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个夏天,TA们在「山水集团」的池塘里做什么?!

谭羚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19-11-27
前情提要

今年春天开始,我们在北京市郊小毛驴市民农园,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尝试。施工队、志愿者的努力,加上夏天丰沛的雨水,已经使小池塘从干涸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湿地生物栖息地。

4月底和8月底的池塘,对比右图中的人影可以看出杂草的高度。摄影 / 谭羚迪、黄越

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请看前情提要:多图预警!| 京郊小池塘被『山水集团』盯上一个月以后……

或者直接看片儿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44k9ji7z&width=500&height=375&auto=0摄像、剪辑 / 董正一、韩运运

如今的小池塘如我们所愿,荒草丛生。在池边走上一圈,三步惊起一只蜻蜓,两步窜出一只青蛙,生物量之大令人惊叹,也许这正是华北平原夏天本应有的繁荣景象。人工放归螺、蚌和鱼后,水鸟也发现了这个新的觅食地,开始频繁造访。

来看看这些小池塘的居民和访客们都在做些什么吧——

 

蜻蜓:繁殖是虫生头等大事

 

还记得小池塘放水后,3小时就来产卵的黄蜻吗?今年夏天,我们在小毛驴见到了18种蜻蜓。蜻蜓的成虫时光很短暂,有的只有数十天,它们必须抓紧时间繁殖……

长叶异痣蟌[cōng]交配。蟌也属于蜻蜓目,是一种体型纤细的小型蜻蜓。摄影 / 陈炜

一对蟌(可能是苇尾蟌)在荷叶上交配。摄像 / 韩运运

左:碧伟蜓交配产卵。右:绿尾丝蟌交配产卵。下面的雌性正用产卵器,把卵注入浸没在水下的茎叶中。池中自然生长的香蒲扁杆荆三棱等挺水植物成了一些蜻蜓的产卵场。摄影 / 陈炜

蜻蜓小时候生活在水中,是擅长伏击的捕食者。平时就懒洋洋趴在底泥里、水草间,捕猎时便迅速伸出发达的下颚口器钳住猎物,送到口中慢慢享用。小鱼、蝌蚪和蚊子幼虫(喜闻乐见)都可能成为蜻蜓的钳中餐。

池塘里的黄蜻稚虫。右下角还有一只较瘦小的虫子,是蟌的稚虫。摄影 / 陈

刚羽化的蟌。挺水植物除了提供部分蜻蜓的产卵场所外,对蜻蜓羽化来说也很重要,刚羽化的蜻蜓会在植物茎叶上静待翅膀变硬。摄影 / 陈炜

蜻蜓小时候是池中猛兽,长大后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它们在空中捕食各种小飞虫,包括蚊子(喜闻乐见),甚至还吃同类——

长叶异痣蟌吃东亚异痣蟌。当我对长叶异痣蟌的凶残表示震惊时,陈老师淡定地说,他那还有若干种蟌吃其他蟌的照片…… 摄影 / 陈炜

结束蜻蜓部分之前放两张图,请你感受一下小池塘里新一代蜻蜓的密度:

长满水虿壳的香蒲。摄影 / 陈炜

一串黄蜻。摄影 / 陈炜


青蛙和鱼:下一代已全面占领池塘

黑斑蛙是第一批来池塘繁殖的动物之一,种上水草的当天它们就产卵了。如今,第二代黑斑蛙已经全面占领池塘,在岸边走着,就能看见它们扑通扑通接连跳进水里。

在水里的时候,黑斑蛙喜欢全身浸没水下,只露出一对眼睛观察周围,与水草和浮萍融为一体,可以说是隐身高手了。

暗中观察的黑斑蛙:“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摄影 / 黄越

“青春期”(=身体中段刚长出两条腿的时期)的黑斑蛙蝌蚪表情就是深沉。摄影 / 陈炜

施工时就挖出来过的北方狭口蛙,平时就藏在泥里,暴雨过后才会到积水中产卵。对,不喜欢岁月静好的永久性池塘,偏喜欢暴雨后昙花一现的积水。今年夏天第一场暴雨后,我们就在小池塘排洪形成的一处季节性小水坑里,发现了狭口蛙的卵和蝌蚪。

暴雨过后的狭口蛙蝌蚪。趁积水还在,快点长大吧! 摄影 / 陈炜

我们放进池里的鱼也繁殖起来了,水面上随处可见青鳉的小鱼苗。青鳉爱吃蚊子幼虫,在鱼和蜻蜓稚虫的围剿之下,小池塘应该不愁蚊子成灾了。(话虽如此,来到池边还是要抹点花露水的)

青鳉鱼苗。小而透明,几乎看不见,找图中亮而泛蓝的斑点便是。小鱼苗的眼睛特别亮!(找不到的请点开大图~) 摄影 / 陈炜

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池中鱼类必须达到一定的生物量,可原生鱼种太难获得,我们只好放了一些观赏用的草金鱼,鲜红的颜色好像有点违和。这种成群在水面游动的场景,后来再去看就难得一见了,仿佛是天气太热,或者是它们知道自己的颜色特别显眼,纷纷躲进水草里藏了起来。

草金鱼  摄影 / 陈炜

鲫鱼苗。红色的草金鱼是由鲫鱼人工选育而来的,下一代就没有这么鲜艳了,会渐渐变回祖先的模样,长得像条普通的鲫鱼。摄影 / 陈炜

 

水鸟食堂全新开张

 

施工期间,用多余的土方在池中央堆出“鸭子岛”时,我们想的是明年春天或许能为绿头鸭等水鸟提供安身之所,并未奢望今年就有水鸟光顾,而小池塘再一次给了我们惊喜。

从6月开始,我们就几次见到小䴙䴘从池边草丛里飞出来。第一次见到时,看着那貌似小型鸭子的模糊身影,意念观鸟能力有限的我等目击者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连“该不会是青头潜鸭吧”这种话都说了出来,直到过几天再次看见它从草丛里惊飞,才确认是来此潜水摸田螺吃的小䴙䴘。

不愧是湿地项目的吉祥物,来得真快!

