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英雄,放在祖国的心脏!

丁文捷 北京日报
2024-10-01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9年9月30日黄昏,宣读完亲自撰写的这114个字后,毛泽东率先执锨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这也成为毛主席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筑。

9年之后,“共和国第一碑”落成。北眺南望,位于中轴线之上,直面长安街,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揭幕。图源:北京日报

总有一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有人说,很多革命先烈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没能看见日出,却燃烧自己点亮血色天幕,为我们迎来了日出。

奠基石

“全体一致通过以本届全体会议名义设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亲往奠基”。

这是一份会议记录的第六项内容,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清楚记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

1949年9月30日,奠基仪式上,周恩来总理致辞,毛泽东主席宣读了碑文,并在天安门广场南侧中华门的北边与委员们一起执锹铲土。

奠基点,是由周总理亲自选定的。起初,关于建造地点有过多种意见,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也有人建议建在西郊的八宝山。

据《党史纵览》杂志2009年第1期报道,在政协第一届全会上,周总理提议,把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在天安门广场,他的解释是:天安门广场有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这里也是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

最终,五星红旗旗座之南,北距天安门城楼约463米,南距正阳门城楼约440米,成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破土之地。

在北京市档案馆藏有一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文字草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是彭真当时所拟写的原文,后被毛泽东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而直至9月30日上午,奠基石碑才被运送到天安门广场,出自琉璃厂261号两位篆刻师陈志敬与陈志信之手。

7天之前,两人刚接到这项任务。百余字,雕刻成一寸大小的隶书,两人夜以继日工作终于完成。奠基仪式上午,陈志敬雇了一辆人力车把雕刻好碑文的奠基石碑送到了天安门广场,担心车来回颠簸损坏石碑,他还特地在底部垫了一床被子。

“纪念死者”

“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是周总理关于建碑目的的指示,而这八个字该如何落在纪念碑的设计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直至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纪念碑的设计方案都仍在改动。

奠基仪式后不久,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收到的设计方案超百件,其中三个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在这三种设计草图送呈北京市领导审批的时间里,正卧病在床的梁思成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内容直指上述方案存在的不妥之处。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不宜放在高台上的,而高台之下尤不宜开洞。至于碑身,改为一个没有顶的碑形,也有许多应思考之点。传统的习惯,碑身总是一块整石。”1951年8月29日,梁思成在信里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他提出纪念碑应该根基稳固地立在地上,同时要注重设计纪念碑的顶部,“我愿在这上面努力一次,再草拟几种图样奉呈”。

如今看来,当年的这封信为纪念碑勾勒出了轮廓。

1952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梁思成任副主席一职。历经一年多的打磨,纪念碑下半部分的设计得以确定,将带有方形底座的直立石碑建在双重须弥座的台基之上。

“在纪念碑的设计过程中,碑顶的争议是最多的。”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贾英廷曾撰文指出,当时建筑家和雕塑家的分歧较大,一度形成了“建筑顶”与“雕像顶”之争,最终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

就在设计方案还悬而未决时,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953年10月16日,一块大石料被运送至广场。这是一块色泽、质地出众的花岗石,重近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经兴建委员会慎重挑选,将被用作纪念碑碑心石。

滚木、推土机牵引滚移,再加上火车运输,多种方式交替使用,耗时约188天,大石料终于被运抵施工现场。从开采到运输,7116名工人直接参与其中,更印证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而当巨大的碑心石石料已按设计方案等候在工地时,新的变化出现了。

依照中国传统,立碑碑身正面应朝向南方,但天安门广场的人流多从长安街涌入,集中在广场的北部。

据贾英廷描述,建造过程中,周总理考虑到人流集中的方位,决定一改传统,便于更多人能直接从长安街看到纪念碑的正面。

于是,重达60多吨的纪念碑碑心石,被重新调转方向。

由南到北,变化的不仅是方向,更是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因而成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坐南朝北的大型纪念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镌刻在碑心正面。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信笺上题写了两遍这八字碑文。写完后,他再三叮嘱,一定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

而纪念碑背面由毛主席起草的114字碑文,周总理前后写了40余次草稿。如今人们看到的,是他最满意的一幅。

1958年5月拍摄的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摄/北京日报记者 李晞  

“鼓舞生者”

“今天,从建碑开始就在这里艰苦劳动的雕刻工人们,在十块大浮雕上面做完了最后一遍修饰......用花岗石铺成的月台地面和台阶,像玻璃板一样平整。在建碑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件工伤事故和刻坏过一块汉白玉。”

这是1958年4月22日竣工当日,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新中国成立至今耗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公共艺术项目,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期待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这10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纪念碑底座。“艺匠”们培训2年,雕刻3年,一笔一画刻下了这个民族浴血奋斗的来路。

在高2米,总长40.68米的浮雕中,共有超170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各不相同,其中无一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

在祖国的中心,人民英雄纪念碑承载着14亿人的纪念与缅怀,目睹了这个国家的繁荣富强。

65年后,纪念碑的诞生之日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在开国大典前一天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将国庆节前一天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这当然不是一种巧合。

“国庆勿忘祭先烈”,每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对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文保基建处来说,9月30日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对纪念碑二层基座进行局部物理清洗。据文保基建处副处长段敬亮描述,每年烈士纪念日前10天,工作人员会用软毛刷,蘸上清水,对一些明显的污渍进行清洁,“用‘精细’的实际行动,传递对英烈的敬重与缅怀”。

除了清洁之外,对纪念碑状况的日常监测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裂缝和倾角便是文保基建处关注的重点。

2018年,22个裂缝计和8个倾角计被安装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层基座上。

“裂缝计用于监测条石之间裂缝宽度的变化,倾角计用于监测汉白玉栏杆的倾度变化。”段敬亮介绍,监测的数据会实时传输到系统中,经过几年的观察,每年随温度变化,数据会呈现周期性波动,但裂缝和倾斜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结构状态稳定。对于因风化问题产生的破损部位,工作人员也会及时进行局部修补,以防止出现更大的裂痕。

某种程度上,大家守护的早已不是一处文物,而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精神也由此传承下去。

1986年6月1日,在嘹亮的鼓号声中,“少年先锋岗”宣布成立,成立仪式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摄/北京日报记者 翟伟

1986年6月,共青团北京市委、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少先队北京市工作委员会三家单位联合创办“少年先锋岗”——佩戴着红领巾,穿着统一制服的少先队员们,高举少先队旗帜,守护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2016年4月,少年们参加“少年先锋岗”活动。摄/北京日报特约摄影 周良

过去三十余年时间里,一批批的少年们已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在一班岗15分钟里,他们眼神坚定,接旗、敬礼、转身、齐走,学着大人的模样,将自己理解的人民英雄革命精神外化于行。“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种子已然在年轻的血液中生根发芽。

明日预告
6000多盏华灯永远都亮着的秘诀


“你不知道的长安街”系列


  1. 长安街,到底有多长?

  2. 长安街,是一条街吗?

  3. 你猜,长安街有多少种颜色?带上色卡,彩绘长安街

  4. 长安街,是什么颜色的?

  5. 长安街,就是一曲交响乐!

  6. 长安街,有多宽?

  7. “长安街的气氛,是自己长出来的”

  8. 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来到这条长街

  9. 中国的公路,从这里出发!

  10. “华兴”的一封信,天安门城楼开放了!

  11. 翻天覆地!这是一座人民的广场

  12. 2分零7秒,和46秒


未完待续……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丁文捷【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