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美国VC开始收缩,就是中国资本大举进军之时

2016-02-23 David Cao+杨琳桦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感谢 F50 创始人、F50 Garage Venture 管理合伙人 David Cao 在硅发布会员跨境直播中的分享,点击《直播预告/F50创始人David Cao讲解美国股权投资平台纵横坐标轴。跨境直播只支持硅发布会员参与,现将 David 分享内容 1/2 与大家共享:




美国股权投资平台纵横坐标轴


我先抛一张图,通过这张图,你们能很快把握到 Lynn 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内部做的一个竞争对手分析图。




这里的纵坐标,是指资金规模大小,从底部小规模投资额度,到最上面大投资额度;横坐标,则指创业公司成长阶段,左边是 “Pre-Seed”,一直到右边 “Growth Stage” 阶段。

 

这样一个坐标轴下,你去看里面 9 个主要玩家。YC 不是股权众筹投融资平台,但因为它在硅谷线下孵化和加速器里是个绝对垄断,我们也把它放这里;左下方区间,两个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它们虽不进行股权投资,但也涉及智能硬件或其他品类一些资金筹集方式,所以我们也把它放这里。

 

中间较密集部分就是这几个玩家:AnglList、500Startups、FoundersClub、OneVest 和 CircleUp。


我们则在“中间部分+右上角部分”。其中,右上角 “F50Syndication” 是刚推出新产品,即 “F50 合投”,主要针对资金额偏大、项目已处 “Growth Stage” 的创业公司,而不是之前相对资金金额较小,然后偏早期创业公司。

 

具体分类我简单说下。如果就经营模式:一种是大家熟悉的 Syndicate 合投,最著名有 AngelList 。这种模式下,“领投人”带来项目并提供各种项目资料信息,然后“跟投人”抱团投资。后期监督和管理,由领投人负责,平台协助。这种模式的一些特点:1,Deal sourcing 即案源,由“领投人”承担,因此项目质量全看“领投人”会不会把最好 Deal 拿出来;2,项目普遍早期,风险较大;3,平台较开放,一个注册用户想看到细节非常方便,对创业公司有风险;4,平台只提供基础服务,本身对项目参与较为有限。

 

另一种是基金模式,平台负责成立并管理小型基金,投资人作为 LP,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即可。后期由平台负责监督和管理投资。典型如 DreamFunded,特点:1,Deal Sourcing 即案源由平台负责,整个流程,投资人只要面对平台即可;2,平台较封闭;3,平台会做 DD;4,平台负责详尽的服务。


但这些特点都不能作为“非黑即白”判断条件。有些平台提供“混合”服务如 FundersClub,它们在鼓励用户介绍项目同时,自己也会找项目,所以有自己管理的基金,也有领投人管理的 Syndication。


而如果是从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去看先说下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AngelList。它们是一个几乎完全开放平台,其目标用户: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可免费创建公开档案,并互相“关注”。就这点来说,有点像简化版的针对创业生态圈的 LinkedIn。建立在这上面的,是著名的它们的 Syndicate 功能,也就是让投资人利用免费公开档案,去吸引大量正寻找好项目的投资人,与其合投。这里的投资人,不仅仅是 AngelList 上活跃天使,还包括大量投资机构,包括“中科招商”这样重量级的。目前 AngelList 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行业普遍的 5% 的 Carry。

 

所以这样来看:AngelList 对创业者,是个免费展示和招聘平台,对投资人,则是个找项目寻合投的平台,两者基础,都建立在大量公司数据上。其实 AngelList 在积累这么多生态圈玩家数据后,可以提供服务很多。目前仅为开发者提供免费 API,相当一个创业圈数据库的存在。所以 AngelList 虽然是最早做股权众筹的平台,但未来,它可以利用数据和用户量优势开发其他业务,而不止局限于众筹。


