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ber上市:一直烧钱不盈利,为何估值达824亿美元?

邱月烨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04-05

本文字数:3132|预计6分钟读完

相较于Lyft和滴滴,Uber能在估值上拉开差距,主要在于其业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记者丨邱月烨

编辑丨谭璐



烧了全球投资人100亿美金,硅谷风投圈内最成功独角兽之一Uber,终于上市了。


Uber周四宣布,将以每股 45 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发行 1.8 亿股股票,融资 81 亿美元,估值 824 亿美元。这一发行价接近其预期区间(44至50美元)的低端,尽管如此,Uber 的上市也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10 宗 IPO 之一,也是自阿里巴巴 2014 年创下 250 亿美元纪录以来,美国交易所规模最大的 IPO。


10年前,作为共享经济的鼻祖之一,Uber横空出世,以对传统交通出行领域的颠覆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与另一网约车巨头滴滴的竞争,也给中国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Uber于2016年宣布和滴滴合并,换取了滴滴的股权,截至2018年9月30日,Uber持有滴滴约15.4%股权。近3年过去,Uber只在中国内地留下了一个打车App,但在海外,Uber的多元化业务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目前,Uber的三大核心业务包括个人出行(包括网约车、共享电单车)、Uber Eats外卖送餐、Uber Freight货运。根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12月31日,Uber的运营范围已覆盖6大洲的700个城市,月活跃用户为9100万,日均出行次数1400万次,司机数目达390万名,并已累计向司机支付了780亿美元收入。


Uber2016-2018年的月活用户变化


2018年9月,Uber累计完成了100亿次订单,从其增长曲线看,仍然处于加速度。Uber也在其招股书中表示,Uber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以个人出行为例:其业务覆盖63个国家约41亿人口,但按照月活用户量看,仅占2%的人口。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飞轮效应


在IPO前,Uber的估值约为1200亿美元,按照目前IPO定价,其估值下滑了25%-33%。有分析认为,一个原因是其竞争对手Lyft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自今年3月底上市以来,Lyft股价已累计下跌28%,最新市值不到160亿美元。目前,滴滴的估值也回落到500亿美元左右。


相较于Lyft和滴滴,Uber之所以能够在估值上拉开差距,主要在于其业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平台型的互联网服务,大多遵循着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这意味着在平台搭建的初期会很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协同效应会愈发显现,增长加速。


Ube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网约车领域的多年积累下,Uber在全球拥有非常多资产,除了中国的滴滴之外,Uber将东南亚业务与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合并,换取了后者30%的股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仍持有Grab约23.2%的股权;Uber俄罗斯业务还与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旗下打车服务平台合并。截至2018年12月31日,Uber持有Yandex.Taxi约38%的股权。


今年3月,Uber又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东网约车竞争对手Careem,Careem在南非、中东和南亚的120个城市内拥有3000万用户,不过这一交易仍需得到监管机构的审批,预计到2020年初才会正式完成。


通过合并与收购,Uber将其主要的运营精力放在了美洲、欧洲和澳洲。


注:由于Careem的收购仍在进行中,该图表未包含中东、南非和巴基斯坦的部分数据


2016年,Uber正式推出了Uber Eats外卖送餐服务,目前月活用户约为1500万,覆盖全球50个国家的22万家餐厅。目前,从总体订单数量看,Uber Eats是中国市场之外的最大外卖送餐平台。


Uber Eats并未涉足中国,而滴滴也曾在中国尝试过外卖业务,不到一年便以失败告终。在外卖服务领域,中国市场巨头环伺,竞争对手众多,避开中国市场,Uber才得以将这一业务做起来。


Uber Freight 货运业务于2017年5月在美国首次推出,今年3月正式进入欧洲市场,预计未来也不会涉足中国,这一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可以极大提升货物运输的匹配效率和降低费用。


根据招股书,Uber Freight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1.25亿美元。Uber的签约运输公司超过36000个,货运司机超过40万,服务于超过1000个货运人,为1000多名托运人提供服务,其中包括百威英博、Niagara、Land O’Lake等全球化企业。


巨大的网络、领先的技术、优秀的运营、产品经验是构筑Uber护城河的主要因素,Uber已建立起了一个涵盖司机、消费者、餐厅、快递商、自行车的巨大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可以自强化的,也就是所谓的“飞轮效应”,例如Uber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网约车、外卖等两个或以上的服务,而一个Uber网约车司机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送外卖。


