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哀悼予逝者尊重,用理性助生者前行

北京日报 2022-04-04


3月27日下午,“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遇难者集体哀悼活动在事发地搜救现场举行,现场工作人员全体面向遇难飞机方向肃穆而立,默哀三分钟,以此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
目前,指挥部仍在全力组织开展飞机残骸、遗骸遗物和各类物证资料的搜寻工作,继续做好各项善后处置工作,并同步开展事故调查。

空难发生七天来,位于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克服恶劣天气与复杂地形,一寸一寸刨泥土搜索,一捆一捆扛竹排铺路,最大限度保护了现场,目前已成功找到第二个“黑匣子”,为后续事故调查奠定了基础。网上网下,许多人也通过各种方式为同胞祈祷,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几天来,坊间和网络上还出现了大量与空难相关的说法与猜测,乃至流言谣言,诸如“民航最后一课教的是坦然赴死”等许多言论,都是网友凭借着自己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所想象出的情节。有些推测十分煽情,收获了大量感动,但无助于事故调查,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蹭热度”。

尽管对如此惨痛的事故,所有人都迫切想要得到一个答案,但必须看到,缺乏信息数据的任何揣测都对获取真相无益。事实上,绝大多数灾难都包含了太多人们无法想象的特殊情况与难以预料的“蝴蝶效应”。

因此,相关调查也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比如,2009年法航477号航班坠入大西洋,正式调查报告的出炉距离空难发生已经过去3年;2014年发生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最终的调查报告4年多之后才发布;即便是零伤亡的“5.14”川航紧急迫降事件,其调查也足足进行了两年。

本次东航空难,同样需要公众对调查抱以应有耐心,绝不能只想着尽快得出一个简单结果。


事故调查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吸取教训,给出安全建议和应对措施。由于飞机事故的特殊性、复杂度,空难调查往往是多国机构共同参与,也诞生了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AAIB)、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等专业调查机构。这些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调查的专业性,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对外披露机制,即提供专业技术知识,但不公开发表任何评论,被称为“不许说话”原则。

比如,马航MH370航班失踪后,面对各路媒体的追问,参与调查的NTSB、AAIB都表示评论权属于马来西亚当局,自己无权置评。世界顶尖的专业机构都谨慎至此,大众更应当秉持理性、科学的精神,不高谈阔论自己的一知半解,不随意转发真伪不明的各路消息,不要令网络空间成为“口水”战场。

等待一份完整、科学的事故调查报告,是对航空安全工作最好的反思;不随意渲染情绪和臆想揣测,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我们相信,官方必然会将每一个环节都分析清楚,把空难的事故调查办成铁案,护佑每一个乘客的安全。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鲍南

监制:刘昊
编辑:张小英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