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的5年丨安阳县吕村镇东铁炉村:摘掉“穷帽子” 脱贫有真经

2017-06-22 安阳日报新媒体 安阳日报

提示:点击上方“安阳日报”一键关注


脱贫攻坚·记者蹲点


东铁炉村的脱贫经


《安阳日报》记者刘博 王韵涵:脑子活络、民风淳朴,这是外村人眼中的安阳县吕村镇东铁炉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多年来一直扣着顶“穷帽子”。大街小巷道路年久失修,家家户户门前污水横流,贫困群众致富无门。经过精准识别,东铁炉村贫困户67户、240人。2016年,东铁炉村的喜事一件接一件——路修了、灯亮了、村容村貌变样了,就连30多年未修的村小学也重建了,56户、211人实现脱贫,东铁炉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人们都说:东铁炉村脱贫有真经。6月20日,记者到东铁炉村蹲点采访,一探究竟。




村舞蹈队正在排练舞蹈


精准施策刨穷根


水泥路平坦宽敞,行道树郁郁葱葱,路两侧新修的排水沟解决了全村污水排放问题,家家户户的院墙粉饰一新,街心主题公园设施齐全、环境宜人。


 “这里真是贫困村?”来到东铁炉村,眼前的场景让大家心中生疑。该村村委会主任宋国利坦言,变化是从2015年8月市纪委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文喜来到村子后发生的。


东铁炉村是安阳县东部典型的农业村庄,全村640户、3120口人。原先村内环境脏乱差,无任何集体收入。


如何才能快速改变贫困村脏乱差的面貌?杨文喜和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整村推进资金70万元,新修道路1600余米,栽种绿化树600棵,修排水沟3000余米,墙体粉刷20000平方米,村容村貌大变样;协调环卫部门解决自卸垃圾车两台,安排专人清理垃圾,设置垃圾箱65个,村里乱扔垃圾的现象从此改变。


在走访调研中,杨文喜发现,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村小学年久失修。在铁炉村小学当了12年教师的陈雪珍最有发言权:“学校总共6个班,分散在四五个教学点,教学点多是租用村民的民房,阴天下雨,难免会漏水。学校所处的位置地势低,不管下大雨还是下小雨,雨水都会倒灌至校园内,学生根本无法出入,到了雨季,学生们上课总是断断续续的。”


杨文喜积极争取教育扶贫项目资金284万元,建设教学楼和综合楼。如今,250名学生已经搬进了新建的教学楼。“我喜欢这样的新教室,宽敞、明亮,夏天热了还可以开电扇。”六年级学生牛梓帆高兴地说。


这些问题解决后,杨文喜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扶贫上。经过反复调研,他们决定利用丰富的日照资源发展光伏产业。说干就干,他们在村委会的屋顶上建设了14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使全村路灯用电有了着落;投资52万元建设65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每户可增加收入830元。为了切实保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村“两委”还积极引进来料加工项目,协调天源农业有限公司为村内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新修建的教学楼内,老师正在辅导学生


对症下药解民困


晌午时分,太阳高悬,温度已经飙升至36℃,豆大的汗珠顺着杨文喜的脸颊滑落,滴在水泥地面上,瞬间就干了。


“杨书记,进屋吃饭吧。”见杨文喜来了,贫困户刘小芹的儿媳妇任丽芬热情相迎,在她的脑海中,去年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去年,刘小芹突发脑梗,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后来身体虽有恢复,却依旧行动不便,还丧失了语言功能。从此,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外出打工的儿媳妇只好回家专心照料婆婆,全家老小全靠儿子一个人的收入维持。屋漏偏逢连阴雨,大风吹翻了刘小芹家的院墙。大雨过后,她家的房屋多处漏雨,院子里的土路泥泞不堪。杨文喜和帮扶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利用“六改一增”资金帮助刘小芹家维修了院墙、硬化了路面、维修了房顶、添置了家具,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大娘,最近身体咋样?”杨文喜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刘小芹的身体情况,看她还需要什么帮助。


“俺妈最近身体尚可,就是离不了药物。村里时常给俺介绍零活,让俺既能照顾婆婆,还能增加收入。”任丽芬说。


杨文喜随即对刘小芹说:“大娘,您保重身体,过两天我再来看您。”


离开时,刘小芹家执意把大家送到大门口,对着大家远行的背影费力地挥手告别。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大家来到王海青家。说起王海青,街坊都知道,他娶了个贵州媳妇,叫刘必珍。刘必珍虽说已经嫁过来3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就办不了新农合,一旦生病,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杨文喜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吕村派出所民警,得到的答复是需要刘必珍到贵州老家开证明,可刘必珍没有身份证,没法购买火车票,加上长期患病不能长途旅行,根本没法回老家开证明。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了“死结”。杨文喜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建议民警通过网络和贵州那边的派出所对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解决问题。4个月来,杨文喜多次奔走协调,终于使刘必珍“黑户”变“白户”。刘必珍逢人便说:“杨书记是俺的大恩人,是他帮俺办好了户口。”


东铁炉村村委会主任宋国利说,自打杨书记到俺村后,这样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正在施工的铁炉村小学


移风易俗树新风


6月20日19时32分,当夕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洒向村西头的廉政文化广场,安阳县吕村镇东铁炉村的夜晚欢腾起来。


动感的音乐响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随着音乐舞动。虽说有些人的动作僵硬,看起来也不怎么整齐,但大家的那股认真劲儿和高兴劲儿让人看了欢喜。


“记者同志,你们过来一起跳啊!”舞蹈队的组织者毕金红向记者吆喝道,围观的群众也跟着起哄。


“大姐,舞今儿个俺就不跳了,咱聊两句,咋样?”


“中啊,聊两句就聊两句。”毕金红笑着走了过来,舞蹈队的成员也跟过来凑热闹。


“咱这广场咋样?”


谈起广场,毕金红说:“白天,大家要么在田里干活,要么在外打工。到了傍晚,大家都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别提多高兴了。你看,这音箱还是杨书记给配的。”


宋国利接过话茬:“自打杨书记来俺村扶贫以来,村里的变化真不小。他跟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资金28万元,建起了廉政文化、传统文化和法制文化3个主题广场。现在,这些地方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夜幕降临,村民逐渐散去。灯光下,廉政文化广场上“树文明新风”5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杨文喜深知,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去年,传统文化广场刚建成,不到一个月,悬挂在广场墙壁上的“新二十四孝”宣传画就遭到破坏,杨文喜有些失望,这该咋办?于是,他争取资金更换了宣传画,利用定期开展的“三会一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学习,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同时在东铁炉村的大街小巷挂起文明标语,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去年7月,村民牛新堂的女儿牛晓晓患了白血病,乡亲们得知情况后,自发组织捐款,仅一天时间,就筹集善款12700元,连一些贫困户都慷慨解囊,奉献自己的爱心。


在精准扶贫中“种”下的文明开花结果,托起了东铁炉人的幸福生活,改变了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如今,文明如同一股爱的暖流,默默地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相关链接:




编辑/付亚丽 审核/李中华

新闻热线/0372-2561290 2561263 2561254

投稿邮箱/ayrbwww@126.com

更多内容详见《安阳日报》《安阳晚报》

《安阳网》《河南手机报安阳版》及相关微博、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