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股权投资!!!

马靖昊 马靖昊说会计 2022-10-12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或者“权益法”进行核算,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有控制权,决定了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1.成本法,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一般情况下,控股50%以上~100%认为有控制权。在成本法核算下,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权益法,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认为,持股20%~50%间属于有重大影响,但低于20%也有可能属于重大影响,比如有派出人员、高管、行业影响等等。采用权益法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出现了会计政策变更,比如同一笔长期股权投资,本来是成本法核算,却改为权益法核算,那就要小心了。可能会是上市公司经营亏损的扩大,利用这种会计政策的变化挽回亏损以盈利。

【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简单来说是个“三段论”。
在数轴上截取三个区间:
  • 1.持股比例[0,20%],即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且为上市交易,采用金融工具准则核算;

  • 2.持股比例(20%,50%],即实施共同控制或形成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

  • 3.持股比例(50%,100%),即实施控制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核算。
请叫我梅仔仔_:为什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缩小了?
马靖昊:对被投资方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投资方承担的是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而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投资方承担的是投资资产的价格变动风险,因此,原由《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其核算被调整为由《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范。
【财务造假的一个重武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这是财务造假的一个重武器,且往往披上合法的外衣。比如,成本法转权益法当期,可能会造成投资收益的大幅度增加。
举个例子,A公司原始投资51万元,持有某初创公司B的51%的股权,B公司估值100万元。后来B公司引入新的投资方,投后估值1亿元,A公司此时持股比例被稀释至50%,因为持股比例下降了1%,导致A公司失去了控制权。
根据准则规定,此时A对B的投资需要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按新的投后估值,A公司持股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权益法下初始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为5000万元,不考虑持有期间的损益变动,其与原投资成本51万元之间的差异4949万元可以一次性计入投资收益。
此时我们看到,一个点的持股比例变动,会造成利润的大幅波动,可以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转换是调节利润的一件重武器。
一光年z:报告马老师,18年雅戈尔年报就是通过类似的手法增加利润。他是去二级市场多买了200股,然后把中信银行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调成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利润表瞬间与中信银行股价脱钩,雅戈尔的利润表的到大幅改观。
马靖昊:是有这么回事。
万紫千红的红_15:这中间的学问太大了,会玩儿的可以玩得天衣无缝。
马靖昊:再告诉您们盈余管理的三个秘笈:
  • 1.开发支出资本化,本质是将费用当作资产进行了处理;
  • 2.商誉减值测试,本质是利用减值技术本身存在的巨大估计空间;
  •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转换,实质是通过股权比例或董事会席位的调整,非常容易通过公允价值重估创造出巨额的账面投资收益。
【如何利用长期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出让股权】根据A股年报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近年来经营效益不佳,甚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是依靠巨额的投资收益才挽救了利润表。这怎么实现的呢?
就是这些上市公司通过“老朋友”(这样就可以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收购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然后为上市公司贡献巨额利润,这是长期效益不好尤其是濒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的利润表自救手法。
看淡世事沧桑:还有辞去公司董事,变成非控制企业,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算投资。
文刀叨_曦城刘:商誉反着来,大价钱买老板“自己”的东西。
【将小额持股变换为联营企业】甲公司本来对乙公司是小额持股,乙公司的股权属于甲公司的金融资产,但甲公司通过少量增持,将乙变成联营企业,这时甲公司拥有的乙公司的股权就变成按照权益法核算。改变核算方法后,就产生了一个确认账面价值的问题,如果买价<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则后者就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所以,当乙公司股价破净时,甲公司就可以少量购买增持乙公司股份,将乙公司净资产与股价之差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提升当期利润。

【警惕将商誉隐藏起来】一家上市公司并购一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是按照上市公司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多付了钱,也就是买亏了,就确认为商誉。由于商誉常常暴雷,投资者目前对商誉都保有一颗警惕的心。因此,有些上市公司通过评估机构调高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将大部分商誉甚至全部商誉隐藏被并购方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中,导致购买方长期股权投资数额中看起来包含的商誉很少甚至没有。其实,多付的钱,也就是商誉一直在那里,只是隐藏起来了而已。

peilei9999:评估一直是最大的笑话。
西安路晓华:总的来说,不靠谱的管理层总有办法欺骗股东。
lyb195910:收购方想要什么结果,出让方就可以通过评估来满足收购方的要求,评估就是非常不客观的毛估估。
麦迹笔记:经常干的事

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财务逻辑,如文章得到您的认可,希望您看完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谢谢。



推荐阅读

高分红可以治理财务造假 ?!

庞氏工资!!!

颜值本身绝对是一项资产!!!

让企业家勇于扩表吧!

销售费用率改称为“销售难度率”,更便于理解!

吹牛皮造假,要缴税,牛皮吹破后,按照政策规定是可以退税的

固定资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