Uber的“飞轮效应”


高估值背后的逻辑和风险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2018年,Uber订单金额总计49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现收入1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但是,公司的运营利润(Loss from Operation)仍然亏损 30.33亿。Uber于2018年取得了9.97亿美元的净利润,经调整后的EBITDA亏损为18.5亿美元,但相比2017年40亿美元的净亏损,可谓大幅缩窄。



对于Uber、滴滴们来说,Take Rate(指平台从一定的交易额中获得的总的收入的占比)是影响其收入的关键因素,其中,司机收入是对Take Rate影响最大的变量。


2018年,Uber的Take Rate约为20%,其中网约车的平均Take Rate为22%(范围在12%~25%),Uber Eats的Take Rate为10%。Uber在招股书中表示,迫于竞争压力,上述两项收入将继续下降。


有分析指出,Uber的主力业务网约车收入增速从2017年的115%断崖式下跌至2018年的40%,Uber Eats尽管收入增速维持在三位数,但是其体量较小,对大局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对于Uber、滴滴们而言,外界最大的质疑是:一直烧钱不曾盈利的公司,为何可以在市值上不断创下新高?这一疑问也导致非常多的投资人错过这类独角兽。


2014年,Uber的估值约为170亿美元,2017年约为500-600亿美元。曾经有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分析认为,Uber连170亿美元都不值,他的估值模型是:假设出租车的市场份额有多大,而Uber可以从中取得的份额有多大。这也是大部分对Uber以及滴滴的投资价值的理解。


但这种估值方法并不科学,不能展现潜在的市场,因为其所处的市场规模是不停变化的,赛道会越来越宽,有了Uber、滴滴们的存在,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会加入到出行市场,市场规模就变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新的产品会出现,比如拼车、共享单车、外卖、物流等等。再往后端的服务来说,平台可以延伸到金融、保险等业务。此外,Uber、滴滴都进军无人驾驶领域,也因此拿到了很多融资。


如果只看到原来的出租车市场来进行估值,显然是不合理的,Uber也强调,公司的巨大机会在于赋能所有从A点到B点的移动。因此,Uber采用的是TAM的估值法(Total Addressable Market,潜在市场范围),即希望产品要覆盖的消费者人群。SAM(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则是可服务市场范围,即产品可以覆盖的人群。


例如在招股书中,Uber指出,Uber Eats的TAM为2.8万亿美元,SAM为7950亿美元,渗透率仅为1%,其竞争对手有 GrubHub, DoorDash, Deliveroo, Swiggy, Postmates, Zomato, Delivery Hero, Just Eat, Takeaway.com, Amazon; Uber Freight的TAM为3.8万亿美元,SAM为7000亿美元,渗透率为0.1%。


值得一提的是,在Uber的招股说明书中,自动驾驶(Autonomous)被提到了110次。自动驾驶打车被认为是一个7万亿美元容量的市场。



Uber的自动驾驶技术由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负责,于2015年成立。目前,ATG的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已经制造出超过250台自动驾驶汽车,近三年来的投入约2.3亿/3.84亿/4.57亿美元。


4月19日,软银、丰田以及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电装(DENSO)联合向ATG投资10亿美元投资,ATG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Uber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将逐步增加,而人类司机将被用来应对最复杂的路况。对于交通状况较好、地图数据完整、天气情况良好的驾驶环境,Uber将大量使用自动驾驶,当遇到复杂的路况和雨雪天气,Uber将转向人类司机进行求助。同时,对于突发性的高需求,例如音乐会等,Uber希望调集大量的自动驾驶运力。此外,Uber将与第三方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通过OEM的形式获取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目前已与丰田、沃尔沃、戴姆勒三家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


2018年 3 月 ,Uber 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一名行人,这是全球首例无人驾驶测试汽车致死事件,Uber中断了测试,而整个无人驾驶行业受到公众舆论的质疑。目前,Uber已重启了自动驾驶项目。


Uber认为,自动驾驶是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点,如若公司没有研发出足够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成功商业化,或者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被竞争对手超越,那么公司的经营情况将遭到重大冲击。


更多阅读:

中国前首富的这五个月是怎么过的……

对话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权桂贤,三星手机强势归来

我在探探恋爱被骗了50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