目前 AngelList 在大规模扩张的业务是招聘,因为那是它们未来很重要收入渠道,我这里主要是指“现金流”收入,即一些创业公司付钱后,它招聘需求排名会较高,有些人看到后,会加入到这个创业公司,主要是 2-10 个人规模的创业公司在发布招聘广告,如果交易达成,AnglList 会获得一个交易分成。


那相比 AngelList 的开放,FundersClub 就显得封闭很多。它们是纯粹股权众筹产品:平台审核做 DD 保证项目质量;平台管理各个项目基金;注册投资人只能在列表里挑选项目问点问题;平台上没有“创业者”这个用户角色。


所以他们量小,从 2012 年成立到现在,大概有 170 个项目完成 $52M 的融资。相比,同年成立的 AngelList 已帮助 399 个项目完成融资 $150M 有一段差距。FundersClub 收费模式主要也是 Carry。对多数项目是 1-30% 不等;对 Multi-Company Fund 来说,还有额外 0.25-3% 管理费。


各种模式优劣势及对比


AngelList 已占硅谷所有能拿到融资项目总数 25%,这是任何一个基金做不到,也就是平台效应达到的效果。那么 AngelList 优势和劣势?其它玩家优势和劣势?我的回答是:很难说哪种模式好哪种不好,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项目质量”和“项目获取成本”的 Tradeoff;另一是,如何定位平台角色。

 

AngelList 做的是撒大网、开放社区、自由交易,优势是:虽不能保证质量(因为最好项目一般不会拿出来分享),但它这种模式获取单个项目成本很低,并能聚集大量生态圈玩家;FundersClub 等则是另一种玩法,它做的是专一定位投资人众筹平台,提供高质量项目和功能单一产品,帮助投资人解决投资中重要、但琐碎的事。优势是:节省投资人挑项目时间。


他们各自覆盖市场重合度很高,Syndicate 和 Fund 针对的投资人,基本都是个人和小型机构投资者,针对项目基本都是处天使和种子阶段的。收益和风险并存。


F50 在坐标轴中位置? 


F50 合投服务就是免费给低端众筹,最接近模式是 FundersClub 和 OneVest,只不过,F50 将服务免费化了。F50 同时还向中后期创业公司提供众筹服务,目前这部分还没有竞争对手,也就是我刚刚开始抛出的那张图的右上角部分。

 

如果从功能上说,应该说 F50是早期孵化器、加速器和早期众筹平台的下一个阶段,目标是:帮助从这些机构毕业的企业,和不进入这些机构的企业,能得到全球的战略性投资。


各阵营玩家合作空间


这个问题可以从生态圈各玩家需求看。一个好项目从孵化器毕业后需要什么?投资人和服务。这时,F50 合投平台就可以帮这些项目加入我们创业者社区,向庞大投资者网络展示寻求融资,其中包括天使个人、“微 VC” 和面向早期项目的大型机构等。

 

当然,这些好项目也可以选择其他合投平台如 AngelList 或 FundersClub,但我们也可以合作。那怎么办到?假设这些项目完成融资了继续发展,到 Growth Stage 。此时他们急需比之前更多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产业资源的战略投资者,怎么找?


“F50 Syndicate” 针对的,就是这些证明了市场和收入的发展型项目,为其提供筛选过的专业和战略投资人,帮其过渡到后期。到后期,众筹市场也有专业针对 Pre-IPO 项目的平台,比如 DreamFunded。

 

所以,你看一个项目从诞生到 Pre-IPO 生命周期里,F50 可以覆盖“早期和发展期”的融资事件,所以我们跟其他玩家都有合作可能。具体案例我举两个,一是 Knightscope,他们从 Plug and Play 毕业,后来被我们平台选中;另一是 Voke,他们从我们和盛景联合举办的全球创新大赛出来的项目,后来被英特尔选中,这是典型的国际合作例子。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类似项目,也是从硅谷著名孵化器毕业或天使投资人投资过的项目。


