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佳灿:医者仁心写大爱

2017-03-07 海丝商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023udxm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近日,一条中央电视台长达21分钟的人物专访——《苏佳灿:伸出双手传递爱》在南安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传播开来,主人公苏佳灿就是咱厝人。


  苏佳灿是上海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记者在联系上苏佳灿之后,得到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近期,苏佳灿将组织上海医疗专家来南安,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义诊。


“军医是我从小的梦想”

        

        苏佳灿出生于南安康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从小苏佳灿就立志当一名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而他的父亲也打算将他培养成接班人,因此从5岁开始,父亲就让苏佳灿每天早中晚背诵《中药汤剂》,背不下来不允许他吃饭。


  苏佳灿老家附近常常有部队扎营拉练,那时他就喜欢上了那一抹绿。“我至今仍记得解放军叔叔给我吃的馒头,味道好极了。”苏佳灿说,初中时在了解了“红色尖刀连”的英雄事迹之后,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情结——将来也要穿上绿色军装。


  “学霸”苏佳灿是1994年南安市高考理科状元,他的成绩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近50分,不过他没有选择这两所名校,而是选择了黄浦江畔的军医成长摇篮——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作为他的第一志愿。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选择纷纷来劝他,而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父母也尊重我的决定”。


  整个大学5年,他读了约10米厚的书,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参加研究生课程。每天骑行40分钟,每周4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5年的时光,直到博士论文完成,他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


  图书出版之前,苏佳灿带着初稿,分别到重庆、天津和北京找当时国内四位骨科权威专家审阅。卢世壁院士、王正国院士、郭世帗教授看过之后都赞赏不已,欣然题词。85岁高龄的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王亦璁教授主动为苏佳灿撰写序言,并在苏佳灿博士毕业时亲自飞到上海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这部书也不负众望,被钟世镇院士定位为物理人计划的主要代表作。这无疑是对一个孜孜以求科学真谛的研究生最大的褒奖。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

        苏佳灿毕业后留在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工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职责。


  2008年汶川大地震,苏佳灿主动请缨,随队奔赴灾区。20余天,他走遍医疗队周围的每个村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救人”是他当时唯一的信念,而手术、手术、再手术则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他要与死神赛跑,他说:那时不敢睡、不想睡、不能睡,精神一直亢奋着,一切为了救人。抢救任务结束后刚回到上海,他还没来得及停歇,就又担任了抗震英雄刘冬的主治医师。


  抗震钢铁战士刘冬为了救战友,自己被倒塌的屋子掩埋72小时,救出来时已是重度挤压伤,命悬一线。“当他被从四川成都送到长海医院时,脸色白得像一张纸,眼皮时而吃力地翻开两下,左腿已经截肢。”面对病情危重的战友,苏佳灿主动申请担任他的主治医师,在之后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天24小时镇守病房,经过51次全院会诊及30多次手术,终于将刘冬从死神的手中拽了回来,他逐渐可以坐上轮椅、戴上假肢成功站立起来。由于苏佳灿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十大爱军精武标兵。


  10多年来,苏佳灿跑遍4000里青藏线,完成青藏高原首例“股骨微创内固定术”,为105岁高龄老人进行髋部骨折手术,采用国际上最流行的微创技术,半小时后阿婆便行动自如,创造医学奇迹,成为生命守护者。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只是承担起了自己的职责。”苏佳灿说。


“回报家乡是我最大的心愿”

        31岁时,苏佳灿再次作出一个令人不解的举动,他跑到华东理工大学去当材料科学的博士后。很多同行都想不通:“好好一个专家教授,去学什么材料学?看病都忙不过来,还去读闲书?”苏佳灿要读的,不是“闲书”。他是去“圆梦”的——要制作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的生物植骨材料。


  很多百姓用不起进口的骨科耗材,但在骨科,除了进口材料,啥也没有。“我想发明便宜的骨科耗材。”苏佳灿说。此后的几年里,苏佳灿坚持往返于上海东北角的长海医院和西南角的华东理工大学,目的就是研究骨科耗材。


  “现在,我所带的科研团队,是国内医用材料领域崭露头角的生力军。”仅2016年,苏佳灿领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就有5项,科研基金超过2000万元。而今年,“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临床骨缺损”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将在全国推广开来。据苏佳灿介绍,针对骨头缺损,只要提取患者体内的“种子细胞”,将其培养出一模一样的组织,再重新植入患者体内,就能代替原先的组织。


  此外,为了实现帮带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培养更多好医生改善医疗环境,苏佳灿于2015年5月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医师志愿者联盟——上海市医师志愿者联盟。此后每年,苏佳灿都会组织医师到偏远地区义诊1至2次,培养当地医生。


  今年,苏佳灿将义诊的地点选在了家乡南安。“回报家乡是我最大的心愿。”苏佳灿说,他希望能为提高南安的医疗水平尽自己一份力量。


  其实,早在去年,苏佳灿就主动对接南安卫计部门,从南安选送一批医疗人才到长海医院进修。“未来,南安与上海两地在医疗方面还会有更多合作,希望能实现南安人不出南安,就能享受到上海医师的治疗。”苏佳灿说。



记者 苏明明 文/图

编辑 黄石竹 周海文


海丝商报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海丝商报nanandaily
海丝小记者团hsxjzt
南安经济报道nanannews987
长按微信号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保护古城风貌,创建和谐村居!王春金到南安丰州开展村级调研

2、【超市一楼吊顶坍塌】1人大面积烧伤1人被吓晕 现场:“超大声,是不是地震了!”

3、洪濑龙阁正式启动申报省级非遗名录

4、南商之光丨刘加成:为海内外刘氏宗亲寻根“搭桥”

5、【专项行动】美林取缔3家“三无”炼铝厂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