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关于草原 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1月15日晚,“我从草原来——草原治理与生计发展公众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楼举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邀请到三位来自青藏高原的本土实践者,讲述他们的草原故事。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整体趋势,一系列改变深深影响着草原这一区域内覆盖最广、最基础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由于草原同时也是牧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基于畜牧业的生产生活也和草原发生着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
青藏高原70%的人口是牧民,以畜牧业为生,剩余30%的人即使并不从事直接的放牧,也依靠着草地提供的其他生态服务而生活。然而草地生产性能的变化,人口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牧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都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牧民需要在经济以及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找到一种新的可能。
△正在变成黑土滩的草场 图/李黎
关于草原为什么会这样?
如何治理草原?
如何发展替代生计以减轻草场压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听一听嘉宾们的故事。
兰则:影像与行动的力量
兰则来自青海省年保玉则地区的白玉乡,2010年他加入“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成为用视频记录草原生活的本土拍摄者。
分享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两部视频作品,《牛粪》展示了青藏高原牧民原本的生活,而《鼠兔》则以一个当地人的视角展示了“鼠兔与草原”这个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他认为,“不能把草场退化只怪在鼠兔身上,不是这样简单的原因和结果。草场上鼠兔多了不好,鼠兔少了也不好,因为它还是藏狐等很多其他动物的食物呢。”
👇完整视频在这里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兰则发现草长得高的地方不容易有鼠兔,于是萌发了种草的念头。他决定从一个记录者转变成为一名行动者。除了继续用影像记录牧民自己的生活与文化外,他开始尝试带领当地民众在白玉乡,用传统的游牧智慧来修复受损的草原。目前,已经有30户牧户加入了这个草原修复计划,年目仓影像团队和乡村之眼团队将从影像、种草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支持。
桑杰:构建绿色健康的草原社区
桑杰来自甘加草原。甘加草原总体面积约700多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与生态系统以草原为主,动植物资源丰富。传统上甘加地区分为十三个部落,不论这些部落在习俗、文化、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差异,在生态环境上,他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人口与牲畜数量的增长,相应地草原所承载的环境压力也会随之变大。所幸甘加的部落一直延续了共用和转场的放牧方式,给草原留出了一定的恢复空间。与此同时,社区内部自行确立了更为明晰的草原治理规则,包括对牲畜数量的规定、对牲畜转场时间的规定等,以此来限制对资源的使用。
△草原上的垃圾 供图/桑杰
而面对越来越明显的草原垃圾的问题,社区起初是自发成立了一个垃圾清理小组,之后发展为达里加环保协会,致力于发动更多的社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鼓励牧民在当今的社会情势中,探索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而随着经验的累积,协会也意识到在末端的治理之前,垃圾其实还存在着更长的链条。于是,他们开始做垃圾品牌的监测工作,希望将垃圾的问题反馈到生产端,将企业和生产商拉入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链条之中。
△牧民将收集来的垃圾运送到县城的垃圾处理厂 供图/桑杰
协会同样也关心社区发展和传统文化,在甘加草原开展生态游学活动,一方面为外界的人提供一个认识、体验牧区传统生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牧民创收,增强牧民对自身生活的认同。
东周群培:生命之源的故事
东周群培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秘书长,13年基于传统文化践行民间环保,他带来的是玉树几个水源地社区的故事。
分享一开始,东周就为大家讲述了他小时候在黑帐篷中生活的记忆,每天伴着马牛羊犬的叫声与人念诵经文的声音,睁开双眼迎来崭新的一天。童年中温馨、幸福的乡村生活令东周难以忘怀,而协会的使命也就是依托传统文化,推动青藏高原的生态乡村建设。
在玉树州囊谦县的德迦社区,协会成功推出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零废弃社区。“零废弃”一方面是指在源头上减少对非必须物品的使用,降低自身的欲望,比如藏区常见而牧民却无法分辨的“三无”饮料,另一方面,指的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物品的最大化使用效率。在零废弃社区,人们一起戒了可乐、红牛,翻出家里的老家具、老牛皮袋用来储物,买面粉、酥油的时候也尽量不把垃圾带进社区。这种健康环保、利己利他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城里人的认可,形成了不局限于地理意义的社区。
△青藏高原上第一个零废弃社区 供图/东周群培
玉树市甘达村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东周帮助甘达的社区小组组建了生态马帮,用生态旅游的方式帮助社区实现收益。受生态马帮的启发,他希望在2019年再推动两个“幸福牧场”,同样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牧民增收。增收可以反过来作为社区生态保护的动力,并增长牧民的文化自信,帮助传统文化的留存和传播。未来,他们希望构建一个“幸福牧场”的网络。
现场问答精选
问
我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今年正在帮助学生们组建环保社团。请问您拍摄的牧民纪录片,从什么渠道可以看到?
兰则:我们拍摄的片子在腾讯上应该是可以搜到的。拍摄与宣传藏区传统文化,倡导环保理念,这些实践让草原上的牧民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问
对于城里人来说,牧区的生活基本没有经历过。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体验牧区的生活?您在分享中介绍的生态体验项目是如何推广的?
桑杰: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宣传。同时我们也与成都、上海的机构合作推广,但我们自己是主办方。体验项目会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与时间的长短有不一样的费用。亲子体验与成人体验都可以有,主要是体验草原生活与文化。到牧民环保志愿者家里去,感受原汁原味的游牧文化。
问
在零废弃这件事请上,您能获得怎样的资源与支持?
东周:实现零废弃首先要认识到垃圾以及食物添加剂等的危害,最开始老百姓做不到(零废弃),后来我们从北京邀请老师去解释,让大家认识到食物(饮料)添加剂与垃圾的危害,才逐渐开始推行。其实垃圾如果产生了,无论怎么处理都是不好的,我们最开始是焚烧,后来是就近填埋,但那样空气、植被与土壤也会受到污染。最后我们把垃圾搬运到囊谦县的垃圾填埋场,毕竟这样好一些,也科学一些。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既是人类的,也是万物生灵的,面对唯一的地球,我们从利他的角度,从生命共同体的藏区传统文化的角度,都应该在源头上减少垃圾。
问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对牧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您认为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东周:总体上看,国家公园的建立是有益的,但是很多方面也正在探索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国的经验,在此借鉴之外,我们自己也在推进摸索中。我相信,如果未来将生态保护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尤其能把其中的游牧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还是会有一个好趋势的。
*分享会内容仅代表嘉宾意见,非本机构观点。
主办单位:中共称多县委 | 称多县人民政府 | 玉树州林业局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活动支持:阿拉善SEE基金会 三江源项目中心 | 乐施会 |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 玉树州生态保护协会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