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诺斯
在光影里寻找每个人的精神角落
你不一定看过《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但是大概率听说过这部作品。
它仅用73天就成功打破了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的316亿日元的票房记录,成为日本国内最高票房电影。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的成功离不开原作的火爆,同时也将“列车”这个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元素再度强化。日本网友们亲切地把《鬼灭之刃》的放映场次比喻为“电车时刻表”,足可见火车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新海诚等许多动画导演钟情于在动画中描绘铁道;好莱坞导演擅长在火车上展开一段曲折的故事;而我们中国的导演也喜欢用火车开启一整部电影的序幕。火车与电影的渊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远,甚至在电影诞生之初,两者就被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那么今天,小万就带你坐上时间的列车,好好了解一下代表着工业革命精神的火车,是如何收获众多电影人的青睐的。1895年12月28日,史上第一部电影在巴黎布西纳大街“大咖啡馆”首映。在此后的几天内,咖啡馆放映厅的生意日益火爆,而节目单中最受欢迎的影片便是《火车进站》。当飞驰的火车头从镜头呼啸而过,人们尖叫着在银幕前东倒西歪地躲闪时,一种名为电影的艺术,开始走向世界。
在电影发展的初期,现实生活在银幕上尽情驰骋,人们在电影里记录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记录这些非凡的瞬间。火车作为那个时代速度最快的东西,满足了人们在影像中和时间赛跑的欲望。然而单纯的记录生活很快就使得人们感到厌倦,全世界都在渴望一种全新的类型——叙事体电影。1903年,由爱迪生电影公司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在美国上映,它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部片,也是第一部将火车元素完美融入电影到里的作品。电影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抢劫事件改编,讲述了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影片虽然只有14个镜头组,但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紧张与刺激感,让观影的临场感大大提升。其中匪徒对着银幕射击的桥段,成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镜头之一。可以看出,与之前的《火车进站》不同,这一次,火车从出场伊始就成为了剧情线索,火车的速度使整个影片的节奏感十分紧凑。尽管《火车大劫案》的片长只有十多分钟,但在今天看来依然惊心动魄。这种利用火车来组织电影语言的方法,对后来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就有一代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希区柯克似乎对火车带来的速度感青睐有加,纵观他的作品,火车多次参与了那些慑人心魄的情节和场面,并为故事情节增加表现力度。1938年的《贵妇失踪记》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火车电影”,因为主要故事自始至终都在火车上进行。在1951年的《火车怪客》里奔驰的火车,可以视作是希区柯克为影片量身定做的“情节加速器”,从头至尾牵引着影片的紧张时刻。而1959年出品、被誉为影史必看经典电影之一的《西北偏北》中,一向讨厌拍摄外景的希区柯克,却在火车站拍了大量镜头。实际上,正因为火车空间的纵深的方向性与密闭性,为电影故事创造了特殊的舞台,所以广大的电影人才会如此青睐这个特殊的交通工具。无论是讲述密室杀人的《东方快车谋杀》,还是通过列车诉说阶级关系的《雪国列车》,又或者是冯小刚的代表作《天下无贼》,都在用火车这一元素作为重要的故事媒介。当火车成为重要的剧情线索时,其车厢狭小所带来的压抑气氛和火车行驶时自带的速度感,就会尤为的突出。然而火车在电影中的意义远不止“营造氛围”这一种,它不但继续充当着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还逐渐涵纳了更多更深的意义。但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不同的观众与创作者,就会在不同的“火车精神”上迸发出不同的回忆。火车开拓我们的脚步,电影打开我们的想象,它们都是现代性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诗意精神的载体。希望今后两者能够有更多的交集,不断延展我们看待世界的视野。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