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雪豹的聚会 中国雪豹保护网络大party
昨天是10月23日,这一天不仅是霜降,也是世界雪豹日。然而就在这天气渐冷的晚秋初冬时节,我们度过了热闹的一晚,数百人齐聚北京光华路SOHO2,组成大型云吸猫现场。
这一举动让我们身处千里之外,游走于峭壁之巅的雪山之王——雪豹,措手不及,受宠若惊,赶紧吐了吐舌头压压惊。
当然,以上是戏精脑补的画面,不过聚众吸猫这件事的确是真的,而且吸猫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可能还有你没有见过的高阶操作。
昨晚19:00,由19家组织和机构共同撰写的《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报告》)正式与大家见面了。这份报告来自中国雪豹保护网络,它于2015年由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第一届玉树雪豹论坛上联合与会的所有国内雪豹保护机构共同发起。此报告是第一次汇集多家机构成果和多方意见的尝试,试图用标准、可量化的方法综合各方信息,对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的现状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
这个场地是不是有点熟悉,了解山水的同学们还记得去年在这里举办的 《中国自然观察2016》报告发布会吧(戳链接查看:活动 · 回顾 | 共享的数据,让保护更有力量)时隔一年多,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企业关注与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好多小伙伴都说,就连雪豹都要学会自己报数据给科学家了。
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主持本次报告发布会,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左一博士”萌萌的画风。
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教授,针对本次报告发布会进行了开场演讲,简要回顾了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国内对雪豹研究的状况。
接下来北京大学博士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顾问肖凌云博士和广州市远望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西部项目负责人梁旭昶(梁子)针对《报告》部分章节进行了解读。
《报告》初步解读之后,一批非常优秀的保护研究雪豹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和雪豹的故事。
来自猫盟的野生青年陈老湿(陈月龙),分享了自己吸猫反被大猫盯上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绿色江河顾问连新明,对通过烟瘴挂动物多样性调查成功阻止水电站建设进行了介绍与阐述。
梁子在对《报告》解读后,又针对人兽冲突与社区能动性进行了心得分享。“我完全地相信他们(基层的牧民社区群众)具备很高的意识,同时还有很好的能力,也完全有智慧在自己家乡的野生动物保护中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荒野新疆雪豹项目志愿者,守护荒野首席雪豹铲屎官牧野讲解了他们在新疆保护雪豹的工作,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跨界项目的介绍。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赵翔(我们的“老牧民”),分享了过去几年在三江源驻地保护的工作与案例。“我相信我们看到雪豹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但是雪豹看到我们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我感觉我们对于雪豹的了解比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多不了多少。”
在案例分享环节后,我们邀请了6位嘉宾,分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任正德副局长(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右三)、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处长尹峰(左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席科学家范志勇(左三)、著名摄影师,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右一)、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经理彭奎(右二),进行了对话。
在对话开始前,大家欣赏了由奚志农老师提供的新鲜出炉、首次面向公众播放的雪豹视频,各种重磅级珍贵的雪豹镜头搭配恰到好处的音乐,没来现场的你简直错过了一个亿,不过没关系,点击文末的链接,查看直播回放。
任正德:三江源国家公园目标定位为三区建设,第一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和修复的示范区;第二个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青藏高原全民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第三个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成果的展示和对生态文化的传承区。
李迪强:现在的一些技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雪豹的可能性,比如国外的研究大型的动物GPS颈圈,如果我们雪豹能带上颈圈,我们就能了解它一天到晚生活规律,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保护地的网络。
范志勇:我们保护雪豹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安全,更是我们的生态安全,是为了构建我们国家和全球的生态安全的屏障,如果没有这个屏障的话,我们人类就将面临。
尹峰:不再做野生动物保护的旁观者,而是做野生动物保护的参与者,过去无论是我们的保护区或者我们一些新的公园都是当地的几个人在管理,但是现在我们慢慢地把当地社区纳入进来,成为了解决我们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
彭奎:我们所谓的保护雪豹,实际上是保护一个栖息地,我们不是单单地说雪豹的问题,而是说它背后的生态环境,说它整个栖息地对我们生态安全的问题。
奚志农:我希望未来我们最精彩的雪豹的画面都是出自我们牧民摄影师,我想这也是影像保护自然的一个延续或者说新的方式。
精选问答
提问: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异同是什么?哪个更符合我们国家的现状,哪个真正地能去保护我们的动物?
尹峰:现在我们国家提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改革,主要是解决机制的问题和大景观尺度保护的问题,过去我们强调九龙治水,现在中央统一把大景观尺度,这样对一些大的物种保护可能更有利,过去小的保护区有不同的级别,我们把它整合成一个国家公园去做,放在一个管理角度,一个大型尺度的角度。
范老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了解,第一国家公园将会是代表国家的自然或者自然历史的重要名片,带有某种国家自然或者历史状态的一种特征性,首先它是一张国家名片,自然保护区没有这个属性。第二要保证这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生性,完整生态说短了50年,长了100年,系统维持一种自我生存的状态,它必须足够大,如果不足够大我们实现不了在景观尺度上的保护,如果不能在景观尺度上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生性是很难保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为了既实现足够大又要实现完整性,就必然要在中国现有的保护地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提问:关于野生动物园对野生雪豹(凌霜和傲雪)的救助,您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者是如何看待的?如果您在野外遇到了受伤的雪豹,您是会选择救助还是选择物竞天择呢?
彭奎:野生动物在野外受到了伤害或我们发现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有这个责任或者义务去把它救助下来,更重要的一点是真的要专业,特别强调救助过程的专业,而这个专业就在于不能耽误它的时间,不能没有知识的救助,这样反而对野生动物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我们整个国家救助体系非常的脆弱,所以即使是我们遇到野生动物也不知道找谁去,所以只能是抓瞎,这儿招一个北京的专家赶紧过来,明显地体现知识的不够,体系的不够,其实这个体系可以教给当地人,去参与救助的过程,这样的话能够利用合理的专业知识来实现救助的过程。
提问:我们雪豹现在拍得怎么样?
奚志农:之所以有这样的镜头呈现得益于那个地方的独特,那个地方的牧民的态度,雪豹吃了几十头牛,他们觉得吃了就吃了呗,再加上这些年山水做的大量工作,还有在地的摄影师。确实这么多年我们都看BBC,都看国家地理,包括《我们诞生在中国》还是迪斯尼拍摄的。实际上中国的纪录片也是我的一个痛,我自己和野性中国希望拍摄最好的纪录片电影,雪豹也是我们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三年的一个项目。事实上过去可能只有野性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们,无论是作为独立的摄影师,还是不断成长的自然影像机构,都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相信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呈现,更多的多样性,有更多的摄影师不断地成长出来,这是我特别期待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大合照走一个~
报告参与方(排名不分先后)
广州市远望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 荒野新疆 | 猫盟CFCA |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 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索加乡人民政府 |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研究组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雪豹守望者 |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 | 陆桥生态中心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活动支持
中国绿化基金会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阿拉善SEE基金会 |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