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动驾驶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

北京日报 2023-12-27

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革新性突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到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5%。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自动驾驶产业需要具有技术、资金、市场优势的头部企业入局,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最早进入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国内科技企业之一,滴滴自动驾驶依托于出行平台的优势,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领先的技术和运营能力。


在2023年,滴滴自动驾驶驶入快车道,有了更多的布局和进展,展现出对于自动驾驶的深度思考与核心优势。


探索先进技术 解决场景难题


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提出,自动驾驶发展的第一阶段关键词是安全。在安全运营的基础之上,为满足用户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更多场景的出行需求,滴滴自动驾驶以体验为关键词,持续迭代。

对于自动驾驶领域来说,“安全”和“体验”都有赖于先进、前沿的技术研发。行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和变化,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更加先进的感应器和算法,精准识别路况和避开障碍物,实时分析数据和预测路况,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从而提高交通效率。


在技术层面,滴滴自动驾驶已经掌握了包括感知、预测、决策、控制、大规模的仿真系统、大规模的机器学习平台等L4级自动驾驶的全栈核心技术,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此外,有学者分析认为,当前自动驾驶的底层架构和大部分技术问题已经被解决,难题是如何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长尾问题,例如可识别但低频出现的场景,以及落叶、树枝、垃圾袋等很难进行类别定义的场景。


为了应对更复杂的真实场景,滴滴自动驾驶推出了“城市泛化引擎”,来对扩张区域时遇到的复杂车流、长尾场景等做定向优化。“城市泛化引擎”通过搭载了一系列作用于感知、预测、规划决策等多个技术模块的前沿技术方法,能针对区域扩充时所遇到的复杂车流以及长尾场景做定向优化,大幅提升鲁棒性,加强技术的可泛化性。


除了软件算法,关键硬件也是滴滴自动驾驶的攻克重点。今年的开放日活动中,滴滴自动驾驶首次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北曜Beta由滴滴自动驾驶联合北醒开发,是国内首个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性能特点。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能够适应不同场景。


Orca虎鲸则是滴滴自动驾驶研发的行业首个量产化的三域融合计算平台,智驾域、座舱域、网联域的设计更加精简,核心元器件、线束得到优化。相比于上一代硬件,Orca虎鲸计算平台成本下降88%,占整车空间体积减少74%,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61%,线束数量减少了33%。得益于平台集成化,自动驾驶车的后备箱能再多容纳一个20寸行李箱,同时整车装配时的人效比提升7倍。

打造智能平台 保障安全运营


从技术研发到落地运行,滴滴自动驾驶给出了一条清晰的“渐进式路线”:通过混合派单网络,将自动驾驶服务融入到滴滴出行的大网络中,以实现Robotaxi运力的不断扩张。

在滴滴出行App上,用户可在上海、广州等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滴滴自动驾驶的送驾里程、送驾时长、每小时单量等体验和效率指标都在持续向网约车靠近。


当出行进入无驾驶员的阶段,车辆的自动化运营与维护也至关重要。对此,滴滴自动驾驶打造了自动驾驶车辆运维的智能运营平台“慧桔港”,使其成为滴滴自动驾驶无人运营的中枢“大脑”,进一步提升安全性、效率和用户出行体验。


慧桔港构建了五大中心,包括自动运维中心、订单业务中心、安全护航中心、远程支持中心以及客户服务中心。能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包括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机器人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90%。


结合软硬件技术能力和智能化运营中心慧桔港,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持续保障安全运营。

聚焦规模化 持续优化体验


当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落地场景逐渐成熟、运营模式趋向自动化,加速规模化商业应用就成为接下来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当前,北京正快速推进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进程,并将“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列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在这种背景下,自动驾驶车辆批量应用或许会在未来成为现实。

对此,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共同定义和量产共享出行L4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


据了解,首款量产车型将基于广汽埃安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星灵高端电子电气架构及行业领先的多融合感知自动驾驶量产技术,搭载滴滴自动驾驶L4城市泛化引擎和特有的面向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结合滴滴自动驾驶的无人化运营系统慧桔港和出行领域经验,双方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联合打造安全可靠、乘坐舒适又低成本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

滴滴自动驾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推动L4商业化加速落地。


然而,滴滴自动驾驶对于未来出行的想象不止于此,推出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这是一款“完全为乘客打造的出行工具”,希望能为乘客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



DiDi Neuron取消了驾驶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间。在车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相较普通网约车内部空间提升50%。DiDi Neuron独创了车内机械臂,可以为用户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车内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和体验。车外创新性用智能交互五联屏代替了传统车灯,能更为直观、便捷地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此外,“顶翼门+侧滑门”的设计,在提升开关门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乘客上下车舒适度。


从DiDi Neuron可以看到滴滴自动驾驶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于未来出行车辆的构想,不仅要安全、舒适,还希望它能够像人类司机一样具备服务意识。这也意味着,滴滴自动驾驶在打磨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进入了优化体验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自动驾驶还孵化了卡尔动力公司(KargoBot),专注L4级别干线货运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运营,创新性地提出了混合无人化解决方案。目前卡尔动力已在华北、西北地区开展常态化测试和运营,提供短、中、长途等复杂场景的端到端智能运输,每年运输货物吨数超250万吨。


在业内看来,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具备了领先的技术和运营能力,正加速推进自动驾驶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对于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而言,保持技术研发投入,同时不断寻求商业化落地,实现自我造血,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业内人士分析称。


文/李濛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