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永元: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书叔 看书有道 2020-02-21


主播丨Jason  文丨书叔‍



崔永元在自传中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刚做主持人那会儿,他总是带着一份年少时特有的得意和小骄傲,本能地认为自己就是主角,大家看节目都是来看崔永元的。


于是他特别注重形象,每次在后台,都寄希望于化妆师能把自己化得像个小鲜肉。


上台前也总会提前背好一些名言警句,期待到了台上可以口吐莲花。


节目过程中哪怕有一个观众的眼神或者肢体语言不对劲,他就会「玻璃心」地猜测观众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意,并且深受打击。


直到后来某天,他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大家并不是来看崔永元,而是来看采访嘉宾的,这才开始调整心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一个配角。


他不再去做刻意的准备,而是更多地想着如何在场上调动嘉宾的情绪,让对方酣畅淋漓地表达和展示自己。


当不再那么把自己当回事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紧绷的状态也松弛了下来,主持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享受节目了。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


虽然这是一个关于主持心态转变的故事,但回到生活中,道理其实也同样简单


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恨不得全世界都围绕着 ta 转。


  • 比如,喜欢出风头,想要得到所有人的关注。


  • 比如,不顾他人的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 比如,一切从自己内心出发,从不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这种强烈的主角意识,不但令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也给自己的生活徒增了许多烦恼,变得易怒、易悲、玻璃心,甚至感觉活得很累。


其实所谓成熟,不过是一个慢慢放下自我的过程。


只有学会安置内心深处的自我,才能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也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我曾经也是个「形象包袱」很重的人。


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出入公众场所,总感觉有人在看自己。


就连独处的时候,都会想象身边有个看不见的摄像头,在直播自己的生活。


所以总是想着要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害怕出糗。


记得初中有一次我去理头发,理发师听错我的需求,把头发剪得太短了。


剪完后的发型令我十分不满意,但却无能为力,第二天只能硬着头皮去学校。


本以为会被同学取笑,我在心里预设了无数个场景做好了反击的准备,结果一整天过去,压根就没有人提起过这个话题。


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来,才意识到自己那时的担心有多么多余。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才会自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心理学家基诺维奇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名学生穿上某名牌 T 恤进入教室。这个学生估计会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注意到他,而实验结果证明,只有 23% 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无论是鲜花和掌声也好,尴尬和羞耻也罢,我们常常带有一种「焦点效应」,误以为自己就是焦点。


然而,生活不是「楚门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观众在看你的现场直播,观察你的一举一动。


放下自我的第一步,是把想象中的「聚光灯」和「摄像头」关掉,从假想的「焦点」中走出来


要知道,很多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事,别人根本注意不到,就像你也常常察觉不到其他人的小心思一样。




我认识一对情侣,度过了「七年之痒」后,依旧十分恩爱。


刚开始两年,他们经常吵吵闹闹,也分分合合了好几次。但从第三年开始,就再也没大吵过。


一次聚会上,女生谈到他们是如何经营多年感情的,她说:


以前我总想着改变他,希望把他改造成我理想中男友的样子。


比如他喜欢宅在家里,我就想方设法带他出门;他不会做饭,我就逼着他学下厨。


一开始他愿意为我改变,但没多久又恢复了「本性」,我们常常因为这些事争吵。


而且我一直觉得,爱我的人自然能捕捉到我的喜怒哀乐,有些事情我不说他也理所应当知道该怎么做。


可是钢铁直男的心思哪有那么细腻啊,很多时候他压根察觉不到我的不对劲,一度让我憋到内伤。


最后一次和好,我们敞开心扉聊了一整晚,聊完后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以前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总想着让他来适应我的世界,却从未考虑过他是否真的愿意这样做



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


要求少一些,尊重多一些;有了矛盾用沟通来解决,而不是等着对方来发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没有人整天围绕着你转。


这番话很深刻也很透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确实,无论是与家人朋友相处,还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之中,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值,至少可以减少 90% 的烦恼。


放下自我的第二步,是放低自己的位置,不再高高在上地试图去强行改变他人。


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对别人的要求低一些,自己的烦恼也会少一些。




罗振宇曾经分享过一件事:


有一次他在小区里看到两个刚刚有孩子的母亲在那儿聊得热火朝天,你一嘴我一嘴聊了一个多钟头。


但是仔细分析她们其中的话语结构,其实她们没在对话,各自都在说各自的事。


一个说我们家宝宝怎么怎么着,另外一个说是啊,我们家宝宝也怎么怎么着,各自都在说各自的宝宝,根本没有顺着对方的话继续说下去。


这种只顾着聊自己的沟通其实并不是有效沟通,因为关注点还是在自己身上,以至于聊完之后可能根本不记得对方说了些什么。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扯到自己。


有一次我在咖啡店听到两个女孩聊天,其中一个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失恋了,好难过啊。」

「我懂你的感受,之前我失恋也是这样生不如死……」


「他对我说这样的话,是无法挽回了吧。」

「是的,他和我前男友一样,他当时也是……」


没几句,失恋的女生就聊不下去了,默默在那抽泣。


而她的朋友,在一旁滔滔不绝地用自己更惨的经历来「安慰」她,意思是「你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比你更惨还不是都熬过来了」。


其实在这样的场景下,作为一个朋友最应该做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倾听她,并用提问和附和的方式,让对方把感受尽情地倾吐和宣泄出来。


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扯。


德谟克利特说过:「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这种贪婪体现在,急于满足自己的倾诉欲,只在乎自己内心的情绪,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放下自我的第三步,就是学会走进他人的世界,适时放下自己的倾诉欲,优先理解和倾听他人的感受,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人。


学会倾听,不仅是对他人极大的尊重,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有一次闲来无事,和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玩耍了一个下午。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萧伯纳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


没想到小女孩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玛丽和你玩了一下午。」


童言无忌,却最纯真朴实,一下就把萧伯纳怔住了。


后来,萧伯纳对别人说:「人啊,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些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事,在别人面前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想要过得舒心,就要学会释怀。


真正的成熟,就是终于明白这世界并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转。


追求完美也好,期待更高也罢,都是过犹不及。


当姿态放得足够低时,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没那么复杂,很多烦恼也都烟消云散了。


就像崔永元说的: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慢慢放下自己的过程。」


只有放下身段,才能够仰望星空。



今日互动话题:

你遇到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吗?



作者书叔,看书有道创始人。一个学新闻出身、即将奔三的文科男。喜欢阅读,坚持思考。每晚 21:30,我都会准时在这里,与你分享平凡生活那些触动人心的观点、人物和故事。


主播:Jason,看书有道签约主播。自称山东 9 块 9 包邮彭于晏,大龄单身伪文青,一个身体在路上的声音者;初识不善言谈,久处能言善辩,有妄图用声音诠释世界的梦想。微博:Jason大超


   猜你喜欢 

/ 暖心好文男子醉倒地铁站痛哭: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这 13 张照片

/ 观点好文不给你买口红的男人,不值得交往

如果你在看,就点一下告诉书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