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调整的背后,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千呼万唤中,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经国务院批准,由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林草局向公众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
完整名录见“阅读原文”
调整后的《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53种。可以看到,原《名录》物种全部予以保留;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只有熊猴、北山羊、蟒蛇3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二级。
除此之外,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大斑灵猫等43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等474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对于保护者来说,等了30多年的时间,名录的更新当然是一个值得欣喜的成果。总体上来看,我们觉得这次名录调整最大的进步或许是能够从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视角,转为从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视角,来评估野生动物的作用和价值,这或许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在这个名录里,我们可以看到
食肉动物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狼、豺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因为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广泛冲突而被列为“害兽”。而随着科学研究和公众认知的不断提升,食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食肉动物的调节和控制。
索加红外相机拍到的狼
墨脱红外相机拍到的豺
而除了大型的食肉动物之外、豹猫、藏狐、沙狐甚至适应力较强的貉、赤狐和椰子狸,以及新记录的亚洲胡狼,也获得了了保护级别。这些年,由于和人类的冲突,栖息地的丧失,食肉动物毋庸置疑是被影响最大的群体。
嘉塘草原的藏狐 摄影/日代
当然,除了大家一直说的豺和狼,这次一个很大的惊喜,就是金猫升到了一级保护动物。这种肌肉虬张的中型猫科动物这些年慢慢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在岷山山系的白水江保护区做了一些关于金猫的工作;除此之外,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们也关注到金猫的“多彩”魅力,六种色系的金猫轮番出镜,向我们肆意展示着它惊为天人的颜值。期待这种被称为“彪”的动物,可以真正的“彪”行天下。
白水江红外相机拍到的金猫
整体上,这一次,猫科、犬科以及灵猫科和林狸科,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新的名录里,在中国可能有分布的13种猫科都在列,7种一级,6种二级,可谓是大满贯。我们的荒漠猫也被升到了一级,未来,希望我们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的“肥宅”,可以更好地生活。
荒漠猫“肥宅”
犬科共有7种动物,1种一级,6种二级,这其中升级1种,新增6种,可谓是最大赢家。
墨脱红外相机拍到的大灵猫
明星物种和公众关注的作用得到彰显
这些年,不断受到关注的江豚、豺、豹猫、藏狐,以及诸如青头潜鸭、藏鹀、几种犀鸟等物种,都得到了升级或者增补。
一方面,毋庸置疑,这些物种在这些年里,物种数量和栖息地都受到人为活动的广泛影响;但另一方面,这或许也说明,基于不断的研究和调查,来进行科学的发声,或许确实有可能在政策以及行动上得到更多的回应。这其实对所有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和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
我们很高兴,这些年,随着众多的自然爱好者以及专业机构的努力,大家正在不断地填补中国物种分布等基础信息的空白,这些类似于“公民科学”的努力,正在形成这个时代物种和自然保护的基石。
一些小遗憾
当然,在这个名录里,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比如,诸如貉、赤狐等犬科动物都能够进入保护名录,那么背纹鼬、缅甸鼬獾、虎鼬这些远比前者稀有、种群现状不明、研究几乎为零的物种,也该得到足够的关注。或许,未来大家可以根据更多的调查和发声,来提高对于这几个物种的关注。
除此之外,我们也觉得水獭值得更高的保护级别,目前除了欧亚水獭外,江獭和小爪水獭在中国都非常的不乐观,过去数年,只有屈指可数的记录。对于三种水獭的关注,可以提高对于中国河流和湖泊,尤其是中等及小型河流的保护。
玉树红外相机拍到的欧亚水獭
相比兽类和鸟类,两爬、鱼类等类群受到的关注相对要少,物种和保护等级的争议会更多。比如在龟鳖类,整个华鳖属都没有进入,华鳖属4种,中华鳖、小鳖、砂鳖、东北鳖其实生存的状况也都并不乐观。这或许是因为目前中华鳖的濒危情况还没有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对属内不同物种的区别了解不足,很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未来可以基于更多的信息,能够增补进来。
中华鳖,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甲鱼” 图片来源见水印
毋庸置疑,这次物种名录的调整是非常积极,但在这些积极的信息背后,也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比如:
管理和执法
随着名录的调整,目前已经有235种一级,以及753种二级。那么未来的关键,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整个物种保护,需要国家级保护动物、三有动物以及地方保护动物的整体构架,并且针对不同级别的物种有精确的保护措施和受到伤害的处罚成本。
在新的调整名录中,有61种动物被标注了“仅限野外种群“,这样更为精细的区分既保护了该物种的野外种群,也保障了大量养殖户的商业利益。
截图来源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但相应的,需要建立一套管理追踪人工繁育个体和准确鉴别来源于野外的个体的方法,避免假借人工繁育之名行违法捕猎野生动物之恶。这其实也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栖息地的保护
在一个美好且完整的自然里,物种有点类似于一个酷炫乐高玩具里的各种部件,最重要的不是要让这些部件放在那里,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栖息地保护,让这些部件能够回到各自应该放的位置,组成一个壮观且绚丽的景观(landscape)。
近年来,我们不断地看到新发现物种,以及物种种群恢复的新闻,这当然是欣喜的,不过这并不够;我们也要它们回到一个完整的自然里,发挥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有的功能。生物多样性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福祉,我们需要不仅仅看到物种和数量,而更能看到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自然。
自然保护,人与动物的边界在哪里
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需要在人和动物之间,不断的寻求边界,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空间或者区域,在彼此的互动之中,有很多的可能。
有些物种生活在离人类较远的区域,比如雪豹,以生活在岩石间的野生羊亚科物种为主要食物,栖息地上也恰好避开了人类的高强度利用区域,生活在高海拔的裸岩地带,当地牧民和它们可以相看两不厌;
有些物种,和人类的土地使用重叠较大,冲突也不可避免,但未来也许可以通过一定的补偿等方式实现共存,比如狼、豺和金钱豹。
但是,也有些物种似乎已经发展出了对人口密集区高度适应的生存模式,比如貉,我们和复旦大学在上海的研究,发现了上海的很多小区里,仍然生活着数量较多的貉,正在逐步改变原有的习性,学会适应城市;除此之外,在长三角的大城市里和周边,还有小灵猫这样的一级保护动物。你可以想象下,你的小区里,可以抬头见到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这当然一方面是生态保护成效体现,但也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和人类行为,设定了诸多的限制。
出没于上海小区的貉 摄影/武亦乾
这些地方以及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该如何与这些升级和增补后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共生呢?这其实,是对管理以及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和更好的要求。
无论如何,这是个好的开始。
未来,我们还有更多更长更远的路要走,
行则将至,共勉之。
-END-
撰文/赵翔
编辑/邸皓
排版/王善玮
封面/白水江金猫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作者介绍
赵翔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自2011年开始驻点三江源,推动以雪豹为旗舰物种的社区保护工作,关注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政策等影响因素下,人与野生动物的共存关系。
关于ART(Action Research Team)
ART是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多位顾问专家和团体自发组成的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问题的快速行动研究小组。
拓展阅读: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