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全军挂像英模!他临终前的几句话,千万人动容落泪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咱们花钱不多,做事不少。咱讲创造性,讲实效,为国家负责。”在生命倒数第二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少将回首往事,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
英雄的容貌将永远被世人铭记——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
“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输液管……
面前摆着工作用的电脑,嘴里一直念叨着“C盘……C盘处理完了……”
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会儿,他说:“坐着休息,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这段林俊德临终前坚持工作的视频,令千万人动容落泪。
2012年5月初,林俊德得知自己罹患胆管癌晚期,他脱口而出的是:“我是搞科学的,最相信科学。你们告诉我还有多少时间,我好安排工作。”
此后,林俊德开始与时间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
同事、学生、亲人到医院看望他,林俊德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望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事问我老伴吧。”
从重症监护室一出来,林俊德见到护士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手表,说要看时间;他拉着主治医生的手说:“我是搞科研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的时间不多了。”
如愿转到普通病房后,他两次让医生拔掉导流管和胃管:“带着管子工作不在状态,我需要的是时间和效率。”后来,医生给他拔掉了3米多长的导流管。
“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林俊德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
5月30日下午,林俊德几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谁也不敢答应。领导前来看望,他说:“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不再作治疗了,二是请你说句话,让他们把办公桌搬进来。让我工作,我可能还能多活几天。”领导含泪同意他的请求。
5月31日,从早上7时44分到9时55分,林俊德不断提出要下床工作,这时的他极度虚弱,努力想要自己坐起来,走到办公桌前。试了8次,都没有成功。第9次,他终于起来了。
9时55分,学生和护士一同把林俊德扶到办公桌旁。他说:“我的时间太有限了,你们不要打扰我,让我专心工作。”
12时30分,大家把林俊德扶到床上。下午,林俊德陷入昏迷。
晚间,林俊德平静地离开了。遵照他的生前愿望,遗体安葬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那个他战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一旦抓住机遇,就要发狂工作”
林俊德是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原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他的功绩用一句话足以概括——从1964年到1996年,中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他全部参与了。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1960年,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从此在大漠戈壁扎根52年。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周恩来总理与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上将通话时问:“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
此时,林俊德匆匆赶到,说:“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张爱萍激动地拍了拍他满是尘土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
当晚,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测量到准确冲击波参数所用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是26岁的林俊德研究出来的,他当时是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
一次核爆炸试验后,林俊德(左一)和参试人员从试验场区完成取样任务后合影留念(资料照片)。
1967年6月17日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林俊德带领回收小组在爆心附近步行几十公里,圆满完成了核试验爆炸数据的采集任务。
此后数十年,无论是地下核试验、常规兵器试验,还是核试验地震核查等工作,林俊德全部参与其中,为国防科技事业披肝沥胆。2001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依然殚精竭虑奋战在国防科研试验第一线。
林俊德曾说:“一个人的成功,一靠机遇,二靠发狂。一旦抓住机遇,就要发狂工作,效率就会特别高,看似不可能的事就可能了。”
林俊德所说的“发狂”,其实就是勤奋——大年初一,同事冒雪到他家拜年,谁知他已经跑到办公室去加班了。
正是依靠这样的“发狂”,一代代中国军人和科学家才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林俊德在试验现场采集数据资料。(资料照片)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
与林俊德一同成为全军挂像英模的张超,生前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2016年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训练时突发故障,他为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后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9岁,被追授“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称号。
张超
当天的训练中,战机刚刚滑行了2秒钟,无线电里突然传来语音报警:“117电传故障,检查操纵故障信号!”电传故障,是歼-15飞机最高等级的故障,一旦发生,意味着飞机失去控制。
那一刻,是12时59分11.6秒。
紧跟着报警声,战机的机头一下子抬了起来,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机体与地面接近垂直!几乎同时,火箭弹射座椅穿破座舱盖,“呯”的一声射向空中……
那一刻,是12时59分16秒。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是全力推杆到底。”歼-15飞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
生死关头,张超却做出了一个“最不应该”的选择——那奋力一推,是他意图制止机头上仰,避免战机损毁的最后努力,却令自己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机会。
张超跳伞后,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从空中重重落下,在草地上砸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彩超检查显示,在巨大的撞击中,腹腔内脏击穿张超的胸膈肌,全部挤进了胸腔,心脏、肝脏、脾、肺严重受损。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这句话是张超与战友最后的告别。2016年4月27日15时0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英雄虽已故去,但他们的形象不会模糊。近日,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由此,原有的8位挂像英模增至10位,他们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
军委政治工作部下发通知,要求旅团级单位统一组织画像悬挂工作,悬挂画像时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集中教育,组织官兵重温英模事迹,学习英模精神。
记者:周经纬
监制:郭涛
编辑:宋佳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