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文第!不屈命运、热爱物理的西大学子!
专业排名位居前三
以第二名的成绩转入基地班
选拔进入西北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开办的“严济慈班”
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荣获2019-2020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
参与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一等奖
2021年西北大学“最励志”奖项获得者
……
小时候由于发色的“与众不同”,每当他走在路上,总会吸引周围人的目光。对于当时只有几岁的他,这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压力。
“因为我皮肤不好,我家里人也不让我去下地干农活,每次在家看到父母干活回来非常辛苦,心里也有点不好意思。”在父母和同学们的关怀和鼓励下,他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变。
如今,李文第坦然地说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而我的特殊之处就是发色和肤色,仅此而已。我觉得对于这种已经发生的事实,只要坦然面对就好了。”
初中之前,李文第一直没有配眼镜,看书时间一长眼睛就会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收集了很多特别的“工具”来帮助阅读。市面上买到的普通放大镜对他来说效果并不好,后来李文第的父亲从老旧的电视机上拆下来一种放大倍率很高的镜片,勉强满足了他的需要。一次偶然,他发现同学手中拿着的玻璃弹珠特别适合用来做小字阅读,也就将其加入了自己的“阅读工具”当中。
视力的不足不仅给他的学习带来困难,也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李文第苦笑道:“有时候同学在路上给我打招呼我也会反应不过来,不过现在熟悉之后我也能从他们的声音和装扮认出来了。”
在高中时,他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报考志愿时,他坚定地选择了西北大学物理学专业。进入大学之后,他学习刻苦认真。即使疫情在家期间他也未曾懈怠,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知识,还自学了学科软件。
在李文第看来,物理研究的是一些关于世界根本的问题,带给他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世界观。每当他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公式的推导时,严密的逻辑,灵活的方法都让他沉浸其中。李文第说:“在公式中,我能看到前人的身影,他们缜密的思路和独特的思维都让我十分钦佩。越往深处学越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感觉。”
课堂上,李文第也有独特的学习方式。每节课前,他会提前来到教室抢第一排的位置。但尽管坐在第一排,也会经常遇到看不清黑板的情况。为了把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理解透彻,他往往在课外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课后,李文第经常待到图书馆闭馆才离开。如果遇到书本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上网查找资料,开拓思维。除此之外,他也会对所学进行系统的回顾。
勤勉认真的学习方式促使李文第一直名列前茅。专业排名一直位列前三,并在大二以第二名的成绩转入基地班,并成功被选拔进入“严济慈班”。在大二上学期,他获得了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提及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帮助与支持,李文第和家人总是感激不已。在刚刚过半的大学生活中,除了特别照顾他生活琐事、及时解决问题的辅导员段钰老师外,他还遇到了很多热心援手的良师益友。
此外,他对王晓辉老师讲授的数理方法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数理方法的内容不拘泥于推导,让他直观地感受到了物理图像。他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刘亚楠老师也经常与他交流专业方向的问题。
在生活中,李文第的舍友和同学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和温暖,他所在的17-326宿舍氛围融洽。因为宿舍都是物理学院的同学,他们有时也会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在课后一起玩耍,一起品尝美食。
大一时,李文第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振翼护航”服务队,主要是针对一些身体先天不足的儿童进行志愿服务。谈及感受,李文第笑着说:“平时主要就是去陪他们玩耍。这些孩子们可能也知道自己的一些不同,大多都很内向。我跟他们是有共情的,因为感觉看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我很想帮帮他们。”
当被问到获得“最励志”学子的感受时,李文第说:“这是对我的一次认可,是对我在大学度过的两年的一次总结,我既对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而感到欣喜,同时也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将继续在西大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在西大,李文第度过了忙碌又充实的两年。在读《论语》时,有一句话他非常喜欢,那便是“愿学焉”。短短三个字却包含很多,他想用这三个字寄托他对物理的感情。不论最后能否在物理的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他都愿一直学下去。
采访/ 李羽 蒋思韵 录音整理/ 赵婧怡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文&编/ 李羽 马宇皎 图/ 杨君鹏