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青岛88岁老人坚持了25年,感动无数青岛人……
“不过生日不过年,春节不做年夜饭,
上一顿小豆腐、咸鸡蛋,
下一顿胡萝卜大葱和大蒜”……
这种节俭的生活对一般人来说很难,
但对于今年88岁的青岛老人耿秋萍来说,
这是一个坚持了25年的习惯——
25年来,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个儿子坚持助学,
先后资助了53名贫困孩子!
“我跟你们说,只要还能挪得动,这事儿我会一直做下去!”在位于西海岸新区人民路的家中,88岁的耿秋萍老人跟青报君说。自1994年以来,耿秋萍跟老伴及三个儿子助学不辍25载,先后捐助了53名贫困孩子。
▲耿秋萍1999年至2011年联系资助的部分学生照片,贴满了卧室的一面墙。邢志峰 摄
1991年,从原胶南市外贸公司退休后,耿秋萍就跟老伴臧兴望“痴迷”上了一件事——捐资助学。两人的退休金不高,起初只是通过买文具等形式献爱心。
1994年5月,他们拿出两个月工资共680元,送到了原胶南市市美乡中心小学,正式开始“爱心长跑”。
▲耿秋萍和儿子的午饭很简单,一人一碗面条一碗青菜。邢志峰 摄
捐助贫困学子的钱,都是老两口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不过生日不过年,春节不做年夜饭,上一顿小豆腐、咸鸡蛋,下一顿胡萝卜大葱和大蒜。”亲朋们把他们的简朴生活编成了顺口溜。
▲“知足最好”这是耿秋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邢志峰 摄
从1994年捐助第一批贫困生起,耿秋萍与老伴省吃俭用,累计出资5万多元,先后资助了53个面临失学的孩子。18年前,孙善民是原胶南市隐珠镇郑家河岩村的一名中学生,因家庭贫困、父亲生病,一度想退学。耿秋萍知道后就开始结对资助,孙善民考上山东理工大学后,耿秋萍又联系康大集团等企业,把孙善明一直供上了研究生。如今,孙善民已成为上海一家航空设计研究所的飞机设计工程师。
▲耿秋萍与儿子臧家春一起翻看2018年捐资助学资料。邢志峰 摄
14年前,耿秋萍的老伴臧兴望因病去世。临终前,臧兴望告诉三个儿子:“这事儿不能停,要常跟你妈去看那些贫困孩子……”。如今,耿秋萍的大儿子臧家川负责整理过往的资助资料,老三臧家伟负责打印资助明细表。老二臧家春则陪在母亲身边,协助母亲为贫困学生登记造册,跟母亲一起走访、发放助学金。
更难得的是,
他们的善行犹如灯塔,
号召着更多人加入助学队伍!
耿秋萍一家还积极倡导亲朋好友出钱、出物与贫困生结对。为此,他们买来相机,拍摄记录几百名学生艰辛的求学历程,并登记造册,广泛征寻资助人。
在他们一家的带动下,先后有1500多名爱心人士加入了助学团队,累计捐款110多万元,资助900多名贫困学生。
53名孩子,
是53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耿秋萍一家25年的坚守,
捐助的金额是小,
传递的则是不求回报的善意。
❤❤❤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文字记者 | 钱卓 陆波 摄影记者 |邢志峰
编辑 | 咕噜 审读 | 吾梦
来源 | 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观”,转载请注明来源自青岛日报
联系青报君 qingbaojunwx
为老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