整个“流浪地球”计划详细的描述,更着重刻画了远离太阳系的几百年间,人类社会的变迁与传承。
 
相比之下,《火星救援》倒是选择了对原著更依赖的改编方式:
 
在故事情节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用自己擅长的镜头语言和视觉风格,对《火星救援》做了一次全新的呈现。
 

这也正是大多数成功的文学改编电影能走的两条路:
 
要么是将原著的华彩放大,加诸导演的风格与自我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如《火星救援》;
 
要么是对原著进行切割甚至颠覆性改编,只取部分设定或人物,几乎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如《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

《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大刘的作品《乡村教师》,但充其量算是灵感来源

细数一下,近年来银幕上评价不错的改编作品也有不少:
 
去年最受期待的国产片之一《少年的你》,在原作基础上做了大量改动,展现一场残酷青春物语;
 

刷屏韩影《82年生的金智英》,用散文式的结构和镜头语言最大程度“写实原著”,却也用电影的力量激发了更广泛的讨论;
 

高分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选择将原著中的大量旁白变成电影中主人公欧维的台词。
 
高冷乖僻的形象变成银幕上絮絮叨叨乱发脾气的老人,观众受到的感动却也不比原著少半分。
 

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得到改编,或许得益于它们充足完整的想象力,或者是畅销文学作品自带的粉丝效应。
 
而对观众/读者而言,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当然也提供着完全不同的观看感受
 
文学作品中,有着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有着难以具象化的隔阂。
 
影视剧则可以帮助观众完成想象这一部,把想象直接具现化、影像化,这是影视作品的长处,也是局限。
 

我们倒不如趁着世界读书日,挑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它们的改编电影放在一起欣赏一番。
 
对于文字和影像各自的魅力,和它们如何互补互足,这一定是个不错的机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阿呆往期文章】
点击即可阅读

这场被隐瞒的事故,与99%人类有关

你细品,《清平乐》可不是注水的慢

耽改当道,下一部《镇魂》《陈情令》何时出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