与 YC 合作可能性


刚才 Lynn 问到一个比较尖锐问题:为什么不和硅谷最有影响力孵化器 YC 合作?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不是说不合作,是时机不成熟。YC 在线下孵化和加速器里是个绝对的垄断。所以优秀的 YC 企业,很快就得到融资了。

 

可以想象:YC 就是个线下众筹平台,领投方就是 YC,他们邀请其他投资人一起合投。优秀企业在 YC 内部,就已得到消化,这时到 YC 外融资企业,他们往往就是遇到困难和挑战的公司。我们选中的有三家公司,进入 YC,我们自己投了一家两家是进入合投平台的,另外还有 6、7 家 YC 毕业公司,进入我们合投平台。在 YC 体系里不够优秀的公司,在体系外很难找到钱。


对于我们,我们希望找到 YC 的 Winner 而不是 Loser,这样就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短期内,我们跟 YC 切合点不是很强。我认为,等一年后 F50 真正成为全球性公司后,会跟 YC 合作会比较强。


其它用大数据挖掘出的新兴平台

 

实际上不止硅谷,整个北美还有全球都出现大量股权众筹平台。我稍微列举:比如 OneVest,它现在跟 1000angels 合并,跟各大高校合作,为创业不仅提供众筹融资机会,还有专门团队,通过“网络研讨会”和“线下活动”方式,帮助进行市场推广;还有外包 DD 工作,给第三方 Crowdcheck 以节省成本和 Ranch 投资人放心,并为投资人提供 Portfolio 的管理工具。


再如 CircleUp,它本质上跟 FundersClub 模式一样,但目标项目是偏向非技术类的传统行业,比如食品、服装、运动产品、个人护理等;还有 Gust 是美国天使投资人用得比较多的,它除传统众筹外,主要业务其实是投资管理;StartEngine,前身是个加速器,众筹是它们新产品,所以他们还能为创业者提供诸如“办公空间”和“导师”等额外服务。

 

再如 AlumVest,它尝试把众筹项目 sourcing 建立在受信任的校友网络上;Seedrs,是个在伦敦和旧金山都有办公室的跨境众筹,主要针对英国和欧洲项目,成长挺快,从一开始 £22M 和 110个项目,到去年累积到去年的 £64M 和来自 24 个国家的 340 个项目;再如 EquityZen,严格意义讲,它不算股权众筹,因为只提供二级市场 Shares 给投资人加入的 SPV,没有帮项目融资,但从交易角度说,也是众筹。


总体说一个明显趋势就是自 AngelList 让股权众筹火起来,各新兴平台创新主要集中于“平台功能”和“目标项目”上。有些平台,开始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众筹外的其他功能,包括空间和投资管理等;有些平台差异化项目选择,比如非技术传统行业或者只做医疗,还有针对 Pre-IPO 的和只做早期等。就像一个创业核心思想一样,找到自己最擅长的 Niche,做到最好。


中国风投大举进军之时


Lynn 刚才问她听到一种说法:这两年 YC 被传闻非常欢迎中国项目,因为中国项目拿到新融资即获下一个接盘者通常较快,整个美国投资界是不是这个情况?这里主要原因其实是:中国这些战略投资人,不仅带来资本,还有战略行业资源和市场。

 

我半年前,就跟很多朋友讲:美国经济收缩之时,就是中国风投大举进军之时。当美国 VC 开始收缩,投资人开始保守,创业者对中国资本就会更加包容。1 年多前很多中国投资人问我:美国人不喜欢中国的钱,这个确实是,2-3 年前是这样,但现在已大幅改变,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投资人能引进大量战略资源和战略投资人。

 

具体案例,中科招商大手笔投资 AngelList 可能是个里程碑,其它案例比如包括像华山资本,这两年都有在和美国很多机构合投,其实我看到情况:中国  VC 在海外出海很多。再举个例子“天使汇”,这半年也在跟进 YC 孵化器投资的一些项目,就是他们开始有机会跟投 YC 孵化器项目了。


