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弱化、人车拥堵、垃圾成堆……传统农贸市场如何守住“菜篮子”?

2016-08-23 海丝商报
        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农贸市场为成百上千的摊贩提供了场所,更是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然而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农贸市场往往是“脏乱差湿”的模样,夹杂着一些难闻的气味。因此,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到大型连锁超市购物。


  南安拥有12个国有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时代变迁,农贸市场设施老化、管理弱化、人车拥堵等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诟病。
  记者从南安市市场服务中心了解到,南安将对国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已确定4个市场为第一批改造升级对象,并拟定了方案。

问题 

12个农贸市场各有“顽疾”

  
排水沟太小  电路设施老化

  很多市民走进一处农贸市场,往往第一个感觉是无处下脚,地面上污水横流。
  日前,在溪美第一市场,记者看到一家水产铺,摊主杀完鱼,将鱼内脏归拢之后,又用水冲刷了地面。这些血水并没有排往下水道,而是慢慢蔓延到路面上,过往的行人面露嫌恶,“花式”跳过这段路。
  “我也不想做这种讨人嫌的事,但是排水沟太小了,漫到路面很正常。”水产铺的摊主说,只有夜晚收摊之后,农贸市场的路面才有干燥的时候。
  记者了解到,南安12个国有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设计的排水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
  此外,电路老化问题也是市民和摊贩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几乎每个店面、摊贩都要用到电,水产以及一些冷冻食品店更是用电大户,而市场内的电路这么多年都没改进。”官桥农贸市场一陈姓摊主说,很多人为图方便,从其他地方拉条电线到摊位,导致市场内电线纵横交错。
  陈先生还说,4年前,农贸市场内发生过一起因电路问题引发的火灾,所幸及时扑灭,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而这样的状况在溪美第一市场等地随处可见。
管理弱化摊贩  占地经营成疾

  日前,记者在金淘农贸市场看到,近一半的摊位被闲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内的过道、沿街的道路摆满了摊位。
  老魏在金淘农贸市场上做了近20年的面点,从一开始的小摊位拼搏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店面。他告诉记者,金淘农贸市场刚建立的四五年里,市场井然有序,所有的摊贩都在指定的区域内摆摊。然而好景不长,活禽区、食杂区、肉类区、水产区的摊主渐渐往过道迁移,有些“游击”小摊主甚至在马路两边“扎营”,时间久了,这些功能区就闲置了下来。
  “最严重的时候,马路边占道经营的绵延200多米。”老魏说,这给过路的车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老魏说,金淘农贸市场是由梅山市场管理站管理,然而由于距离远,监管难度大。“市场建立之初,管理还是到位的,然而时间久了,管理就逐渐弱化了。”
  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不仅在金淘农贸市场出现,记者发现,英都农贸市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农历“逢四逢九”的墟日,问题更加突出。
  “摊贩、顾客将道路堵得满满当当。”家住英都农贸市场附近的洪火星抱怨,这条路通往镇政府和小学,耽搁了不少上班、上学的人。
人车拥堵 顾客『寸步难行』

  在走访农贸市场时,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堵堵堵”。在市区两个市场,记者发现,很多市民为图方便,直接将电动车、摩托车开进了菜市场,让原本狭窄的市场通道变得更加拥堵,百来米的市场通道走出来就要花费10来分钟。
  记者看到,一些蔬菜摊位占据了大半的路面,部分前来买菜的市民将车停在路边问价购买,加上摊贩运货,让只有两三米宽的市场通道变得拥堵不堪。
  “高峰期人车夹杂,车辆更是寸步难行。”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虽然市场外加设了停车位,但要多交一两元的停车费,加上一些市民为了方便放东西,所以选择直接将车开进市场。
  “路上拥堵,居民的车子开不过去,只有拼命摁喇叭,路人才会勉强挤点缝隙给车子过,每个早上都过不了清静日子。”溪美第一市场附近有多个住宅区,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每天清晨市场“开张”后,喇叭声几乎不会中断,实在是折磨人。
垃圾堆积成山  垃圾站形同虚设

