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疫物资“再就业”也是一种主动治理

长安观察 北京日报 2023-03-21


隔离门磁变身“安全卫士”,空巢老人遇到危险时报警信息可发到指定联系人手机上;核酸采样亭成为“服务小屋”,为社区里理发、测血压、修裤脚等便民服务提供固定空间……近日,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走访发现,北京不少社区积极探索、征求意见,让各类防疫物资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防控措施调整了,相关设备到底该如何处置,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一方面,这些物件成本不低。比如,有公开信息显示,各地核酸采样亭的采购价在2万元至5万元左右。像门磁这样的设备看似零碎,叠加庞大数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一方面,某些当初便民的设施,如今似乎有了“扰民”之嫌。仍拿核酸亭来说,原地荒废不仅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空间,还可能存在用电、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上述社区结合物资原有功能,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便民程度,善莫大焉。

循时驭势、物尽其用,体现出创意巧思,更反映了一种主动治理的姿态。城市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大事小情,也总会有一些临时性的资源投入,如何最大限度将其盘活考验智慧。比如,此前公用电话亭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随着技术进步逐渐无人问津。对此,很多城市因地制宜,有的将其改造为一键叫车、预约就医的站点;有的增设屏幕提供在线政务、网络地图等公共服务。在防疫物资方面,我们也期待“各村拿出各村的高招”。无论是公共设施配置等“有形资产”,还是应急物流体系、社区沟通机制等宝贵“无形财富”,转换思维、灵活创新,才能发挥更高“性价比”。

以更大视野来看,城市治理其实也像居家过日子。将资源供给与人的需求充分对接,才算真正实现了“精打细算”。事实上,城市中“闲置”资源还有不少,如果放着不管,可能碍眼又碍事;反之一旦用好,便可能成为便民利民的好帮手。治理者既要有做增量的能力,也要有盘活既有存量的智慧。多听听大家意见,多观察实际需求,在细微处“缝缝补补”“有机更新”,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以人为本”多了,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也自然就强了。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关末【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张力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