山水湿地漫画册里面的小䴙䴘  绘图 / 李小麦

没有拍到小䴙䴘,放一张夏末的鸭子岛照片吧——小岛和池岸完全看不出铺过草皮,变成了我们想要的“荒草丛生的乱草滩”,足以让想躲起来的水鸟愉快地躲起来。城市里的野生动物要的真不多,它们愿意生活在我们身边,只需要一点点能够躲藏的地方,稍微遮挡一下人类和天敌的视线。

土方堆成的鸭子岛  摄影 / 黄越

池鹭喜欢吃青蛙,以池塘边青蛙的密度来看,难怪它们是第一批把这里当食堂的水鸟。最多的时候,我们同时见过三只池鹭在岸边觅食。

池鹭总是暗搓搓躲在池边乱草丛里,我们一靠近就飞走了,只能看见一个白色的影子,所以从来拍不到它们在池边的照片。

池鹭见我们来,飞到了旁边的旱柳树冠上,伸长脖子看着,想等我们走开,再下来觅食。摄影 / 黄越

翠鸟却不爱躲藏,它总能找到视野最好(往往也最显眼)的观察站。在小毛驴池塘,翠鸟瞄上了这根木棍——放在池边的船桨,本来打算用它划船捞垃圾用的,后来池中垃圾并不多(谢市民不扔之恩),志愿者们清理了一次,就不怎么需要清理了,船桨便闲置池边,成了翠鸟专座。

翠鸟站在船桨上。它可能在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多放些鱼。摄影 / 黄越

我们还几次见到阿穆尔隼在小毛驴上空盘旋,它们喜欢吃昆虫,或许是在觊觎池边的蜻蜓。

池塘上空的阿穆尔隼。从这张灵魂照片里,有没有感受到猛禽君犀利的瞪视?摄影 / 黄越

 

肥水不流外人田,然后呢?

一开始,池塘的水源是灌溉用的地下水,水质清瘦,缺少氮磷等营养物质,以至于我们种下的藕长出的叶子都病恹恹的。

但从夏天第一场暴雨开始,小毛驴农场富含肥料的污水就大量通过泄洪渠流入池塘,使池中氮磷含量急剧上升,小池塘从“营养不良”变成了“营养过剩”。池塘需要担起捕获营养物质、改良水质的重任,以免让农业污水造成下游富营养化。

荷花喜欢肥水。几场暴雨过后,原本缺乏营养病恹恹的荷叶终于骄傲地挺出水面,荷花也渐次开放了。明年夏天会有更多荷花吧!摄影 / 黄越

水肥了以后,水绵刚毛藻生长特别旺盛,我们不得不打捞一部分送去堆肥,让营养回到陆地上来,同时也放了一些草金鱼等鱼类来吃掉它们。

水绵、刚毛藻和各种高等水生植物都属于大型的水生植物,与会造成水华微型藻类相比,较容易移除,而移除这些大型植物(或者让别的东西吃掉它,把营养转入下一营养级)就能除去多余的营养物质,避免产生水华、池水发臭,这就是小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秘诀了。

水生植物  摄影 / 谭羚迪

除了我们之前种植的水草外,池塘里还自然生长着至少4种本土水草,图为大茨[cí]藻。它们是吸收多余营养物质的主力军,还是水生动物的藏身之处。我们放了几条小草鱼来控制它们的数量,但是又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草鱼的数量,生怕草鱼又把水草吃光…… 生态系统的事情真是复杂呢。摄影 / 陈炜

 

两脚兽在小池塘……

湿地生态修复是个精细活儿,我们看到的生机勃勃背后,是环环相扣的复杂生态系统,想要人工恢复这样的系统,必须密切关注包括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在内的各个环节。

每月检测水质和浮游生物。摄影 / 风神

放归河蚌(背角无齿蚌)。我们还放了一些田螺和黑壳虾。河蚌会滤食水中的有机物,田螺和黑壳虾则会吃水底的有机碎屑,能够改善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摄影 / 谭羚迪

放归青鳉鱼。从附近的水沟里捞来一些青鳉鱼,放归到小池塘之前要先把桶泡在水里,让它们适应水温。摄影 / 杨婧、牛加翼

志愿者们一起清理小池塘周围的垃圾。图中的大麻袋是垃圾袋,长棍子是捡垃圾用的夹子。摄影 / 谭羚迪

路过池塘的小朋友在看湿地生态系统介绍牌。他们的个头还没有牌子高呢。摄影 / 黄越

人类正在围观一只幼年池鹭,而这只池鹭正蹲在离池塘不远的树上等人离开,它好下来抓青蛙吃。摄影 / 谭羚迪

初夏时,来农场玩的小女孩做了一艘小船,放进池塘。这艘船整个夏天都在池里漂着。摄影 / 黄越

最后一张人类活动的图片,也是下集预告:摄影师董正一在用水下摄像机拍摄小池塘的鱼类。这些动物影像剪辑完成后还会以视频形式与大家见面的,要继续关注哦~ 

摄影 / 谭羚迪



本文作


撰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谭羚迪

排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棣棠(实习)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小毛驴湿地恢复项目地的雌性丝带凤蝶  摄像 / 陈炜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小毛驴市民农园地址

有空来小池塘做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