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倒PPT,就能有用吗?

北京日报 2023-09-14


近日,PowerPoint的发明者丹尼斯·奥斯汀在美国去世,再次引发了网友对这款职场必备软件的讨论。有人甘之如饴,认为PPT改变了信息展现的形式;有人则槽声不小,认为形式大于内容,实属加剧“内卷”。

丹尼斯·奥斯汀


如何在职场上进行高效汇报,一直是“打工人”的一大难题。1958年,世界上首张商业幻灯片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诞生,大量矢量图标、数据图表页被使用,演示逻辑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思路雏形初现;1987年,综合了图形、剪贴画、多种字体的制作软件PowerPoint诞生,同年被微软收购加入Office套件,之后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走进千家万户。相较于纯文字的逻辑论证与数字公式的复杂计算,PPT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大幅减少了观众理解的门槛,带来了沟通上的便捷。因此,PPT不仅在商务沟通中大受欢迎,还进入了课堂教学与广告行业,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将PPT与商业相结合,初衷是实现更生动清晰的表达与沟通。而在职场生态中,这一切很容易演化为形式主义,走向务虚。随着电脑性能的不断增强,PPT的功能愈发复杂,视觉特效愈发强大。为了尽可能抓人眼球,从演示逻辑到图片美观,从图表设计到字体大小,大量职员将精力用在如何美化PPT上。专注于这样的“绣花”,空耗大量人力物力,也让PPT备受吐槽,以至于有CEO发飙痛批高管用PPT、新词“欺骗”自己。

更深层次看,图文结合、叠加动画声效的演示方式固然通俗易懂,但这种“直白”在无形中既让制作者的逻辑开始服从PPT切换的节奏,也让受众更加“懒”于思考,通过“读图”懂个大概就好。曾有国外数据显示,瑞士的410万雇员中,11%的员工日常与PPT有关,平均每周要看两次PPT演示。假如其中85%的参与者出现心不在焉,估计会给瑞士经济造成大约21亿元的损失。可见,PPT里的“无用功”,已是一个全球通病。

奥斯汀生前曾说,“PPT就像印刷机,它也会印刷各种垃圾。”是简洁高效还是“心为物役”,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是作为工具的PPT本身的问题。员工为PPT的美化绞尽脑汁,本质上是企业的竞争、评价和选拔机制不够清晰、不够务实,无法通过可量化的成绩实现识人用人,反而逼着大家拿“高阶形式”唬人。与其有同样效果的,还有“深度串联、势能积累”的互联网黑话、“996、大小周”的无效加班、强制性的无脑周报……这些屡屡被“打工人”吐槽的问题,其实都是企业在规模膨胀以后,形式主义愈演愈烈的缩影。

从这个角度来说,批判PPT这款软件是没有用的,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业文化和评价机制,才是解决之道。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鲍南【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