这里 YC 的项目要拿谁资金,YC 不是家长,它不会干预,YC 目前官方态度是:我欢迎所有资本。所以这里不同点在于:如果是 2 年前,你中国资本要进入这些项目,你根本没机会,因为这些项目,他们会更倾向拿美国人的钱,但现在美国人或者说美国投资机构,他面对项目时,他稍微犹豫一下,中国资金它就进去了,创业团队就拿中国人钱了,是这样一种情况。


对美国早期资本市场看法


我认为美国现在处于调整期,天使轮融资额和退出数量在下降。对基金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是说:这个时间点,对需要新融资的基金不太好,会比较难融到钱;


但对已有资本的基金是好事,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可以容易选中好项目。所谓“买方市场”就是由投资人主导的市场,因为以前在硅谷,会说创业者比较强势,他们拿投资方面会有比较大主导权,但现在情况是“买方市场”。


对美国市场的预测,我觉得非常难判断,这个市场变化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早期投资会回归理性,对优秀创业者来说,其实是好事,因为不会面对各型各色“模仿者”等投机的人,市场也会相对更加健康。


整体说就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资本投资额减少,逐步进入“买方市场”。但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资本寒冬是个周期性的事,我认为这是周期性回归理性,我相信:随着创投环境降温,更有利于投资者以更低价格找到下个独角兽。具体细化到估值:优秀企业估值,它还是下不来;但那些因泡沫催生的创业公司,估值会有清洗,投资人也会更喜欢那些抗风险性强、整个框架构建比较健康的项目。


华人创业退出会大规模爆发

 

过去 10 年华人创业退出率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增长曲线太复杂。说实话历史上华人创业退出率很低,不过我预测这 2-3 年退出率会大规模爆发。最主要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前来海外买资产的上市公司规模爆发,同时也就带来海外并购行为大规模爆发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相对它还是比较喜欢会讲中文,并能适应中国文化的创始人及这些创始人公司,这样创业者会容易通过这些上市公司退出。

 

这个时间点,我在硅谷感觉是:一年前开始;然后,大概近半年,开始有真正小规模并购行为,但到 2016 年,我预测会迎来真正并购规模上大爆发。因为做并购,它需要一个时间长度,去看项目和做决策。那到 2016 年,它看得已经差不多。


实际上,我们也看到 F50 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国上市机构在那看项目。目前,这个数目已有 50 多家,包括像猎豹、空中网、苏宁、海尔、还有些和智能硬件相关公司。另外还有 BAT,百度和腾讯高层都来参加过我们线下活动。他们来参加,其实也就是在看合适项目,因为上市公司一般不会投资很早期项目,但当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战略机构者会去接盘。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后值得专门讲一讲。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资本出海造成。因为这些中国资本到美国,他们投资了一些华人项目,然后他们作为一个投资人,会去为这些项目退出“穿针引线”,去帮他们退出。所以也就是说:一是下游中国上市公司接盘行为;另一是这两年上游中国资本推进,共同造成中国海外华人创业项目之后会获得退出的大规模爆发。


海外华人创业团队自身素质提高这个问题,美国市场坦率说,华人创业能力还是要远远低于美国人。美国市场种族创业成功排名大概是:第一,美国人;第二,以色列人;第三,印度人,但这两年从“绝对值”看,因为各种孵化器、加速器及培训班崛起,华人自身创业能力绝对是有提高的,而且,这个能力提高是一个逐年大幅上升情况。


PS:想与硅谷分享嘉宾互动交流?想即刻收到硅发布跨境直播全文 PDF?我们的跨境直播只支持会员参与。如何成为“硅发布会员”?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入会流程。


 

 长按二维码,关注硅发布文章


PS:点击相关阅读《吴碧瑄口述中科招商4000万美金投资AngelList来龙去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