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随着该卫星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颗GEO卫星。其中,GEO卫星安静地驻守在地球上方36000公里的太空,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它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吉星”。这次成功发射的是“吉星”家族中的老三,大家也亲切地称呼它为“嚞星”。
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北斗家族中的“大个子”,吉星家族具有宽大的体型和强壮的体魄,采用的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吉星家族沿袭了北斗系统最鲜明的特色,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这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创举。
强大的承载能力让“嚞星”和两位“哥哥”一样,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功率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六大本领,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
记者了解到,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收官之星”,“嚞星”在国产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此外,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较北斗二号拓展了10倍,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普惠服务。
据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介绍,6月15日晚,发射队正在进行负12小时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导致压力数据低于设计指标要求,随即发射队进行了问题排查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
虽然经过排故,指标已经正常,但是在发射前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慎重研究,经过讨论指挥部决定推迟此次发射。
“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荣誉而战,对航天人来说,每成功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荣誉,而一次失败就足以将以往的荣誉清零。”李聃说。
在被问到为何敢于在这么一个举国关注的发射任务按下“暂停键”,李聃表示,“此次发射是北斗全球导航工程最后一步的最后一颗星,是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的标志。在果断决策的背后,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指挥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尊重科学,坚持原则的结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这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介绍说,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苛刻设计的要求。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我国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氢原子钟虽然质量和功耗比铷原子钟大,但稳定性和漂移率等指标更优。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我国目前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包揽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2020年6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44次发射,将59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含此次任务),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100%。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也被形象地称“北斗专列”。
自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至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共进行了44次发射,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100%,因此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也被称为北斗导航工程的“唯一座驾”。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导航试验卫星算起,12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用40次圆满成功的完美表现,将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果再算上更早前发射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那么长三甲系列火箭以44次100%的发射成功率,护送59颗北斗卫星进入轨道。自2017年11月,启动全球组网建设以来,北斗导航工程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尤其是2018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10次发射,成功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19日的133天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7次发射,成功将1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平均一次火箭发射仅间隔19天,创造了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纪录。2017年11月5日,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首发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第1、2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远征一号上面级在北斗三号工程发射中圆满完成了12次任务,将24颗MEO轨道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为北斗三号工程组网任务的最终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长三甲系列火箭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截止至此次发射任务共发射112次。能够成为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是由于长三甲系列火箭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现侧向机动变轨、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可以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自2017年11月5日,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首次北斗三号以来,在2年多的时间中,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18次发射,满足了北斗三号快速组网的要求。研制团队使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至3发提高到8至10发;发射周期从60天减少到21天,发射队伍从200多人降到100人左右,为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运载火箭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的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从2012年首次执行北斗导航工程发射任务以来,长三乙火箭已经执行了22次北斗导航工程发射任务,成功将3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因为其具有任务适应性高、可靠性高的特点,长三乙也是“三兄弟”里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12次,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10次。)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航 通讯员 周寻 庞丹 王伟童
摄影:高楠
监制:苏越
编辑:车社、简易
实习生:王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