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天,TA们在「山水集团」的池塘里做什么?!
今年春天开始,我们在北京市郊小毛驴市民农园,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尝试。施工队、志愿者的努力,加上夏天丰沛的雨水,已经使小池塘从干涸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湿地生物栖息地。
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请看前情提要:多图预警!| 京郊小池塘被『山水集团』盯上一个月以后……
或者直接看片儿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44k9ji7z&width=500&height=375&auto=0摄像、剪辑 / 董正一、韩运运
如今的小池塘如我们所愿,荒草丛生。在池边走上一圈,三步惊起一只蜻蜓,两步窜出一只青蛙,生物量之大令人惊叹,也许这正是华北平原夏天本应有的繁荣景象。人工放归螺、蚌和鱼后,水鸟也发现了这个新的觅食地,开始频繁造访。
来看看这些小池塘的居民和访客们都在做些什么吧——
蜻蜓:繁殖是虫生头等大事
还记得小池塘放水后,3小时就来产卵的黄蜻吗?今年夏天,我们在小毛驴见到了18种蜻蜓。蜻蜓的成虫时光很短暂,有的只有数十天,它们必须抓紧时间繁殖……
蜻蜓小时候生活在水中,是擅长伏击的捕食者。平时就懒洋洋趴在底泥里、水草间,捕猎时便迅速伸出发达的下颚口器钳住猎物,送到口中慢慢享用。小鱼、蝌蚪和蚊子幼虫(喜闻乐见)都可能成为蜻蜓的钳中餐。
蜻蜓小时候是池中猛兽,长大后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它们在空中捕食各种小飞虫,包括蚊子(喜闻乐见),甚至还吃同类——
结束蜻蜓部分之前放两张图,请你感受一下小池塘里新一代蜻蜓的密度:
青蛙和鱼:下一代已全面占领池塘
黑斑蛙是第一批来池塘繁殖的动物之一,种上水草的当天它们就产卵了。如今,第二代黑斑蛙已经全面占领池塘,在岸边走着,就能看见它们扑通扑通接连跳进水里。
在水里的时候,黑斑蛙喜欢全身浸没水下,只露出一对眼睛观察周围,与水草和浮萍融为一体,可以说是隐身高手了。
施工时就挖出来过的北方狭口蛙,平时就藏在泥里,暴雨过后才会到积水中产卵。对,不喜欢岁月静好的永久性池塘,偏喜欢暴雨后昙花一现的积水。今年夏天第一场暴雨后,我们就在小池塘排洪形成的一处季节性小水坑里,发现了狭口蛙的卵和蝌蚪。
我们放进池里的鱼也繁殖起来了,水面上随处可见青鳉的小鱼苗。青鳉爱吃蚊子幼虫,在鱼和蜻蜓稚虫的围剿之下,小池塘应该不愁蚊子成灾了。(话虽如此,来到池边还是要抹点花露水的)
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池中鱼类必须达到一定的生物量,可原生鱼种太难获得,我们只好放了一些观赏用的草金鱼,鲜红的颜色好像有点违和。这种成群在水面游动的场景,后来再去看就难得一见了,仿佛是天气太热,或者是它们知道自己的颜色特别显眼,纷纷躲进水草里藏了起来。
水鸟食堂全新开张
施工期间,用多余的土方在池中央堆出“鸭子岛”时,我们想的是明年春天或许能为绿头鸭等水鸟提供安身之所,并未奢望今年就有水鸟光顾,而小池塘再一次给了我们惊喜。
从6月开始,我们就几次见到小䴙䴘从池边草丛里飞出来。第一次见到时,看着那貌似小型鸭子的模糊身影,意念观鸟能力有限的我等目击者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连“该不会是青头潜鸭吧”这种话都说了出来,直到过几天再次看见它从草丛里惊飞,才确认是来此潜水摸田螺吃的小䴙䴘。
不愧是湿地项目的吉祥物,来得真快!
没有拍到小䴙䴘,放一张夏末的鸭子岛照片吧——小岛和池岸完全看不出铺过草皮,变成了我们想要的“荒草丛生的乱草滩”,足以让想躲起来的水鸟愉快地躲起来。城市里的野生动物要的真不多,它们愿意生活在我们身边,只需要一点点能够躲藏的地方,稍微遮挡一下人类和天敌的视线。
池鹭喜欢吃青蛙,以池塘边青蛙的密度来看,难怪它们是第一批把这里当食堂的水鸟。最多的时候,我们同时见过三只池鹭在岸边觅食。
池鹭总是暗搓搓躲在池边乱草丛里,我们一靠近就飞走了,只能看见一个白色的影子,所以从来拍不到它们在池边的照片。
翠鸟却不爱躲藏,它总能找到视野最好(往往也最显眼)的观察站。在小毛驴池塘,翠鸟瞄上了这根木棍——放在池边的船桨,本来打算用它划船捞垃圾用的,后来池中垃圾并不多(谢市民不扔之恩),志愿者们清理了一次,就不怎么需要清理了,船桨便闲置池边,成了翠鸟专座。
我们还几次见到阿穆尔隼在小毛驴上空盘旋,它们喜欢吃昆虫,或许是在觊觎池边的蜻蜓。
肥水不流外人田,然后呢?
一开始,池塘的水源是灌溉用的地下水,水质清瘦,缺少氮磷等营养物质,以至于我们种下的藕长出的叶子都病恹恹的。
但从夏天第一场暴雨开始,小毛驴农场富含肥料的污水就大量通过泄洪渠流入池塘,使池中氮磷含量急剧上升,小池塘从“营养不良”变成了“营养过剩”。池塘需要担起捕获营养物质、改良水质的重任,以免让农业污水造成下游富营养化。
水肥了以后,水绵和刚毛藻生长特别旺盛,我们不得不打捞一部分送去堆肥,让营养回到陆地上来,同时也放了一些草金鱼等鱼类来吃掉它们。
水绵、刚毛藻和各种高等水生植物都属于大型的水生植物,与会造成水华微型藻类相比,较容易移除,而移除这些大型植物(或者让别的东西吃掉它,把营养转入下一营养级)就能除去多余的营养物质,避免产生水华、池水发臭,这就是小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秘诀了。
两脚兽在小池塘……
湿地生态修复是个精细活儿,我们看到的生机勃勃背后,是环环相扣的复杂生态系统,想要人工恢复这样的系统,必须密切关注包括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在内的各个环节。
最后一张人类活动的图片,也是下集预告:摄影师董正一在用水下摄像机拍摄小池塘的鱼类。这些动物影像剪辑完成后还会以视频形式与大家见面的,要继续关注哦~
本文作者
撰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谭羚迪
排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棣棠(实习)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小毛驴市民农园地址
有空来小池塘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