  “不知是谁将大批垃圾堆放在市场外,周围住着许多住户,只能常年忍受臭味。”在金淘农贸市场,附近居民向记者反映,市场几近荒废,市场旁边的垃圾“堆积成山”,已经近两年没清理了。
  而在溪美第一市场,垃圾站形同虚设,很多商户直接将垃圾堆扔在垃圾站外。记者看到,垃圾站旁堆积着鸡毛、鸭毛、烂菜叶、塑料袋等各种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买菜的市民大多掩鼻通过。炎炎烈日下,一名清洁工正用铁锹艰难地清理着地上的垃圾。
  “这些垃圾量大,平均每天要运三四趟,每趟要清理1个多小时,十分费劲。”清洁工说。
  记者走访南安12个国有农贸市场发现,除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外,各个市场的其他问题也层出不穷:位于水头的侨尾市场已经闲置,无人经营;洪濑市场摊位共有350个,实际经营106个,存在大量空位;金淘市场已经无部门管理,2015年仅收取摊位费3000元,入不敷出;官桥市场、仑苍市场店外店、摊外摊、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官桥市场、水头市场、石井市场排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探索 水头市场尝试“农加超”模式
  如何让农贸市场摆脱“脏乱差湿”的形象,改善购物卫生环境、商品品质?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早在2003年,水头市场就应用“农加超”模式,打响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第一枪”。
  2003年,水头市场二层摊贩迁往一层,腾出1000多平方米,改由佳龙超市入驻,希望借优质的服务、整洁的环境吸引转移消费群体,转变水头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模式。
  “刚入驻就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超市的营业额一下子跃居全市前列。”佳龙超市店长刘科表示,“农加超”这一模式显然是成功的。
  “超市与农贸市场既有竞争也有互补的关系。”刘科说,虽然超市生鲜活禽类产品的销售与农贸市场无法比拟,但超市胜在产品多样、品种齐全,而且一些生活用品是农贸市场所没有的。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个居民都表示,他们可以到二楼买油盐酱醋,再来一楼买鸡鸭鱼肉蔬果,一站式购物非常方便。
对策 4个市场列入首批改造升级对象
  “国有农贸市场的改革是必然的,这不仅能盘活国有资产,还能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昨日,南安市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黄凌波对记者说。
  早在今年1月,刚刚到任的黄凌波就开始酝酿改革计划了。黄凌波将每个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制成一个表格,并召开了内部会议。会上不少人反映,改革太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没钱,“一个市场要改造升级成功,可能要好几百万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黄凌波想到借鉴其他地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成功的案例,引入有经验的公司对农贸市场进行运营管理。
  黄凌波表示,目前已经确定将溪美第二市场、梅山市场、英都市场、金淘市场列为第一批改造升级对象。其中,溪美第二市场与金淘市场的升级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完成。
  根据规划,溪美第二市场将与一家开发建设农产品流通平台的专业服务性公司合作,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重新设计装修,力图打造“星级”农贸市场。黄凌波说,改造后的第二市场,不仅有农产品交易功能,还兼具农产品科普博览功能、行政与广告等其他功能。
  此外,可供市民选择的农产品品种将更加丰富、多样,市场内除了销售南安特色农产品,合作的公司将积极引进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各区特色农产品进场,尤其是输入量较大的绿色农产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而金淘农贸市场,针对目前管理难的问题,市场服务中心计划将管理权交给当地镇政府并引进第三投资方进行合作。黄凌波表示,目前计划将原有的4座一层建筑拆除重建,建成1座3层建筑。其中,一层仍为农贸市场,保留瓜果蔬菜、水产、活禽等农副产品日常交易功能。二层为生鲜超市,提供包装食品、水果、食杂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区域。三层为日用品平价超市。
  “这是一种‘农加超’的模式,相信能够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的需求。”黄凌波说,如果第一批项目改造升级成功,今后其他市场也将复制这些成功模式。


本报记者 苏明明 赖香珠 李想 文/图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南安海丝泛家居海外体验中心有望在印尼落地

2、南安启动家风家训(族训)和乡规民约征集活动

3、标新立异丨官桥镇给初中优秀毕业生送三本书当毕业礼物!你猜猜看是哪些书…

4、青商在线丨黄添进:要投2000万打造城市“新客厅”

5、智障男孩被困泥潭拒绝救援,危急关头,母亲说了这句话……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