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孩子、复查的孕妇,一进医院大门就深受烟雾缭绕困扰,呛得直咳嗽……据北京日报记者调查,本市多家妇幼医院吸烟问题比较严重,醒目的禁烟提示成了摆设。最该禁烟的地方,怎么倒成了重灾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门前,无论是树丛里还是垃圾桶旁,放眼望去皆有烟头,医院大门附近烟味浓烈。只见很多患儿家属刚走出医院,就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烟。
走进医院的楼院里以及楼内,记者发现吸烟者也不在少数,他们甚至毫不顾忌眼前来来往往的患儿。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本来就是因为感冒发烧才到医院看病的,烟民在医院里“喷云吐雾”,孩子咳嗽得更厉害了。
除了儿童专科医院,记者还探访了多个区的妇幼保健医院,同样存在吸烟问题。在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无论是保安岗亭还是医院门诊楼内外,“禁止吸烟”及“您已进入无烟医院,所有区域不能吸烟”的提示语都贴在了醒目位置,但在医院门诊楼外,选择无视的大有人在。
“带家人看病,每次都能看到医院里有人吸烟。这些人在禁止吸烟提示牌旁吸烟,让保安去劝阻却被告知管不了。”近日,市民吕先生向市民热线12345反映了相关问题,希望院方能加强管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管不了”的原因,不仅有不听劝的难题,其实安保人员本身也是吸烟者,自身尚不能遵守规定,指责他人吸烟“腰杆儿”自然也没那么硬。《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的室内外区域都禁止吸烟。吸烟者大多知道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但对于室外区域禁烟的规定仍无意识。2023年11月,北京市卫健委、市爱卫办曾专门就全市冬季控烟工作进行部署。据统计,《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8年以来,本市已打造2443家控烟示范单位、26条控烟示范街区,实现无烟中小学校和无烟医疗机构全覆盖。广大市民呼吁,儿童医院、妇幼医院更该与烟草“绝缘”,希望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把好医院的禁烟关。采访过程中,很多吸烟者向记者坦言烟瘾犯了的痛苦。一位患儿的家属告诉记者,孩子高烧不退,他非常着急,在医院里带着孩子挂号、缴费做各种检查,跑东跑西的,因为很少来医院,好多环节不熟悉还跑错了科室,刚才又来了工作电话……所有事情赶在一起,焦虑无处排解,就想找个地方抽一口,又不能离得太远,马上还得回输液室看孩子。如何正确看待烟瘾这件事?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崔小波告诉记者,烟瘾实际上是一种疾病。烟草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慢性病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F17.251),戒烟药物也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科学证明,医学戒烟可以减轻戒烟的痛苦并提高戒断率,同时可以减轻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医院等明令禁烟的地方突然犯了烟瘾,在不吸烟的前提下能有缓解的办法吗?崔小波说目前替代的办法因人而异,比较普遍的共识是嚼口香糖,通过咀嚼动作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焦虑的。“也有其他国家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比如一些国家研发了尼古丁口香糖或贴片等替代物,这些替代物对于吸烟人群暂时克服烟草依赖更有针对性。”公共场所禁烟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吸烟者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与管理方未能有效劝导有关。禁烟在执法层面还面临主体积极性不足、监督和问责机制缺失等问题,加之,控烟场所范围划定、违法行为处罚等方面标准不一,都直接影响了控烟效果。破解控烟难,对于管理方来说,要负起主体责任,通过人工、监控等方式,及时劝导制止。当然,仅靠劝导力度有限,关键还是要立法和执法跟进。比如,深圳“最严戒烟令”将控烟范围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人流密集区域,违规吸烟可不经劝阻直接罚款。措施看似严厉,其实值得借鉴,只有将管理处罚落到实处,保障监督执法渠道畅通,才能形成有力震慑,制止公共场所吸烟乱象。禁烟控烟不是朝夕之功,理应更立体、多元化、全方位。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见成效,希望在净化公共场所环境的同时,控烟行动进一步延伸,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使其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共识。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景一鸣 评论员 孙延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